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鯉隐台的由來

鯉隐台的由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5-23 21:52:16

鯉隐台的由來?本文有些長,根據民間傳說和村志記載所寫,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鯉隐台的由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鯉隐台的由來(西釣台的由來)1

鯉隐台的由來

本文有些長,根據民間傳說和村志記載所寫。

西釣台是靜海區陣官屯鎮的一個靠着運河的村莊。釣台一村的由來與一段故事,一個人物。一段曆史有關。這個人物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姜子牙。那一段曆史便與隋炀帝開鑿大運河有關。下面我們慢慢地把故事展開。

1.姜子牙如何來到退海之地

相傳:姜子牙為躲避纣王的追殺,一路逃亡。先是逃到棘津小鎮,為了生活便找了一份差事,在一戶芈姓的人家做事。先是做剝牛皮的工作,可是不行。他不好意思留下白吃白喝,便向主家此行。芈家見他談吐不凡,便将他留下從事釀酒工作。

釀酒這項工作比剝牛皮容易多了。最開始隻要一有時間,他就擔着酒到外販賣。時間久了,姜尚并不滿足。釀酒賣酒的空閑時他便琢磨天下事,刻于竹簡之上。

起初姜尚并不避諱,用現代的說來說,就是随時随地走哪刻哪,然而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公差。這公差是纣王的新謀臣,看到姜尚所刻的書,感歎"民間怎會有如此高人。

回到朝中,謀臣一片忠。向纣王報告此事,希望高人進宮一起輔佐纣王。但纣王殘暴無道,好猜忌,他斷定此人就是姜尚。

話分兩頭說,對于謀臣的做法,姜尚已有察覺,于是不再外出。隻待在家中醬酒,三天後,家中實在沒有存放酒的地方了才出門賣酒。路上遇見哨查崗檢查,便一路小跑回芈家。他知道這裡已經不安全了,便開始了第二次逃亡。芈家主人為他準備了逃跑工具,幹糧和路線。

寫到這或許有心急的看官覺得故事太長了。其實想想沒有,沒有一,哪有二,沒有二哪有日後的故事。

姜尚第二次逃開始,他剩着牛被子,沿着枝亞河向北漂流。一路向北,此地走越走人煙走越少。順水漂流的姜尚把竹簡,一一整理一遍後取名《素書》。他想為了安全起見,姜尚的名字不能再用,就用“子牙”的字号吧。

不知道行了幾天幾夜,掐指算算,離棘津已經半月有餘。便想登岸看看,姜子牙将皮筏劃向岸邊,登岸後系好皮筏,見一位老者河邊飲水老人。向老人詢問村名。老者答:"枝亞村”。

在“枝亞村(子牙村)”裡姜子牙和村裡的劉二爺學釣魚的技術。開始時姜子牙的魚釣于劉二爺的别無二般都是彎釣,這便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埋了伏筆。

起初姜子牙與劉二爺學習打魚。可是不行,姜子牙沒有那麼大的力氣。劉二爺便教他釣魚,從此河畔出現了一個悠閑的釣魚人。他仿佛有雙透視的眼睛,不管河面的魚的如何動靜,隻要他提竿,就有一條大魚被鈎上來。一天下來姜鈎了四五十條,而劉二爺隻釣了二三十條魚。看着姜子牙一天的收獲時,劉二爺贊歎不已。為了獎賞姜子牙劉二爺把自己心愛的漁具送給了他。姜子牙釣魚成了村裡的奇談,見他明明閉着眼睛,突然提竿就會釣上一條大魚。村民們見他釣得如此容易,收獲如此豐厚。人們難免手心發癢,也都想試一試。

釣魚的人越來越多,魚卻越少。為了鄉親們的生計,姜子牙想找一個水闊魚多的地方,讓大家真的以此為業養家糊口。那時候,靜海還是塊剛剛退海而成的陸地,從這裡往東50多裡。到了海邊,向東望去——便是茫茫大海,他決定到那裡開辟新的釣魚場。

姜子牙在離村之前怕鳥獸糟蹋高糧,便釀了滿滿一缺酒。這滿滿一缺酒姜子牙隻帶走一葫蘆酒。

50多裡的路程并不遠,姜子牙帶着魚竿,酒葫蘆和簡單的行李,輕輕松松上路了。不到半天,就到了海邊,舉目眺望,一片汪洋。面對大海,他忍不住放聲高歌,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暢快。

姜子牙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第二天一早,他便找了個相宜的位置,抛鈞釣魚。大海就是大海,河跟海本無法與他作比。隻半刻功夫,就釣上了好幾條大魚,不過他一條不留,全部放歸了大海了。

按說一天的體驗,收獲不錯。可以回去邀請鄉親們了。可他知道自己釣魚異于常人,若是鄉親們來了沒有預期的好,豈不白白地耽誤了功夫?他決定再多留幾天,若以常人的釣法,也能得較好的效果,再回去請鄉親們不遲。就是這樣的決定,改變了他的行程,也使我們的故事也初見曙光。

轉天,姜子牙帶着幹糧,背着酒葫蘆,選了一個新的釣位開鈎。因為的常人釣法太過專注,大約兩個時辰後,他感到有些疲勞,想喝口酒。就這一擡頭,忽然看見自己身邊多了一老者。這老者仙風道骨。他與姜子牙長談一番。他告訴姜子牙你雖技術平庸,但有一顆仁心;雖心有所悟,但何去何從卻并未明了,切記從此以後隻釣該得之物;他告訴姜子牙時機不到不可強求,時機到了不可推卸;他告訴姜子牙從此以後直鈎釣魚,且魚鈎不如水不挂餌……一陣飛沙走石,轉眼間老者不見了。

