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沒有老百姓種植的糧食你吃什麼

沒有老百姓種植的糧食你吃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23:43:36

新華社濟南5月11日電 題:這個小鎮如何僅用“一招”年增60萬斤糧?

新華社記者孫曉輝

春夏之交的柴汶河南岸,山東省新泰市宮裡鎮王靈村的農田裡麥浪滾滾,麥花搖曳。“小麥揚花後很快就能澆上灌漿水,今年麥子産量肯定不低!”看着地裡愈發飽滿的麥穗,當地種糧大戶王坤笑着說。

沒有老百姓種植的糧食你吃什麼(這個小鎮如何僅用)1

圖為泰安新泰宮裡鎮推廣的“無壟種植”模式麥田。(受訪者供圖)

雖說麥子長勢很好,但麥收前的灌漿水必須澆好。王坤說,以前澆地是大水漫灌,得提前通渠清溝,上千畝地得澆上大半個月。如今,得益于“減壟”,同樣大面積的土地6天就能澆完。

何為“減壟”?“過去起壟就是為分清地界、灌溉均勻,現在土地規模流轉,還用上了節水噴灌設備,不管多大地塊都能均勻灌溉,壟沒有了意義。”王坤介紹,他種植的1300多畝地全部實現了“無壟種植”,包括灌溉在内的耕、種、管、收等環節均比周邊農戶快一大截,而且用噴灌設備每年可節水40%以上。

用上節水噴灌設備不再需要壟,提高耕種機械化水平必須去壟。“以前地裡隔兩三米一條壟,農機掉頭都費勁,費油又費事。”宮裡鎮長川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明峰說。

現在,王明峰的870畝地實現了“無壟種植”,加上新買的兩台帶導航的播種機,耕作效率大幅提高。“車有導航,地裡沒壟,晚上摸黑一樣幹,跑得不能再直了。”他說。

除了提高耕作和灌溉效率,“減壟”更大的意義在于增地增糧。

“按照傳統的耕作方法,每條田壟要留35厘米到40厘米,占去有效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左右。實行無壟種植,每畝土地的有效種植面積明顯增加。”王坤說,自從2020年減壟以來,他的耕地糧食畝産(兩季)平均增加240斤左右,1300多畝地增收了約30萬斤糧食。

宮裡鎮人大主席馬祥文介紹,經過科學測算,規模化地塊“無壟種植”可增加有效種植面積10%至12%,每年每畝土地可節約水電費60元左右。目前,全鎮已經有2500多畝耕地實現“無壟種植”,每年可增收糧食60多萬斤。

宮裡鎮是泰安市近年來大力推廣“無壟種植”模式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泰安肥城市去年已在安駕莊、汶陽等鄉鎮先行開展2萬畝“大田無壟”種植模式示範,擇優遴選50畝以上成方連片種植的糧食規模種植戶作為實施主體,目前全市“無壟種植”種植面積已達4.3萬畝,并計劃到2025年實現全覆蓋。

沒有老百姓種植的糧食你吃什麼(這個小鎮如何僅用)2

圖為泰安肥城市地龍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的移動式噴灌機在“減壟”麥田上作業。(受訪者供圖)

“‘減壟增地’可以規範種植規格、優化灌溉模式、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對增加糧食有效播種面積、提升糧食産能和農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姜士科說,目前泰安市已經有48.77萬畝耕地推廣這一模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