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我們常說的金、木、水、火、土,它們分别代表不同的含義。金:力量、能量;木:速度、超速;水:變化、多樣;火:身法、多變;土:激發、人身能量放大。太極五行功就是在精神激發的狀态下完成力量、速度、變化、身法的合一。太極五行功包括的内容很多,在此筆者隻對太極五行功中的“呼吸”做一闡述。
口鼻呼吸乃與生俱來,人皆有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如何呼吸并不太在意。而呼吸的功能與武術中卻關系重大,不可不慎重對待深入研究。武術界多年來對于呼吸法一直争論不休。在武術運動中,究竟哪一種方法最好?各門各派自持己見,各有道理。其實,呼吸方法不外乎三種:一是胸式呼吸,二是腹式呼吸,三是自然呼吸。西方體育運動一般采用胸式呼吸,中國的外家功夫也是采取胸式呼吸;内家功夫采用腹式呼吸,以氣沉丹田為要旨。而太極五行功則是用自然呼吸法。這種自然呼吸法在初級功夫與中層功夫和高層功夫中又因其功力的不同而呼吸方法有所不同。
初步功夫的呼吸
初步功夫的呼吸一般采用無意識的自然呼吸。無意識就是不用意識去控制,要求做到細、輕、勻,放松自如。因為初級功夫階段是求松換勁的階段。思想放松,肢體放松,呼吸亦随之放松。呼吸不放松,或故意去調整呼吸做到氣沉丹田,就會影響思想放松,呼吸系統也會呈現緊張狀态,這樣不利于全身心的松靜。古人雲:“氣不可洩,洩氣則滞。”由此可見呼吸不宜人為地去支配。或吸或呼不着意,不用力,綿綿若存,似有似無,任憑自然。太極五行功需要這種本能的自然呼吸。
中層功夫的呼吸
中層功夫的呼吸,是與發勁緊密聯系的。中層功夫的發勁,是意念調動肌體内的一切功能,完整運轉的一次過程。其中,呼吸功能的配合至關重要。呼吸配合得好與不好,直接影響發勁的優與劣。呼吸配合得當,發勁時無論是緊發還是松發,都會迅速敏捷,變化靈巧;否則,便會發而不透,放而不速,難奏全功。所以,此時意念指揮呼吸配合發勁,即有意識的自然呼吸。修煉者平時就要進行呼吸調整訓練,以适應對抗實作的發勁需要。呼吸配合發勁,要做到意到氣到勁到,内外一緻,周身一家,這樣發出的勁才是整勁,其威力之大自不待言。設想發勁時意到氣到而氣未跟上,則氣滞于内,勁力就會減弱許多。
古人雲“氣滞則力竭”,乃是深得呼吸之功的經驗總結。不論在平時訓練中,還是與人交手技擊中,呼吸規律是:發勁時輔之以呼氣則勁大,若配合為吸氣則勁小。呼氣用于發勁,吸氣用之于變化。因為用力大則變化不靈,用力小則變化靈巧。如果在搏擊格鬥中,呼氣時變化動作,則氣促而動作緩慢,易為對手所乘。所以,在變化動作時不可呼氣,隻能吸氣。吸氣時肌體相對放松,松則宜于轉化變化。同時吸氣時的放松即是一個蓄力的過程,蓄力愈足,發之愈猛,這就是吸蓄呼發的道理。由此可見,一呼一吸乃是一緊一松的轉換關鍵。技擊對抗中,松緊轉換的快慢關系着勝敗之機,故不可不慎求于呼吸之道也。
高層功夫的呼吸
高層功夫的呼吸複歸于自然狀态。上乘化勁功夫,何謂意?何謂勁?何謂松?何謂緊?何謂氣?統統無形無迹,一切全憑神意運行,無意打而打之,無意發而發之。此時的意、氣、勁已融于體内,化之為神,渾元均整,成為自然之本能。與人交手,無我無他,來往屈伸無須着意,便無時無刻不可意運體随。如同初期的自然呼吸一樣,無意求而得之于自然。正所謂:返璞歸真,賽似活神仙。
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作者:鄧守國
責任編輯:錦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