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呼蘭河傳中的蕭紅簡介

呼蘭河傳中的蕭紅簡介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02 06:17:16

《呼蘭河傳》是我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旅居香港時見載于香港的《星島日報》。矛盾為該書做叙時強調了蕭紅當時旅居香港的處境,蕭紅當時想去新加坡,她說日本人必然攻陷香港與南洋,而新加坡則堅不可破。後來矛盾回憶,她之所以想離開香港,是因為希望她在這裡生活的寂寞的,心境也是寂寞的。皖南事變後,國内大批的文化人湧入香港,造成香港文化界的空前繁榮,而蕭紅卻在這繁榮的景象中仍難以索解寂寞。不久之後她病了,在香港終于淪陷之時,他帶着這樣的寂寞離開了人間。

呼蘭河傳中的蕭紅簡介(遼闊的北方民族生活史詩)1

《呼蘭河傳》讓我們看到蕭紅的童年也是寂寞的。

全書分為七章。講述了上個世紀20年代位于東北處的一座小城呼蘭,普通人的普通事。她不是為一個人做傳,而是為一個處于黑暗時代的小城做傳。

第一、二章是對呼蘭河城風情的描繪。“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着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随時随地,隻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散文化的叙事手法開頭便描繪出了飽經風霜洗禮的小城在寒冷的冬天仿佛不堪一擊,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卻仍然艱苦耐勞。賣饅頭的老頭腳上挂滿了冰柱子,趕馬的車夫頂着三星奔在路上,小城人依然在寒冷的冬天裡為生活奔波。小城人的生活空間局促、逼仄、簡陋,城裡除了十字街外,還有兩條都是從南到北五六裡長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為人而做的設施不多——幾家碾磨房,幾家豆腐店,一兩家機房、染缸房,東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設施是兩座小學校,西二道街還有一個設在城隍廟裡的清真學校。還有一個口腔門診,因為挂着的廣告牌是一個大牙齒,唬地當地居民及時牙疼也不敢進去,隻能自己去中藥店買上幾兩黃連含着。因生意不景氣,口腔門診的醫生便做起了接生婆的兼職。

呼蘭河傳中的蕭紅簡介(遼闊的北方民族生活史詩)2

東二道街還有一個赫赫有名、全城引以為榮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這裡上演着一出出啼笑皆非的悲喜劇,下雨天裡泥坑灌滿了水,來來往往的人隻能扒着泥坑兩旁的土牆過去,剛開始沒人敢過,一兩個膽大的人過去後,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沒什麼大不了的,仿佛像是經曆了人生大起大落般暢快。趕馬的不知泥坑的深淺,常常連人帶着馬跌倒在泥坑裡,這時旁邊的人又極其熱心,大夥一塊上前幫襯着把馬和人擡起來,場面十分熱鬧,也可以給當地居民增加茶餘飯後的消遣談資。要是坭坑裡淹死豬、鴨、雞等牲畜,當地便會有便宜的肉賣出,人們也不糾結它到底是坭坑裡淹死的還是因豬瘟而死的,隻要便宜便吃的心安理得。倘若哪個小孩子說便宜的豬肉是得了豬瘟而死的,那他便不能得到大人的喜愛,甚至還要被親娘扇耳刮子。

生老病死是極其正常不過的事情,在呼蘭河城,人們對生死之事仿佛看淡一般,抱着對生活聽天由命的态度過着日子。然而人們對鬼神之事卻出奇地熱衷,對現實的無奈轉嫁到了對遙遙無期的來世上。開紙紮店的整天蓬頭垢面,但紮出來的紙人、豪宅、搖錢樹卻惟妙惟肖,讓人看了覺得活在世上還不如死了好。除了紮紙店,小城裡還有供奉着各路神仙的廟宇,娘娘廟、龍王廟、祖師廟、老爺廟、城隍廟等,迷信的人們自然少不了精神上的盛舉,呼蘭河城曆來最吸引人的便是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台子戲和廟會,在這風俗活動中,呼蘭河人終于找到了一點活着的樂趣。

