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我們講孩子的年齡如何決定了學習方法,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學習英語時,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一、小童和大童學習方法的區别
1. 小童、中童和大童的劃分
英語啟蒙的兒童分為3個年齡段:
3-5歲,小童,
6-7歲,中童,
8歲及以上,大童
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在0-8歲,這也決定了不同的學習方法
2. 小童采用母語學習法
小童和大童的學習方法區别是很大的,比如,
小童啟蒙需興趣第一,摒棄枯燥無趣的方法,要采用習得法,進行無意識的可理解性輸入,以采用母語法,聽說領先再學自然拼讀,進入閱讀。
大童能夠容忍一定程度的枯燥,可以采取習得與學得相結合的方法,可以聽讀并進,從一開始就引入閱讀和教材。
也就是小童采用自然習得法,大童采用學得和習得相結合。
那麼,什麼是語言的學得法,什麼是習得法呢?
二、什麼是習得和學得
1、無意識的輸入叫習得
母語,潛移默化中,關注點在聽故事
講得通俗易懂一點
我們所有人的母語,都是小時候習得的,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
習得的時候,孩子的關注點永遠是語言所表達的意思,而不是語言本身,比如,
他覺得自己是在聽故事而不是在學語言,這就是習得。
但如果你讓孩子翻譯,讓他背誦,朗讀,給孩子布置任務,那孩子就明确地知道他在學英語,這就是學得了。
回想一下,我們以前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從字母,音标開始,那種就是學得。
2、有意識的學習叫學得
翻譯、背誦、朗讀等,給孩子布置任務。
3、年齡不同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學齡前全部都是習得,
當孩子到了學齡,也就是6歲,就可以學得了,
比如說學教材,學自然拼讀,
年齡增大,逐漸增加,
10歲左右,習得與學得比例達到50%。
三、3歲是中國兒童的最佳啟蒙年齡
有以下幾個原因
1、0-8歲是語言敏感期
小童善于模仿,愛說,敢說,收獲地道語音。
超過8歲,語音上始終會有中文的口音影響。
2、采用母語法,自然習得,符合語言習得規律
習得法其優點是聽說領先,自然省力
從這個年齡開始學漢語,母語還不算強勢,學英語可以采用母語法孩子不會産生排斥。
3、适齡材料極大豐富,快樂學習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匹配,沒有選書上的難題。
比如,最适合啟蒙的好聽的兒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喜歡,而6歲以上就不願意聽了。
這本經典的啟蒙書,一本書,9個動物,9種顔色,兩個句型适合0-3歲孩子,小童翻來覆去一遍又一遍的讀。
而大童,看一眼就不會讀了,小童可以專注在故事内容上,而非語言學習,可以獲得純粹的閱讀樂趣,很容易培養英文興趣。
4、小童時間充裕,最容易達到雙語同步發展目标
英語不需要智商,隻需要接觸,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語言不需要智商的、邏輯能力啥的,是唯一一門在小學,就可以達到和成人無異的水平的學科。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時間更充足,讀讀繪本,讀讀分級,就能完成初高中水平,直接為娃初高中省時間。
小豬佩奇第一季1000個詞彙,4季聽完,3000詞彙,高中要求也才3500詞,牛津閱讀樹9階3000詞彙,更别說raz全套,直接連科普的專業術語都給你解決了。佩奇,孩子還看得不亦樂乎,喜歡科普的,覺得讀RAZ是快樂!
