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脫貧攻堅以購代扶

脫貧攻堅以購代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9:07:17

脫貧攻堅以購代扶(以工代赈助力脫貧攻堅的)1

圖為湖南省鳳凰縣以工代赈項目建設中的排洪渠

“用人工,則貧民自食其力,以工代赈,莫便於斯;用機器,則奪小民之利矣。”中國自漢代以來就存在着“以工代赈”的經濟思想。所謂以工代赈,即“以務工代替赈濟”,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赈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全國“十三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明确了新時期以工代赈工作的總體要求、工作重點、資金管理和組織實施等,提出了探索創新以工代赈工程建設領域、拓展政策内涵的思路舉措。201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發揮以工代赈政策作用助力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推動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機制,進一步發揮好以工代赈“赈”的作用,并把“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作為支持重點,助力深度貧困地區如期打赢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成果。

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的沖擊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财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實施《關于在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财政涉農資金試點工作中大力推廣以工代赈方式的通知》,同時,分批下達2020年以工代赈中央資金56億元,預計将吸納約30萬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參與工程建設,實現就業增收。

随着扶貧開發工作進入脫貧攻堅階段,以工代赈作為一項重要扶貧政策舉措,在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提高農村群衆工資性收入水平、激發貧困群衆脫貧緻富内生動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應對疫情吸納滞留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了挑戰,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今年3月末,在四川廣元市旺蒼縣三江鎮花園村,當地村民何義讓正忙着鋪路。何義讓是花園村六社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實現了脫貧。受疫情影響,本來計劃過完年到外地務工的他隻能留在家中。3月初,村裡通知何義讓到村裡的聯戶路項目務工,通過鋪設水泥路,每天能領到200元工資,這讓何義讓笑開了顔。

何義讓的例子,正是四川大力實施以工代赈減輕疫情影響的一個縮影。疫情發生後,貧困群衆不能及時外出務工,部分即将脫貧的家庭增加了脫貧難度,已脫貧家庭也面臨着返貧風險。

“通過實施以工代赈,預計将吸納約30萬受疫情影響滞留農村的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參與工程建設,實現就業增收。”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為進一步帶動貧困群衆依靠自身勞動實現光榮脫貧,将勞務報酬占國家以工代赈資金最低比例由10%提高至15%,此項舉措預計可為參與工程建設的貧困群衆發放勞務報酬8億多元。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3月初,該委印發了加強以工代赈工作的相關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對于資金規模小、施工技術相對簡單的以工代赈項目,繼續執行可不招投标的有關規定,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其領辦的合作社組織當地貧困群衆組建施工隊伍,進行建設施工。根據文件要求,以工代赈項目的勞務報酬應嚴格按照不低于國家、省級下達的年度投資計劃中明确的比例進行發放,其中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發放的勞務報酬比例應不低于該項目勞務報酬的50%。

“以工代赈項目,可直接帶動貧困群衆務工增收,效果明顯。”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以工代赈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疫情防控期間充分發揮以工代赈“赈”的作用,組織動員當地農村群衆特别是暫時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和低收入群體就地就近參與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工程建設。

在四川汶川縣,以工代赈示範工程包含了基本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鄉村道路建設、小流域治理、片區綜合開發、草場建設等,并優先支持用于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公益性設施和後續産業基地(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四川積極争取以工代赈資金32.287億元,市縣配套2.012億元,整合其他财政涉農資金2768萬元;實施項目1384個,共組織32539名群衆參與務工,其中貧困人口15690人,占比48.2%,目前已累計發放勞務報酬2.273億元。

在湖北省秭歸縣,以工代赈示範工程項目是秭歸縣洩灘鄉萬家村張家灣至小垭豁經濟斷頭路建設。該縣位于長江上遊北岸,是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之一,是三峽庫區、邊遠山區和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秭歸縣洩灘鄉萬家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是其主要緻貧原因,曾有貧困戶165戶395人。雖然有蔬菜園800畝,産量160萬公斤,藥材種植規模達150畝,但由于道路不暢通,銷售是村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他們需要肩挑背馱十多公裡,運輸成本極高,當地群衆隻能抱着金飯碗守貧困。2019年,當地利用以工代赈資金240萬元,撬動交通、扶貧資金120萬元,計劃建設縱貫全村全長11.3公裡的一條扶貧路。項目建成後将實現晴雨通行,打破該村的發展瓶頸。