姜子牙恍忽如夢裡一般,但又覺得聽得真真切切。他又是一個激靈醒來,眼前隻有茫茫大海,何曾有老者的身影!他以為自己在做夢,可是沒有酒的空葫蘆,魚竿上赫然栓着一枚直鈎,他不得不得相信剛才的一切是真的。

片刻之後姜子牙就釋然了,從此以後,他果依老者所言,隻用直鈎垂釣,而且鈎不入水不挂耳。直鈎釣魚一無所獲,但他并不着急。他記得老者的話“不可強求,隻釣該得之物。不過他也為自己處境憂慮,帶來的幹糧已所剩無幾了,以後該怎麼辦呢?想到這兒他不禁回頭望去,身後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就在身後不遠的地方,突然長出一片綠油油的菜地。

從此姜子牙不再猶豫,一切依老者所言,靜靜的釣他“該得之物。”

2.初聽“釣台”村

過了三年三個月又三個天,姜子牙的魚竿滴水不沾也沒釣上魚來。這天,他又在海邊坐了整整三個時辰。這時天見異象,他知道等了多年的機會終于來了,這一年他已經72歲了,按照卦上的提示,他有雄心壯志,帶着與他相伴多年的魚竿,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這一去便是一個甲子,姜子牙保着大周統一天下後,被封了齊國侯王,他勵精圖治,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吃飯的困難也凸顯出來。這天他突然想到當年直鈎釣魚的那片菜地,那裡也是退海之地。想到此地,他莫名地興奮起來,更想去那裡看一看。130歲的姜子牙,又一次踏上了遙遠的旅程。

當他來到故地時發現,這裡已經變了模樣,大海又往東退去好幾十裡。避于戰争和躲荒的人們逐漸向這無人問津的退海之地聚集。

村頭大槐下,有幾個老人在此乘涼。姜子牙便上前問道:“老人家請問下,這叫什麼村。”

老者答:“釣台。”

“釣台怎麼有這樣的村名。”

老者與姜子牙述說着60多年前的往事訴說着村名的由來。

老者道:"俺爹曾遇到一老神仙,得知有個名叫姜子牙的在這釣魚,如果沒有他在此釣魚,就沒有那片菜地,沒有菜地就沒有村落,想到此便給村取名‘釣台’。”

3.開鑿大運河,西釣台村落成

西釣台運河邊上曾有一塊巨石,石頭上有兩個大腳印,據說這就是姜子牙的釣魚石。可史書上記載,姜子牙是直鈎釣于謂水之濱。渭水發了源甘肅,據此千裡,姜子牙的釣魚石怎麼到了西釣台,其實這又是另外一個闆本的故事了。這次故事發生在戰國時,天下大亂。樂毅幫燕國打趙國的時期。話說樂毅在來燕國之前派了學生去趙國,廣泛制監輿論,說很快有神仙下界,幫助燕國抗擊趙國。趙王派出暗探,暗探探明燕國修了太公廟,樂毅的要求滿朝文武跪在太公廟拜了三天,聲勢浩大,人盡皆知,連敵方都知道了。

樂毅對趙國的密探的行蹤了如指掌,掐指算算也該到了。便戴鬥笠,穿了蓑衣,手持一根直鈎魚竿,化裝姜子牙的模樣直奔太公廟而去,他本意找一處高台,可這裡沒有。他便一路西,走出數十裡,尋到一處高台,便做了上去,而且魚鈎不如水也不挂耳。嘴裡念着“魚啊魚啊快上鈎!魚啊魚啊快上鈎!”

而此時姜牙已位到列仙班,但成仙後為他不忘凡事,每每們化,到人間走走。遇見不平之事也幫一幫。這天姜子牙下界而來,這此他沒有幻化。就穿着當年垂釣的衣服,駕着祥雲而來。遊到太公廟看見眼前的景象,便想垂釣一番。可這裡都泥土,沒有石頭。姜太公念了咒語,移來一塊巨石,然後穩穩的落在石上。

探子沒有識破樂毅的僞裝,但也不相信太公真的會下凡。再想去太公廟探個明白,便一路小跑到太公畝,當他到了太公廟隻見姜太公真的來釣魚了。探子趕緊回國向趙王報告。趙王便命令軍隊全面撤退。

燕國見趙國突然撤兵,全線追擊。樂毅了解戰局突變,沒必要在喬裝了,于是撤回。到了太公廟附近樂毅對着巨石跪下,朝着太公廟拜了三拜。

浩潮曆史,不知過了多光景。到了隋朝。隋炀帝要開鑿大運河,最初的設計。運河筆直走向,但負責工程的大臣說:釣台有太公廟,還有太公的釣魚石。是水寶地,便向隋炀帝禀報,大吉大利之地,建議運河拐彎。隋炀帝準奏,運河真的拐了彎。運河到釣台時,為了使姜太公的釣魚台緊領河邊運河不得不穿村而過。就這樣,一個村被一條河一分為二,後來人們把河西稱為為西釣台。

這就是運河邊上的西釣台的故事,當年的釣魚石早已不見,但姜太公與西釣台的故事卻留了下來,一代一代往下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