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九月九、“踏秋”節。重陽之說,與“九”相關,源自《易經》以陽爻為九。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為重陽。九又與久重音,因此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祝的節日,取親情、友情長久之意。九為單數大者,故重陽又與敬老、老人合意,所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隻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
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并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那麼,重陽節有哪些活動和傳統呢?
重陽糕
重陽食糕,是很重要的傳統,糕與“高”同音。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重陽糕品種很多,主要有菊花糕、萬象糕、獅蠻糕、食祿糕和花糕等,各具特色。
菊花酒
九月九為重陽,酒又為陽水,重陽的酒更是最好的陽水,能壯筋骨、補髓延年、益壽耐老。菊花酒因而被視作重陽必飲,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長命酒”。
用菊花釀酒,自漢魏起就有成法。以煉丹著稱的晉人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載:“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密封置室中,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是為民間最尋常普遍的做法。
佩茱萸
重陽節前秋雨連綿,時常整日不見陽光,陰霾的天氣容易讓人精神萎靡,衣物也易黴變。茱萸結果正當重陽,又有消毒、防蟲的功效,于是佩茱萸就成重陽習俗的一部分。
登高
古人于重陽時登山,往往是與“踏秋”聯系在一起。所謂“踏秋”,不外乎飲酒作樂。因而登山是野遊,戴茱萸是遊戲,喝菊花酒吃菊花糕,更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
賞菊
重陽日,曆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此外,還有迎霜宴、放紙鸢、歸甯等習俗。
(原标題《今日重陽!為何要“遍插茱萸”,你知道嗎?》,原編輯龐雪汀、谷朋。編輯滕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