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改革發展史?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蹄疾步穩,大幅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标準、設立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明确綜合所得征稅範圍、實施年度彙算制度……十年來,無論是稅制還是征管,我國個人所得稅都經曆了重塑性的變革,邁出了從分類征收向綜合稅制改革的一大步,大幅降低了居民稅收負擔,成為向現代個人所得稅制轉換的良好開端,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個稅改革發展史?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蹄疾步穩,大幅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标準、設立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明确綜合所得征稅範圍、實施年度彙算制度……十年來,無論是稅制還是征管,我國個人所得稅都經曆了重塑性的變革,邁出了從分類征收向綜合稅制改革的一大步,大幅降低了居民稅收負擔,成為向現代個人所得稅制轉換的良好開端。
個人所得稅改革效果怎麼樣?我們走訪了納稅人,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稅負普遍降低,老百姓個稅稅負一降再降
“受益于基本減除費用提高、專項附加扣除等政策,像我這樣的工薪群體,基本不用再繳個稅,生活更有幸福感。”安徽省六安市廣播電視台記者費程是個人所得稅改革的親曆者之一。費程算了一筆賬,按照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政策,8000元/月的工資去除基本減除費用和專項附加扣除幾乎不用納稅,個人負擔大幅減輕。同樣是8000元,若在2012年之前,年需繳納個人所得稅4140元(月度需交345元)。十年間,六安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9369元增長到2021年的36793元,增幅近90%,而同期的個人所得稅稅負不升反降。
個人所得稅一降再降的“玄機”在于不斷改革的個人所得稅制。十年間,通過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标準、設立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等一系列“組合拳”改革措施,上億自然人納稅人稅收負擔明顯減輕,綜合所得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自然人納稅人,大部分不用再繳納個人所得稅。
服務持續提升,納稅人辦稅更快更易
改革後,個人所得稅由代扣代繳為主轉向代扣代繳和自行申報相結合的征管模式。“個人所得稅App”更是個人所得稅改革中推出的“辦稅利器”,使居民進行個人所得稅申報更加便利。
“2018年12月27日,我和‘個人所得稅App’相識。它讓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收入和納稅情況。”供職于合肥某高校的塗老師一度對個人所得稅申報十分“懵圈”。“以前個稅申報都是單位财務部門統一辦理,對于自己繳了多少稅并不太清楚。通過‘個人所得稅App’,我對自己繳稅情況了解得更清楚。”如今的塗老師,不僅能夠自主辦稅,還悉心輔導身邊朋友進行個人所得稅申報。
自2019年起,個人綜合所得不足12萬元或補繳稅款不足400元的納稅人,可以不辦理個人所得稅彙算,這樣一來,又為一大批納稅人免去了“煩惱”。不隻是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也受益于個人所得稅改革帶來的實惠和便利。安徽星星服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上千名員工的企業,平時個人所得稅申報任務量很大。财務負責人李亞琴表示:“近年來,個稅申報越來越便捷,專門的自然人電子稅務局申報操作非常方便!稅務人員多次開展培訓和上門輔導,教我們哪些費用可以扣除、在哪填、怎麼申報。現在我們的财務人員都能做到‘懂政策、能申報、會操作’。”
改革效應放大,個稅“助創業”“穩就業”
十年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效應,不僅體現在降低自然人稅負上,更深刻影響着全社會創業就業大局,讓更多創業者輕裝上陣。“我們個體戶規模小,近年來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和優惠政策讓我們減輕負擔、輕裝前行。”霍山縣東西溪鄉楊三寨紅茶坊負責人甯軍表示,個人所得稅改革為小微企業帶來重大利好,尤其是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再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政策,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讓個體工商戶真切感受到了國家的支持。
擁有350多名員工的安徽華電六安電廠有限公司感受到個人所得稅改革對企業穩崗留人的積極意義。随着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負擔降低,企業更容易穩定員工隊伍、吸納更多人就業。“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實實在在增加了員工收入,堅定了我們進一步發展的信心。同時,我們也提升了職工的福利待遇,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個人效益與社會效益融合統一的新局面。”企業負責人周海表示。
财稅專家點贊個稅改革:有溫度有力度有亮點
“在2018年以前,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一直呈現小步快進特征,改革的焦點多數集中在被群衆稱為‘起征點’的基本減除費用标準上,并先後經曆了800元、1600元、2000元、3500元四次調整。随着收入的不斷提高,單純地依靠調整‘起征點’,已經很難滿足人民群衆個性化需求,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就是基于這樣的背景下實施了更加系統、全面的改革。可以說,這次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惠民政策在稅收政策上的重要體現,也使得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結構更加完善,更能體現收入分配公平。”中國法學會财稅法研究會理事、合肥學院教授吳曉紅表示,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既體現了黨中央減稅的溫度,又彰顯了稅制改革的力度,突出表現為“五大看點”。
看點一:“起征點”再次提高,工薪階層“實惠”看得見。此次改革,積極回應老百姓的“關切”,基本減除費用從原來的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更可納入綜合所得(6萬元/年)按年計稅,工薪階層稅負下降程度立竿見影。
看點二:低稅率級距擴大,收入貧富差距縮小。此次改革,以改革前工薪所得3%~45%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改革紅利進一步向低收入群體傾斜,高收入群體稅負變動不大,收入貧富差距逐漸縮小。
看點三:征收方式實現“突破”,稅負個體差異減少。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将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4項勞動性所得納入綜合所得按年計稅,适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量能課稅”原則得到有效貫徹,更能體現稅制公平。
看點四:民生導向寫進稅法,兩項扣除“并駕齊驅”。除“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項目外,此次改革将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大病醫療、贍養老人六項列入專項附加扣除項目。自2022年1月1日起,增加3歲以下嬰幼兒子女照護相關支出作為第七項附加扣除項目。兩類扣除政策同時實施,有力地凸顯了我國稅制改革的民生導向。
看點五:征收管理同步改革,“還責”于納稅人。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還有一個與征收管理相關的重大舉措,那就是借助信息化,實行“代扣代繳、自行申報,彙算清繳、多退少補,優化服務、事後抽查”的征管制度。納稅人的申報信息被“個人所得稅App”盡收“眼”底,營造“透明、公正”的稅收法治環境。
“上述制度安排,使個人所得稅制更加适應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收入分配為輔的收入分配方式,既充分顧及惠民生的減負作用,又加強了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更是對傳統個人所得稅制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的升級,是我國個人所得稅制邁向現代化的重要一步。”吳曉紅說。(安瑞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