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的腳步正在逐漸靠近,那麼在這個當口裡,我們要如何理解 Web2 以及 Web2 生态下的社區産品?Web2 中的社區産品建設,又可以為 Web3 中同類型的産品搭建帶來什麼可借鑒的經驗?本文作者發表了他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2022年10月,馬斯克在收購Twitter後不久發了一張充滿聯想的圖片,人們紛紛猜測:馬斯克作為推特的忠實用戶和虛拟貨币擁護者,他會讓Twitter變成一款出圈的Web3産品嗎?
最近我調研了一些所謂Web3的社交産品之後,很多和Twitter長得很像,發現了一些通病:羊毛黨聚集,氛圍死氣沉沉。到底原因何在?
站在Web3的風口,我們還需要回看Web2的社區産品是如何從0到1,展現出勃勃生機的。我們通常要解以下四個問題:社區定位問題、玩法機制設計、種子人群導入、内容冷啟動。
一、社區定位問題社區的本質就是同好圈層,需要有足夠明确的人群定位,讓用戶一聽就知道是和誰在一起,能獲得哪些信息。
尤其在早期,社區産品功能需要與該圈子人群特征保持一緻。例如,傳統的SNS平台,Facebook、Twitter、Instagram。雖然都是發帖,但是根據不同定位設計的功能,讓他們找到了各自的生态位。
例如,Facebook早期主打實名制社交,形成了在熟人圈子分享新鮮事的用戶心智;Twitter早期限制140字短消息,放不下一點廢話,因此形成了新聞熱點傳播圈;Instagram早期主打照片濾鏡,最後變成了時尚藝術圈。
但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用戶很難會浪費時間去嘗試一個沒有記憶點社區産品。因此,我們還要有個讓人一目了然的差異性體驗,給用戶提供一個過來看看的理由。
例如,年初突然爆紅的“啫喱”,在内測期間,它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排名就超過了微信。“啫喱”主打元宇宙社交概念,首頁是一個3D化的好友動态廣場很契合這個主題。雖然本質上和QQ秀沒有太大區别。但正切和當時的“元宇宙”的熱點,起到吸引年輕用戶和人傳人的效果。
二、社區玩法機制設計
我們根據定位的人群畫像,需要設計與之匹配的社區核心玩法。
不同的社區的核心玩法不盡相同,例如,微博是關注和轉發帖子,小紅書是關注和點贊,Soul是配對和聊天。一些産品功能雖然相似,但場景的不同也導緻内容載體的形式不同。
以下是從Web1到Web2的社區産品類型拆解:内容分發機制、有效内容的生産 、内容生命周期、内容傳播性、内容沉澱性、内容複用性、互動性、社交屬性、創作者激勵性等。
大家可以看出,随着時代的發展,從内容為中心慢慢轉移到以人為中心。
不管哪個社區産品,需要先識别出核心的交互對象(内容載體)和交互行為是什麼?例如,微博是帖子,用戶會針對帖子評論和轉發;Bilibili是視頻,用戶在視頻上可以發彈幕和投币點贊收藏。
下圖是我們對語音社交産品的社交對象的架構拆解:适用領域、信息結構、内容主體、互動方式、觸達方式、适合的内容類型。
一些優秀社區産品的核心玩法也基本符合“上瘾(Hooked)”機制設計模式,分四個步驟:觸發器(Trigger)→行為(Action)→獎勵(Reward)→投入(Investment)。我們需要将4個步驟形成一個有效的持續的閉環機制,我們以“微信朋友圈”為例:
- 觸發器(Trigger):微信小紅點,有人為你的朋友圈點贊的時候的小紅點,吸引你點擊查看;
- 行為(Action):點開看到了别人給你的評論,你也為他點個贊或者留個言;
- 獎勵(Reward):當看到一群人都在為你點贊時候,你也莫名的高興;
- 投入(Investment):你開始回複他人評論,期待更多的反饋。
Tips:内容載體的時空觀
早年網絡限制,社交産品以帖子為主,信息是異步承載的,人們可以在較長時間裡面持續的評論留言,例如,百度貼吧的“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帖子熱度半年不減。相同的帖子下,人們在不同時空中互動,這也是信息異步承載的價值所在。
去年的後起之秀Clubhouse的語音社交房間的話題讨論隻有幾個小時,時效短且複用性弱。房間還沒有傳播開,房間就已經結束了。雖然房間有回放功能,能夠延長房間的消費時長,但由于回放房間失去了互動性,效果也大打折扣。如何解這個問題?
