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中山在灣區的位置和地位

中山在灣區的位置和地位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7 01:01:37

中山在灣區的位置和地位(大灣區城市進化論)1

作為曾經的廣東四小虎之一,中山一向給人一種"小而強"、虎虎生威的感覺。不過最近兩年,中山的發展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根據最近公布的廣東省各市2019上半年GDP情況,廣東上半年GDP突破5萬億,實際增速為6.5%,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深圳和廣州兩市的GDP處于第一梯隊,分别為12133.92億和11755.54億元,佛山和東莞超過4千億,惠州、中山、茂名、珠海、湛江、江門和汕頭市的半年GDP超過千億。

随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實施,灣區城市的經濟發展普遍優于預期。增幅在7%以上的深圳、廣州、珠海、肇慶、陽江等5個城市之中,4個為灣區城市。佛山、東莞增幅均為6.9%,表明大灣區的建設為灣區内城市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但是,中山的增幅卻隻有0.9%,排名全省倒數第一,令人愕然。

中山在灣區的位置和地位(大灣區城市進化論)2

1,從數據來看,中山近些年經濟形勢并不樂觀

去年上半年,中山GDP增速為6%,多項主要數據已經在珠三角9市中墊底。2018年中山全市實現生産總值3632.7億元,增長5.9%,低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中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多項細分指标均亮起了紅燈。其中,第二産業增加值1780.23億元,增長4.5%;市一般公共财政預算收入315.23億元,增長0.8%;全年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預算支出437.89億元,下降3.8%。

2018年,中山市固定資産投資實現增長5.5%。其中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11.7%。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下降16.4%;集體投資增長4.2%;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下降3.0%;私營個體經濟增長3.2%;民間投資增長5.0%;第二産業投資下降10.3%,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0.3%。

中山到底怎麼了?

對于中山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中山市領導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分析:一是穩增長壓力加大。二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不高。三是城市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夠。四是體制機制束縛有待突破。五是污染防治任務艱巨。六是公共服務還有短闆。七是營商環境有待優化。八是幹部隊伍建設仍需加強。

中山在灣區的位置和地位(大灣區城市進化論)3

2,中山的制造業轉型比佛山更難

作為珠三角重要的制造業城市之一,中山目前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在于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仍處于爬坡越坎階段,新動能未能真正挑起大梁。

中山的産業經濟與佛山有一定的類似之處,帶有鎮域傳統制造業發展的深刻烙印。中山的制造業企業,一直面臨"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絕大多數企業都屬于中小微企業。中山這種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特點比佛山更為明顯,中山的傳統産業轉型也比佛山更難。

以2018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為例,深圳有40家,廣州23家,佛山14家,東莞5家,珠海、汕頭、江門各3家,中山、湛江各2家,惠州、汕尾、茂名、揭陽、雲浮各1家。中山上榜的兩家企業分别為大洋電機和木林森,均排名靠後。

而最近幾年的一個十分明顯的經濟現象是,實體經濟難,民營實體經濟尤為困難,而民營中小微實體經濟企業更是難上加難。

中山大量的民營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在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過程中普遍遇到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等共性難題,成為了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瓶頸。

中山的工業增長從2017年11月就開始回落。2017年1-10月,中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一個月之後,滑落至2.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股份制企業和民營企業三類企業均出現明顯下滑,分别從增速7%、8 .7%和8 .3%下滑至2 .2%、3.3%和2.6%,工業銷售産值出現明顯下滑,從增速9.7%下滑至4.5%。

這些數據都從側面反映出,目前中山正處于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中山在灣區的位置和地位(大灣區城市進化論)4

3,中山未來發展的着力點應繼續放在制造業上

制造業是中山經濟的支柱,中山過去的發展靠的是制造業,未來發展的着力點也應該繼續放在制造業上,并強化現代服務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加快構建以創新為動力、實體經濟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産業體系。

最近幾年,中山科技創新平台和創新主體數量的一直在穩步提升,這将會為中山未來的高質量發展蓄力。

僅僅去年一年,中山就吸引了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部、哈工大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中心、中山—香港科技大學聯合創新中心、廣東藥科大學—香港大學創新平台等一批科技創新平台落地,中山的省級以上創新平台增至456家。

中山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也一直在穩步增長。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69家,總量超過2300家。

中山将會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并通過引入重大創新平台和知名高校的科研院所,支持企業研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中山還将大力發展健康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高起點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

4,深圳往西,中山往東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中山來說是難得的曆史性機遇,中山要走出當前的低谷,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長遠的謀劃來考慮未來發展方向。

為了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山近年來耗資千億布局内通外拓的交通網絡,同時在軌道交通方面實現了不少突破。2018年,深中通道全面動工,廣中江高速、中開高速、東部外環高速、西環高速(含小榄支線)、香海高速、南沙港鐵路等有序推進,這些都将為中山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中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将"積極推動環灣布局向東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信号,也是中山順應灣區城市發展規律的選擇。其中包括兩個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是堅持将東部沿海片區與中心城區一體規劃建設,從市級層面通盤考慮東部沿海片區功能定位和産業布局,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頂尖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二是完善馬鞍島城市設計、片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着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力争把馬鞍島打造成為新時代代表中山參與大灣區分工和建設的戰略平台。

中山環灣布局向東發展與深圳西部遙相呼應,深中通道開通後,兩個城市進一步連接,這給中山所帶來的利好不應該隻是房地産。中山應當利用好這一條通道,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吸納和集聚高端創新要素資源,争取更多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助推中山産業的轉型升級。

中山在灣區的位置和地位(大灣區城市進化論)5

希望中山在大灣區利好戰略下,重振雄風,未來更美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