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柏是我們生活中較常見的室内植物,因其葉似竹葉,而樹枝幹如柏樹,故名竹柏。竹柏有淨化空氣、抗污染和強烈驅蚊的效果,具有較高的觀賞﹑生态、藥用和經濟價值。其抗寒性弱,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7℃,屬耐陰樹種,陰坡比陽坡生長快5-6倍,在陽光強烈的陽坡,根頸會發生日灼或枯死的現象。應廣大網友的要求特總結了一篇關于竹柏的栽培及日常養護管理知識如下:
1.種子采收
竹柏一般4至5月開花,11月果實成熟;有的1年兩度開花結實,第2次在11至12月開花,次年3月果實成熟。宜選擇20至50年生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作采種母樹,當果皮青色帶黃時可采收。将采下的果實置于陰涼處,堆放10至20天使其成熟,當果皮變紫、手指稍按即下陷時,可洗去果皮,陰幹後即可播種。也可用沙藏層積處理,層厚10厘米,堆高在1米以下,翌春再行播種。種子千粒重455克左右,發芽率可達40%以上。
2.播種育苗
選擇日照較短、水源充分的地方播種,土層深厚、肥沃濕潤、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最宜做苗床。開溝點播,溝距25厘米,溝深3厘米,種距5厘米。每公頃用種225公斤。播種後要搭蓋透光度為30%至50%的蔭棚,及時除草松土和追肥排灌。當年苗高可達20至30厘米,一般留床培育1年;第2年苗高達50至80厘米時出圃栽植。
3.整地栽植
整地:在低山或丘陵的陰坡和半陰坡選擇土壤肥沃的地塊整地栽植。坡度20°以下的地塊采用全墾挖穴整地,20°以上的坡地采用帶狀挖穴整地。穴距1.5-2.0米,穴規格一般為50厘米×50厘米×50厘米,挖穴時将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然後結合回土工作施放基肥,每穴施複合肥0.5kg,回土時先将表土回填,并與肥料混合均勻,然後再回填心土,至與穴面持平即可;回土時注意打碎土塊和清理草根、石塊等雜物。
栽植:早春在苗木萌芽前起苗栽植。要做到苗根舒展、苗身端正、栽植深度适度、根土密接,然後用松土培蔸。大面積行山地綠化時,可在1、2月未萌芽時,用2年生高約0.5米左右的苗進行裸根栽植。竹柏不耐修剪。用竹柏造林時最好與等量的闊葉樹苗混交栽植。公園、庭院、風景區可在較陰濕處成片或零星栽植。
4.撫育管理
栽植當年要适時中耕除草,追施肥料,若遇幹旱要澆水降溫并遮草保墒。以後每年要中耕除草1-2次,直至郁閉成林或樹高3米以上。10年生左右應視植株生長情況進行間伐,去弱留強,去小留大,去密留稀,去劣留優,以促進植株生長發育。作為園林觀賞用的植株,則應進行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樹形,提高觀賞價值。
5.移植技術
竹柏深受庭園、住宅小區及街道綠化人員的青睐。一般偏好用大苗移栽。株距以4米、6米為宜,也可根據實際需要确定。挖穴規格視苗木粗細而定,以0.5-0.8米見方,深0.4-0.6米為宜。移植前,應在穴底部施足基肥。竹柏大苗起苗必須帶土團,土團大小依苗木而定,一般胸徑3-5厘米帶土團直徑為15-30厘米。起苗時,先挖去土團周圍土壤,用草繩将土球上部縛牢并紮緊,以防土團松散。然後将底部土挖去,切斷主根,輕擡至地面,再用草繩将整個土團縛好、紮牢。栽植前應合理修剪枝葉,以防水分蒸發造成幹枯。苗木放人栽植穴後,應将草繩四周剪斷,以利填土時緊密結合,并使草繩易腐爛,栽好時苗根際表土應高于地面5-10厘米,并澆透水一次,視移栽季節考慮蔽蔭情況,成活率一般可達95%以上。
6.竹柏盆栽種植标準
6.1 光照:竹柏喜光,但是不能使陽光直射,平常接觸散光就可以。
6.2 濕度:其濕度可保持在69%-90%之間。
6.3 澆水時,要保持其土壤的幹濕度。
6.4 施肥:一般可用酸性肥料。
6.5 修剪:及時的修剪枯葉以及幹枝。
7.竹柏盆栽養殖常見問題
7.1 枯死:要避免陽光直射,土壤軟硬适中,同時要适當的施肥。
7.2 蟲害:蟲害主要有介殼蟲、葉斑病、炭疽病、紅蜘蛛等等,預防介殼蟲可用施毒死蜱、殺撲磷等,防治紅蜘蛛,需要噴施三氯殺螨醇、尼索朗等。治療炭疽病、葉斑病則需要噴施多菌靈、甲托、愛苗等。
7.3 要經常的噴水沖洗竹柏盆栽,以做到一直細菌以及細菌的傳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