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小編作為一個理工專業的學生最近翻看起詩經,頗有番不務正業的味道,以至于常被舍友投以詫異的目光,不過小編已能爐火純青的淡然無視。
言歸正題,分享些個人的經驗體會,還請諸位看官懷着海納百川的心胸笑而視之。
詩經·清廟
於穆清廟,肅雝顯相!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
詩經 周頌
“不顯不承”,倘若望文生義,我們第一印象會判斷這四個字組成的詞帶有貶義,在現代漢語中,“不”用在動詞、形容詞或個别副詞前,表示否定。
詩經·周頌 皆為對周王朝君主、軍事、民生的贊頌,顯然,我們的第一印象是錯誤的,“不顯不承”不僅并非貶義,更是一個褒義詞!
你有沒有因為任性的翻譯而大吃一驚呢?
不顯不承,“不”,同“丕”(pī),大。承(zhēng):借為“烝”,美盛。整句意為“盛德延傳後世”,是對文王功績的肯定與贊頌。
周文王
周文王作為中國古代曆史中早期的君王,自有他的一番神奇,但史料現存甚少,詩經則是對其較為客觀的描述,想要認知周文王這名賢明君主,此書還是有必要一讀的。
總而言之,在古文學習中,萬不可望文生義!否則就如同南轅北轍,适得其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