最近伊能靜主持的“大潮起香江:香港重磅加密新政解讀”的Twitter Space房間引爆了Twitter,當天該房間有20.7萬人收聽、7萬人同時在線、41位大佬上麥互動,在房間結束後還依然熱度不減。
Twitter本身是以熱點話題的讨論為主,将語音房與帖子相結合也并不違和。從房間的預熱期、直播互動到回聽的過程中,以帖子作為載體形式,讓事件可以持續發酵,從而延長話題的生命周期。
這對我們啟示是, 關注事件本身而不能僅局限在載體形式之中,讓事件能夠在社區中長時間傳播和發酵,這樣才有了平台的價值。
三、要吸引怎麼樣的種子人群社區産品就是一個龐大的聚類器,什麼樣的人群吸引什麼樣的人。
第一批種子用戶奠定了社區長足的發展。我回想起最近一次租公寓的經曆,實地考察後你會發現,鄰居是一群怎麼樣的人比性價比顯得更重要,這甚至決定了你的生命安全。
産品早期,如果準入門檻過低,可能導緻人群過雜,吸引來一群價值觀不同人的人一鍋亂炖。這不僅破壞了社區氛圍,也影響了用戶留存。
因此為了避免人群的水化,一些社區産品通常會用答題或邀請碼作為門檻。答題起社區文化的宣導作用,适合内容為主導的社區;邀請碼是用戶朋友圈的轉移,适合具有強社交心智的産品。
例如,2021年初Clubhouse是一個需要通過邀請的封閉式、精英小衆社區。2月,馬斯克在其創建了名為“Elon Musk on Good Time”的聊天室,吸引了超過5000名用戶加入房間。Clubhouse由此進入了一碼難求的階段,一個邀請碼被炒到幾百元。
與頂尖大佬共處一“室”,近距離互動,可能正是Clubhouse最開始打動人賣點。過了半年之後,迫于增長壓力Clubhouse放開了邀請限制,但房間如繁花一般綻放,也如繁花一般凋零。
四、解決内容冷啟的問題對于UGC社區來說,光有人還不夠,冷啟動難在沒有内容,UGC氛圍起不來,人也留不住,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冷啟階段的内容供給來源于以下4個方面:
- 早年的很多内容都是從互聯網上爬取。但是随着版權意識的增強,内容爬取也有一定的風險。不過國内UGC生态也基本成熟,可以通過挖掘沉澱在微信、抖音、頭條的自媒體,讓他們授權後提供内容。不過雖然這種做法可以迅速達成KPI,但問題在于沒有特色,我們還要回答:用戶為什麼會被吸引過來呢?
