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北京二環最新進展

北京二環最新進展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6 13:29:15

北京二環最新進展?初夏時節,平安大街張自忠路段綠意蓬勃通過中間夾“綠心”、南北增“綠帶”,今年,作為平安大街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示範段的張自忠路,從曾經寬闊少綠、車速較快的交通幹道,漸漸變為一條慢行優先、健步悅騎的美麗綠道目前其他路段也已啟動改造,平安大街的“綠色變形記”正在進行中作為二環内的一條城市主幹道,平安大街為何要變?示範段的效果如何?将會給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改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北京二環最新進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二環最新進展(北京二環内這條城市主幹道為何要變)1

北京二環最新進展

初夏時節,平安大街張自忠路段綠意蓬勃。通過中間夾“綠心”、南北增“綠帶”,今年,作為平安大街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示範段的張自忠路,從曾經寬闊少綠、車速較快的交通幹道,漸漸變為一條慢行優先、健步悅騎的美麗綠道。目前其他路段也已啟動改造,平安大街的“綠色變形記”正在進行中。作為二環内的一條城市主幹道,平安大街為何要變?示範段的效果如何?将會給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名片

平安大街

平安大街是北京城東西方向的第二條交通大動脈,東起東四十條橋,西至官園橋,于1999年竣工通車。大街全長7公裡,寬40米,橫貫東城、西城。同時,平安大街也是北京内環路的北段、老城四重城廓之皇城城牆的北牆。兩旁分布着南鑼鼓巷、景山、東四三條至東四八條等多片曆史文化精華區,玉河、皇城根遺址公園、鐘鼓樓等周邊文物古迹衆多。2020年10月,東城區對平安大街東城段進行環境整治提升。

■體驗

就像在林蔭大道中騎行

記者沿着平安大街張自忠路段,通過“騎行 步行”的方式體驗了這條林蔭大道。

初夏的太陽已有了些熱烈的氣息。從張自忠路西口沿着非機動車道一路往東騎行,卻有陰涼相伴。郁郁蔥蔥的行道樹如一張張大傘,為3米多寬的非機動車道灑下綠蔭。大街中央,近800米的中央綠道一路綿延。高處,國槐聳立;低處,月季盛放;地上,角堇、矮牽牛、繡球等香花燦爛缤紛。以中央綠化帶為隔,大街雙向六車道上,車輛有序行駛,在古都綠蔭中來往穿行。“有一種在南方林蔭大道騎行的感覺,慢慢騎、慢慢看,很放松,太喜歡了。”胡同愛好者何溪騎着單車,享受着老城的靜美。

步行同樣舒适。腳下青磚墁地,頭頂綠蔭蔽日,樹池一路連通着蔓延到百米開外。既不必因橫七豎八的變電箱、交通杆等城市家具刻意繞行,也不會被亂停亂放的三輪車、共享單車擾了愉悅的心情。走累了,還有精緻的街邊花壇,廊架、座椅鑲嵌其中,可歇腳、可發呆。

望着眼前的街道,在張自忠路學府社區住了十幾年的劉君開心極了,“大街改造後舒服、美觀,司機行車更安全了,行人過街慢下來了,尤其夏天一到樹綠花開,一出家門感覺幹淨舒爽,騎車、散步的人都多起來了。”

■獨家訪談

平安大街為何要變?

40米寬平安大街并不舒适

東城區委常委、副區長陳獻森:2020年8月,首都核心區控規發布,其中提到要讓老城慢下來、靜下來,要安甯交通、林蔭街巷、健步悅騎,并将内環路定位為由健步悅騎與高品質公共交通共同支撐的綠色交通骨架。平安大街就是内環路的北段。

1999年,平安大街建設時,寬度約40米,形成目前平緩開闊的現狀。時隔21年後,40米左右的道路寬度已經不再符合當前老城區的交通環境要求。

環境心理學上有個“尺度”的概念,就是當道路的寬度是路側房屋高度的兩倍時,人對環境的感覺是舒适的;反之,過寬或過窄,都不舒适宜人。平安大街兩側,現有房屋高度為3至6米,而路寬達40米,遠遠超過房屋高度的兩倍,從環境上讓人感覺不舒服,很有距離感。住在大街兩側的老人曾反映40米的過街距離太長、缺乏綠蔭,通行安全性、舒适性低,平安大街并“不平安”。

因此,基于核心區控規對内環路的定位以及市民對出行環境的要求,對平安大街進行環境提升。

平安大街針對哪些方面做了提升?

綠化改造是重點

陳獻森:平安大街環境提升主要圍繞交通優化、綠化改造、風貌治理等方面進行。

綠化改造是大街提升的重點。在保持公交專用車道、機動車道數量不變的前提下,對寬度進行“瘦身”,騰出的空間在路中央增設了2至3米寬的綠化隔離帶,增強通行舒适性的同時,改善空氣質量。

交通優化方面,在大街人流量較大的人行道中央增設過街安全島,讓行人尤其是老人過街時停一下喘口氣,再慢行過街。同時,在原有行道樹基礎上,增加樹池聯通、景觀小品,打造綠色交通出行環境,讓整條大街慢行優先、騎行順暢、步行有道。

風貌治理方面,對沿街建築“修舊如舊”,通過邀請專業的古建修繕團隊,采用老磚老瓦老工藝,重現古都京韻。與2019年、2020年陸續修繕亮相的雍和宮大街、東四南北大街縱橫交錯,形成交相輝映的京韻京味。

通過全方位提升,平安大街的林蔭化率增加至70%,整條街變得舒适宜人,更有親近感。

平安大街還将有什麼計劃?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即将向個人開放

陳獻森:目前,800米的平安大街示範段——張自忠路段已基本亮相,東城段的其他兩段東四十條段、地安門東大街段正在提升中,将延續示範段的做法,讓整條東城段成為一條大美綠道。

在平安大街沿線,分布着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和敬公主府、通惠河玉河遺址、南鑼鼓巷等曆史文化地标,在這其中,有些文化地标尚未對外開放,東城區正在逐一對接,嘗試打開遺址,讓文物“活”起來,讓百姓能走進其中、親近古迹。

目前已有成果。例如,通過校地聯合,中國人民大學老校區,也就是段祺瑞執政府舊址,自2020年11月1日起至2021年8月31日面向社會團體、人民大學校内各單位、全校師生及校友電話預約開放,并計劃于2021年9月1日起擴展至面向個人開放。

接下來,将按照核心區控規要求,讓内環路串聯老城内重要的公共空間、曆史節點和城市地标,打造可集中展示老城文化、貼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空間。

■專家觀點

從一條大街的改造看老城複興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李金路:平安大街環境整治提升,摒棄了就交通而解決交通的“頭疼醫頭”做法,而是以人為本,通過一條街作為切入點“整體治療”,推動老城的保護更新。在這樣的林蔭大道環境中,人們通過地上、地下交通的結合,既能過境穿行或外部直達平安大道,也能内部慢行、體驗消費老城文化。在這條曆史文化遺址遍布的老城街道上,一步一步走,一點一點看,品茶、喝咖啡、體驗老北京生活,人們的心情真正放松下來。

我建議,改造要延續老城原真的傳統風貌,進一步弱化沿街的不鏽鋼、玻璃等非傳統材料,将燈杆等設施統一進行綠化美化,通過生态修複和城市修補,讓古都文化韻味更加醇香。 本報記者 李瑤 鄧偉 攝

(原标題:中間夾“綠心”南北增“綠帶”從寬闊少綠到健步悅騎 平安大街“綠色變形記”)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瑤 鄧偉 攝

流程編輯:u00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