疫情期間,秭歸縣以工代赈示範工程項目施工企業嚴格執行防疫管理,及時複工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除管理崗和技術崗(合計4人)以外,食堂炊事員、挖機操作員等其他崗位均吸納本地群衆務工,吸納本地務工群衆2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5人),并支付工資3萬餘元,人均日工資為150元。随着項目推進,繼續吸納本地務工群衆15人,并将人均工資提高到每天180元。施工企業結合當時疫情防控形勢,盡量從本地采購生産生活物資,日均采購價值250元的蔬菜、價值320元的臘肉等必需物資,且優先從脫貧戶采購。項目所用的輔材如木方、塊石也均向本地貧困群衆采購,不僅降低了輔材的運輸成本,也促進了擁有資源的部分貧困群衆增收緻富,實現了農民增收和企業增效的雙赢。

秭歸縣萬家村是湖北省省級深度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匮乏。施工企業積極謀劃與萬家村開展結隊幫扶,将施工方的機械、人員等優勢發揮出來,助力精準脫貧。施工企業協助村兩委開展公路養護,在複工第一時間安排機械和人員對村列養路段進行養護,共計投入挖掘機65個小時、人工12個,确保了道路暢通,極大地方便了群衆生産生活、物資運輸和冬季臍橙等農産品銷售。施工企業還主動上門幫扶,為多戶困難群衆送來米、油等生活物資及人均1000元的産業發展幫扶資金。

瞄準重點集中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特殊困難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了解到,近年來,以工代赈的資金安排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并重點支持深度貧困縣和深度貧困鄉村,統籌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求各地圍繞基本農田、農田水利、鄉村道路、小流域治理、草場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等,解決好影響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突出困難。

新疆的南疆四地州是“三區三州”之一,貧困人口占全國“三區三州”貧困人口近一半,有22個深度貧困縣,是自治區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22個縣中12個在2019年摘帽,10個在2020年摘帽。為攻克堅中之堅,新疆在分解下達以工代赈資金時,重點向包括南疆四地州在内的深度貧困縣市傾斜。結合脫貧摘帽時限,區分輕重緩急,優先解決貧困群衆最迫切、最突出的困難,确保資金安排精準。2019~2020年,安排南疆四地州資金28.91億元,占全區99.6%,其中:安排深度貧困縣資金26.3億元,占全區90.6%。以工代赈資金的精準投入,有效改善了南疆四地州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夯實了發展後勁,補了短闆強了弱項。

在和田地區于田縣,當地投資5910萬元建成萬畝葡萄基地,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産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依托項目建設發放勞務報酬643.19萬元,900多戶貧困戶從中受益,達到既培育了後續産業,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的雙赢效果。和田地區策勒縣通過以工代赈項目為易地扶貧搬遷實驗區安置點配套養殖小區4900平方米、紅棗種植基地11860畝。按照人均3畝的标準配備耕地,引導搬遷戶通過特色紅棗及林下作物種植,獲得收益533萬元,已培育成為支撐搬遷戶長期穩定增收的主導産業。同時,在項目建設中為搬遷戶提供就業崗位,累計發放勞務報酬110餘萬元,實現戶均增收2700餘元。克州阿合奇縣依托以工代赈項目,“十三五”期間支持建設了一批小型水利工程、基本農田建設、草場建設、小流域治理等小型基礎設施,極大改善了當地貧困鄉村的生産生活條件。

四川省旺蒼縣是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革命老區縣、“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災縣,同時是上世紀90年代全國聞名的“甯願苦幹,不願苦熬”的“大茅坡精神”發源地,總人口53萬,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08萬,貧困程度深。