看其他的,動畫片多得很
這本書牛津8中的一本,昨晚娃又翻出來讀。看這封面,就知道很好玩了吧。
講的飛毯都冒險,中文的《三個淘氣包》看過吧?館裡借得很好,三個淘氣包穿越到各個地方去冒險,和這套牛津異曲同工,牛津樹是一家的3個孩子,一起各種穿越。
牛津5階之後,娃會主動要讀,每本都是各種冒險。
有的,穿越到遊戲機裡面去了,有的穿越到古代恐龍時代,各種……
當專注故事本身,興趣就來了
四、中童和大童的學習路線
從5歲開始,兒童由于漢語強勢排斥現象增長。
8歲開始學,大童的适齡原版書比較難找,認知和語言程度不匹配,有的孩子無法忍受幼稚材料,可以說越大困難越多。
6歲0起點的中童,需要先專注意聽力,聽說領先,
但中童沒有小童那麼多時間,一心積累聽力詞彙了,需要泛聽和精聽相結合,講求效率。
中童需要在入門階段,也就是第一年更集中地投入時間,以壓縮小童路線時間的方式迅速入門。
可以從一開始就學習教材,學得和習得的比例可以控制在20%和80%,即二八原則。
8歲零起點及三年級起點,三年級是國内大部分城鎮家庭學英語的起點,
大童啟蒙跟前兩個起點相比有一些劣勢,比如,
大童的漢語母語優勢已經确立,已經無法用母語法學習,
需要用外語法來啟蒙,多數大童的口音難以改變了,說英語會終身帶有漢語的口音,
原版泛讀泛聽材料難找,因為大童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不匹配,有能聽懂的嫌幼稚,感興趣的聽不懂的突出問題,學得需要智商,人和人之間有了外語學能的區别。
但大童也有一定的優勢,比如
學得能力增強,可以用教材起步,聽說讀寫,同步開展,快速入門,
學習自覺性增強,能夠理解律法等複雜概念,如果能激發大童内心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他會主動的學習,
大童以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追趕,比方說學一套綜合教材,同時聽讀分級讀物,
可以邊看邊聽,先聽後讀,先讀後聽,跟讀。
也就是,小童家長的任務更簡單,聲情并茂的讀就好了,
中大童,特别是大童,以一套教材或者分級為主,配合精聽。
對家長的任務也會高些,也需要更豐富的引導手段。
但是,并非不能執行的,網上大量5-7歲開始啟蒙的孩子的成功案例。
蓋兆泉老師在書裡也分享了6歲和8歲起點的孩子,用3年時間追上3歲起點還好的完整方案。
綜上所述,年齡決定學習方法,小童和大童的學習方法不同,小童啟蒙是最佳路線,中童和大童需要走自己的路線以求快速追趕。
其實,在做英語啟蒙的時候,家長會有個目标,是想讓娃以後達到能出國的水平,還是解決高中程度就可以了。大部分還是以減輕高中負擔為主吧,打下興趣基礎,後面看孩子自由發展,自由閱讀,現在這情況,國内更安全,不過十幾年後也難說。3歲娃,每天一小時,10年規劃,達到國外孩子同等水平,不要求這麼高的目标,每天的時間可以減半,經常讀讀就可以了。
最後,@所有人 【主要寫給小白家長】
一、英語啟蒙家長必須要知道幾點:
1、英語水平:對家長無要求,事實上家長至少有義務制教育基礎;
2、認知水平:對家長有要求,要有清晰的二語習得知識;
3、孩子年齡:12歲之前都考慮無焦慮習得路線,結合可投入時間和精力綜合權衡路線;
4、啟蒙方案:
上策:從小人肉親子英語,需要對家長英語水平和時間精力有要求;
中策:all in 聽力起步,按二語習得科學理論操作,對家長認知水平有要求;
下策:把孩子交給英語培訓機構自生自滅。
二、英語啟蒙家長必須要明白的大道理:
1、家長補英語很難,補認知很快;
2、英語水平好沒認知一樣搞不定英語啟蒙,英語水平不好有認知一樣搞定英語啟蒙;
3、孩子英語啟蒙水平上限,取決于家長的認知水平而不是家長的英語水平;
4、英語啟蒙對每個青春期前的孩子都是公平的,和智商沒關系;
5、英語路線對了,剩下就是時間多少問題,想要多高水平就得投入多少時間。
如果家長缺乏基本的認知,好好讀讀蓋兆泉的書,結合小花生上很多的案例,另外關注本群,可到館與我現場交流講解示範,收獲更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