第三、四章以“我”的童年回憶,展現了我眼中的呼蘭河。

呼蘭河傳中的蕭紅簡介(遼闊的北方民族生活史詩)3

年年種着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螞蚱,蜻蜓的後花園,堆滿了破舊東西,黑暗而塵封的後房,是我消遣的地方;慈祥而猶有童心的老祖父是我唯一的伴侶;清早在床上學舌似的念老祖父口授的唐詩,白天纏着老祖父講那些實在已經聽厭了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鄰右舍的千年如一日的刻闆生活。這便是我的童年最開心的日子。

我家有個後花園,我常常纏着祖父陪我一塊在後花園裡玩。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裡邊,我也跟着祖父在後園裡邊。祖父帶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哪裡會溜得準,東一腳的,西一腳的瞎鬧。有的把菜種不但沒被土蓋上,反而把菜子踢飛了。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杆,祖父就把鋤頭杆拔下來,讓我單拿着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裡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着。

蕭紅以童真的視角,展示了“我”與祖父相處的幾件小事,展現祖父對于“我”的溺愛。在童年,“我”是無憂無慮的,天上出現了火燒雲,我躺在祖父的背上睡着了,祖父把握背回家裡。“後園”與“祖父”是蕭紅記憶裡繞不過的兩個标志,這種暖色調也僅存在于《呼蘭河傳》的第三章。

第四章開頭便說“我家的後園是荒涼的”。我們有幾家鄰居,西邊的一間破草房租給一家喂豬的;還有一間草房租給一家開粉坊的,他們常常一邊曬粉、一邊唱歌,過着很快樂的生活;廂房裡還住着個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裡還住着個趕大車的胡家。 她家的院子是荒涼的。滿院子淨是些破磚頭、破缸、爛豬槽,破舊的院子絲毫沒有人工修飾的痕迹,任憑大自然風吹雨打。甚至變成了蟲子的家,在那缸碴的下邊就有無數的潮蟲爬進爬出。 她家的房子是荒涼的,除了破房子還是破房子,東壁有三間破房子,西壁有三間破房子,此外還有六間破房子、三間破草房、三間碾磨房。這些房子外表雖然寬大威武,内容卻很空洞。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很多都租給了各種閑雜人等。草房子歪歪斜斜,房頂上長滿青草,一下雨,還會生出好多蘑菇,“住那房子的人提着筐子,上房采蘑菇。”引得全院子的人“感慨唏噓、相歎不已!”。還有的租給了養豬戶,“黃昏的時候,那叫豬的聲音就遠近可聞。打着豬槽子,敲着圈棚。”那單調的聲音讓人覺得荒涼寂寞。也有的租給了磨粉的,那更是些粗人,“他們沒有好的鞋襪,沒有好的行李,一個一個跟小豬差不多。”那草房子實在是太差了,每下一次雨,都是搖搖欲墜,甚至歪斜得成了菱形。多可怕!一刮起風,那房子“又走了!”,而住在裡面的人好像并不在乎自己的命,“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又能怎麼樣?人生苦多樂少。”他們逆來順受一輩子,逆來的事多,順的事卻很少。悲哀啊!

第五章開始由寫景轉為寫人。老胡家養了個小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小團圓媳婦第一天來到老胡家就由街坊公論判定她“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而且“十四歲就長得那麼高”也是不合規律,因為街坊公論說,這小團圓媳婦不像個小團圓媳婦,所以更使她的婆婆堅信非嚴加管教不可,而且更因為“隻想給她一個下馬威”的時候,這“太大方”的小團圓媳婦居然不服管教——帶哭連喊,說要“回家”去,所以不得不狠狠地打了她一個月。終于把小團圓打出病來,婆婆說她來到我家,我沒給她氣受,哪家的團圓媳婦不受氣,一天打八頓,罵三場。左鄰右舍也支持老胡家的行為,都說應該打。打出病來後,小團圓媳婦的婆婆開始給她開藥看病花費了大把的吊錢,鄰裡鄰親們也開始出主意、找偏方,最終老胡家聽了雲遊道人的話,決定給小團圓媳婦用開水洗澡。洗澡時,很多人來看熱鬧,隻見她被剝開衣服扔進滾燙的水裡燙了三次,也暈了三次,就在衆人以為她的病終于好了,沒想到小團圓媳婦幾天後終于“回老家了”。