2018年,四川省利用部分以工代赈中央資金,積極開展資産收益扶貧項目試點,項目區覆蓋旺蒼縣高陽鎮古柏、關山、雙午3個貧困村。旺蒼縣整合相關涉農項目資金和企業自籌資金,累計投入1410萬元,新建和改建茶地200畝并種植、補植茶葉200畝,修建了鄉村道路、生産便道及配套渠系,改建茶葉加工廠1730平方米并購置相關設施設備,形成以古柏、關山、雙午、鹿渡、虎垭和崔河等村為核心示範區,輻射全縣,總面積達1萬餘畝的高品質生态黃茶産業園。項目實施過程中,旺蒼縣圍繞“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積極探索“龍頭企業 村集體經濟組織 股民”的以工代赈資産收益扶貧新模式,努力拓寬群衆增收緻富渠道,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截至目前,旺蒼黃茶堅持種養結合、生态循環、綠色發展,實行“豬—沼—茶”“雞—糞—茶”種養循環模式,建立高标準有機茶園。養殖場建成後,通過訂單式生豬和雞鴨鵝養殖,每年可出欄生豬500餘頭、雞鴨鵝5000餘隻,實現年收益25萬元。400畝高标準有機茶園穩産期可實現年産值200餘萬元。

“一石多鳥”凸顯以工代赈政策多重功能

湖北省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山區,漢江中上遊漢水與丹江交彙處,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湖北省九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2016年,丹江口市利用中央資金450萬元,整合其他涉農資金,在習家店鎮茯苓片區實施以工代赈示範工程,除少量技術崗位外,大量吸納當地群衆特别是貧困勞動力參與工程建設,共組織本地務工群衆300人,支付勞務報酬75萬元。當地群衆通過在家門口務工獲得報酬,增強了凝聚力,激發了脫貧緻富内生動力。項目實施後,通過招商引資,湖北北鬥星生态農林開發有限公司以茯苓村為軸心,輻射帶動馬家院、陳家灣村,流轉當地3000畝土地打造特色農博園,采取“龍頭企業 基地 合作社 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把百姓增收與産業發展、企業盈利有機結合了起來。2019年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0餘萬元,當地群衆通過土地流轉得租金、在園區務工得薪金,農博園春、夏、秋營業旺季,平均每戶增收1萬餘元。目前,習家店農博園已成為集林果花卉、苗木種植、畜牧養殖、鄉村休閑旅遊觀光于一體的大型現代生态農業綜合示範園,2017年被湖北省農業廳、省旅遊發展委授予省級休閑農業示範點稱号,2018年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湖南省鳳凰縣是武陵山片區深度貧困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9萬人。2016年以來,鳳凰縣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以工代赈“赈”的作用,大力推廣以工代赈方式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吸納當地農民群衆參與工程建設,通過勞動實現就業增收,帶動貧困群衆脫貧緻富。

2019年鳳凰縣利用以工代赈資金500萬元,實施了阿拉營鎮龍井村等貧困村片區綜合治理項目,覆蓋龍井和安井2個行政村,850戶322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6戶844人。項目實施内容為改造灌水渠1683米、新建灌水渠378米、改造排水渠87米、改造機耕道路6537米、新建機耕道3112米及相關的附屬配套等,項目于2019年6月開工,2020年3月完工。項目實施效益顯著,極大改善了項目區群衆生産生活條件。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了解到,“十三五”以來,國家累計安排以工代赈資金近300億元,吸納超過100萬貧困群衆參與工程建設,累計發放勞務報酬30多億元,與此同時,支持貧困地區農村建成了一大批基本農田、農田水利、鄉村道路、橋梁堤防等中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有效改善了貧困鄉村生産生活條件,在激發貧困群衆内生動力方面發揮了特殊作用,得到貧困地區幹部群衆的普遍歡迎和衷心擁護,被譽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以工代赈,書寫着一個個脫貧故事,激發着貧困群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和“我要富”的動力,夯實了貧困地區脫貧摘帽基礎,加快了貧困群衆脫貧步伐,不僅為“脫貧答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以工代赈這項老政策煥發出新活力。(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程晖)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