- 請專業創作者來制作平占的專業内容,形成特定的内容消費心智,這種内容制作成本較高,但是PGC的問題在于光有消費,但卻沒有明确的社區心智。資金投入停了,内容供給也停了,用戶也沒有東西消費了,最後雁過無痕。
- 在最早期運營會扮演用戶生産内容帶動氛圍,這是必要的,但是這個量遠遠不夠的,因此運營會策劃活動激勵用戶生産,但不好的活動機制也可能招緻羊毛黨的問題,如果一個活動隻是拉升了數據,但是破壞了社區的氛圍還不如不做,真正的UGC應當是用戶自發的。
- 相較于KOL,KOC更接地氣對粉絲更有信任感和親和力,前期導入KOC通常是通過刷臉和邀請碼,讓他們能邀請自己身邊好友深度參與和玩起來。平時給予一些情感激勵、物質獎勵和流量激勵。對于将來也要給他們一定的希望,讓他們能夠了解到他們在平台的發展前景。
在一個規模化的社區中,UGC的内容貢獻比大概是1:10:100,也就是說隻有1%的用戶有意願生産較為優質的内容,而有10%的人願意參與到輕量的評論互動,而絕大多數人都是看客。
從這個角度看,冷啟動階段的策略應當是:拓展及激活“1”類人群做好UGC,留存及促活“10”類人群做好互動氛圍。有了基本盤之後,普通用戶增長自然水到渠成。
有了内容以後,其次就是分發規則,通常分發規則有以下三種:
- 根據用戶關注的人進行内容的分發是Web2.0時代的主要分發方式。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比如,微信朋友圈将朋友的新鮮事按照時間軸排序,不用複雜的算法,體驗也還不錯。但随着微信好友的水化,朋友圈也慢慢變成了微商圈,失去了内容消費價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微信推出了“看看”和“視頻号”,其分發機制是在關系鍊的基礎上再疊加了朋友的行為權重,從而達到千人千面的效果;
- 用無盡内容喂用戶,讓用戶沉浸地刷個不停。算法會綜合關注關系、用戶互動行為、興趣标簽、搜索詞等進行推薦,機器需要海量的内容投喂。但信息流推薦也離不開人工幹預,比如,在一些特殊場景,兩篇不同内容放在一起就可能産生一些不好的聯想。我們很難讓AI有價值觀,這時候人工運營的優勢就有了。但不管怎樣,信息流的内容如果供給不上,再好的推薦算法也是無力;
- 為了方便用戶根據某個主題統一消費,我們會以各種方式将内容打包。常見的有頻道聚合、标簽聚合、話題聚合、圈子聚合等,BBS時代的版塊就是一種聚合模式。版主有權利給優質的帖子置頂,或者删除低質量的灌水貼。用現代互聯網術語叫做頻道運營或者内容運營。另外,如今自然語言處理算法也可以将相關性的内容聚合在一起,例如,微博熱搜的關鍵詞,一些社會熱點都是在微博上面自然爆發的。
不管是從Web1.0還是到Web2.0,内容分發好的策略能在保證内容的流動性同時,讓好的内容更容易被發現,壞的分發策略将導緻劣币驅逐良币。
在冷啟動階段,我們會重點将活躍的UGC用戶推薦給用戶關注,一方面給與KOC正向反饋,一方面讓好内容被更多人持續看到。另外,負反饋也是需要考慮的,用戶可以标記不感興趣或屏蔽特定的人或者内容。
五、最後,講講如何評價一個社區的好壞社區産品最看重的應該是社區氛圍,但是社區氛圍又是一個無法量化的指标。
因此為了完成KPI,我們常常會盯着幾個可量化指标,例如:關注關系量、内容供給量、社交互動率、内容推薦效率,但隻盯着以上任何單一指标,都會陷入局部視角。帶來如注水、薅羊毛、過度内容審查等反向操作,最終破壞的還是社區氛圍本身。
如果在早期,如果硬要設置一個北極星指标,那特定人群的滲透率應該會更合适一些。
做社區産品多年之後,我最深刻的感悟是:社區不是一堆數字,每一個小夥伴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欲望。好的社區産品應該有明确社區規則和底線,抑制人性惡的一面,激勵人性善的一面,讓社區成員達成價值觀的共識後,氛圍才會變好。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與用戶交朋友,多去聆聽,多去參與,多去感受。
馬斯克入駐推特之後,他指責Twitter機器人賬号注水和永久封禁賬号的問題,揚言要給“鳥兒”自由。在半月不到時間裡面,他頗受争議地開除了核心管理團隊,并裁了50%的普通員工。作為Web2.0的社區典範Twitter将何去何從?希望新Twitter能和特斯拉、SpaceX一樣,成為業界标杆,也給國内社交平台做一些示範。
專欄作家
PM熊叔,PM熊叔,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教育類産品産品經理出身,學過設計,做過開發,做過運營的産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