呼蘭河傳中的蕭紅簡介(遼闊的北方民族生活史詩)4

“我”曾在小團圓給馬飲水時仔細看過她,長長的大辮子,黑溜溜的大眼睛,十分漂亮。此後也常常和她一塊玩耍,在得知他要被澆開水時,“我”央求祖父讓他們不要這樣,但祖父說管不了他們家的事,隻能年後找個理由讓他們搬走。最終,小團圓媳婦死後,也就隻留下了茶餘飯後的消遣談資,小城裡的人談論起來也隻會說一聲“可惜了”。

第六章講述了“我”的有二伯,一個性情古怪的人,一個偷雞摸狗的人,一個喜歡别人叫他有二爺,有二東家,有二掌櫃的虛榮好面子的人,一個孤苦無依的老人。說他性情古怪有二,其一,有東西不給他吃,他就罵,給他吃,他又不吃,其實無非就是争競那份'挂念';其二,他和人沒話說,卻和天空的雀子,地上的大黃狗,甚至是碰了他的腳的磚頭,都有很多話說。

有二伯虛榮,不喜歡别人叫他乳名有子,除了祖父叫他不生氣,别人叫,他必會氣得“像老母雞似的,把眼睛都氣紅了”。他常常對外人标榜自己膽大,到了祖父那裡說起毛腿子,就膽小了。

呼蘭河傳中的蕭紅簡介(遼闊的北方民族生活史詩)5

有二伯孤苦伶仃,窮困潦倒,三十幾歲來到'我家',三十幾年了,行李是零零碎碎的,睡覺起來就用繩子把行李捆起來,住所也不固定,每天都像要出去旅行一樣;一頂草帽沒了帽沿;衣裳是一件前清的舊貨-不是長衫,也不是短衫,而是大半截子的衣裳,走在街上,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人;有二伯的鞋子,不是前邊掉了底,就是後邊缺了跟,耍猴不像耍猴,讨飯不像讨飯的,走起路來卻是端莊沉靜,像一個大将軍似的;有二伯偷各種東西,以至于是不是他偷的,都會賴上他,一被發現了,老廚子就會用各種的話戲弄着他。給人家擡棺材,也不說墳墓修得如何如何,回來隻會說着這家的夥食還不錯。

有二伯帶我逛公園,從來都不給'我'買東西,隻顧催着,“快走,快向前走”。逼急了,他就說,二伯沒錢,我說“沒錢,你不會偷呀”二伯的臉就紅了。

有二伯給了人們那麼多的談資,被打時,沒人勸沒人拉,就那麼地躺在院子中心。是夜,有二伯要上吊了,走近了一看,原來是假的,第二天又待在井邊,等大家都過來時,作勢要跳井,那自然是跳不成的。這樣有二伯又多了個笑話,街上的孩子編成了一首歌:有二爺跳井,沒那麼回事,有二伯上吊,白吓唬人。

冬天,靜夜的院子裡,狗在狗窩,雞在雞架,鳥在鳥籠,一切各得其所,唯獨有二伯不好好睡覺,在東廂房一套一套地講着,他說“介個年頭的人狼心狗肺的,吃香的喝辣的,好人在介個年頭,是個王八蛋兔羔子……”沒頭沒尾地“兔羔子、兔羔子”地自己說着話。

第七章勾畫馮歪嘴子一家。人們都管拉磨的那個鄰居叫"馮歪嘴子",他不但會拉磨,還會做黏糕。他和王大姐自由戀愛而成家,不知為何,當大家得知他成家後開始說老婆王大姐壞話,謠言層出不窮,馮歪嘴子受盡了人們的冷嘲熱諷。

呼蘭河傳中的蕭紅簡介(遼闊的北方民族生活史詩)6

當他的第一個兒子降生後,磨房掌櫃和掌櫃太太大罵他:"破了風水了,我這碾磨房,豈是你那不乾不淨的野老婆住的地方!"把他們趕到磨房南頭裝草的房子裡住。開初幾天,馮歪嘴子的門下竟站着不少探訪員。流言裴語四起,都是關于馮歪嘴子和王大姑娘的,人們奚落謾罵他們。有的還看他們笑話:"那草棚子才冷呢!五風樓似的,那小孩一聲不響了,大概是凍死了,快去看熱鬧吧!"……"他媽的,沒有死,那小孩還沒凍死呢!還在娘懷裡吃奶呢。"有的看了馮歪嘴子的炕上有一段繩頭,于是就傳說着馮歪嘴子要上吊"。愚昧保守的人們總是用扭曲了的變态心理去敵視叛逆者。

馮歪嘴子任憑人們奚落,平靜地生活着。他愛自己的孩子,體貼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生下第二個孩子後死去,旁觀者又準備看他的熱鬧了,可他反而鎮定下來。他并不象旁觀者想象的那樣絕望,他覺得他在這世界上一定要生根,一定要把他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于是他照常活在這世界上。他自己動手喂那剛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也他不吃,他用調匙喂他。喂着小的,帶着大的,他該擔水擔水,該拉磨拉磨,以至使周圍的人都驚奇,覺得意外,而且有些恐懼了。

“大的孩子會拉着小驢到井邊去飲水了,小的會笑了,會拍手了,會搖頭了。給他東西吃,他會伸出手來拿。而且小牙也長出來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來了。”《呼蘭河傳》到此結束。

馮歪嘴子是生活的強者,是抗争者。馮歪嘴子身上閃耀着戰鬥的韌性。這種戰鬥的韌性是為魯迅先生所贊頌過的。

為什麼說蕭紅寫《呼蘭河傳》的時候,心境是寂寞的。

  矛盾曾說,她那時在香港幾乎可以說是“蟄居”的生活,在一九四Ο年前後這樣的大時代中,像蕭紅這樣對于人生有理想,對于黑暗勢力作過鬥争的人,而會悄然“蟄居”多少有點不可解,她的一位女友曾經分析她的“消極”和苦悶的根由,以為“感情”上的一再受傷,使得這位感情富于理智的女詩人,被自己的狹小的私生活的圈子所束縛(而這圈子盡管是她咒詛的,卻又拘于隋性,不能毅然決然自拔),和廣闊的進行着生死博鬥的大天地完全隔絕了,這結果是,一方面陳義太高,不滿于她這階層的知識分子們的各種活動,覺得那全是扯淡,是無聊,另一方面卻又不能投身到農工勞苦大衆的群中,把生活徹底改變一下。這又如何能不感到苦悶而寂寞?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不但見之于全書的情調,也見之于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

回到書中,呼蘭河小城的生存環境封閉窒悶,死氣沉沉,除了老胡家的大孫子媳婦“跟人跑了”和有二伯提及的“俄國毛子”這一出一進外,基本上是與外界處于完全隔離的狀态。這樣偏遠閉塞的生存環境必然帶來小城物質生活的原始落後以及芸芸衆生精神世界的愚昧麻木,而芸芸衆生的精神麻木又反過來加劇了小城生存空間的封閉落後。

“煮一點鹽豆下飯,就是一年”,“不過了,買一塊豆腐吃去。”這橫下一心的壯舉和并不幽默的自嘲中蘊含着貧窮落後給予他們怎樣沉重的辛酸。他們的生存方式是簡單的,“冬天來了就穿棉衣裳,夏天來了就穿單衣裳”,寒來暑往一年又一年,生老病死一輩又一輩;他們的生活目的是簡單的,“人活着是為了吃飯穿衣”;他們的人生理想是簡單的,五歲的孩子都說長大了“開豆腐房”;他們的人生要求是簡單的“隻希望吃飽了,穿暖了。”貧瘠落後的生活條件,成了封建迷信生存的土壤。蕭紅批判的鋒芒指向了北方土地上芸芸衆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這一深隐的文化層面。他們不僅麻木地看着他人的命運,而且也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蕭紅通過“看客”的衆生相、社會相,畫出了沉睡的國民的靈魂,揭示了世世代代國民經曆着什麼樣的人生——對待生命、生活、命運的态度和采取這種态度的心理基礎及思維形态,在曆史文化的批判中,蘊含着改造國民靈魂的願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