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是一種怎樣的生活?作者:麥小白兒 來源:國學一刻(ID:guoxueyike),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佛系是一種怎樣的生活?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麥小白兒
來源:國學一刻(ID:guoxueyike)
近年來,網絡流行語大行其風,五花八門的流行語一波又一波地席卷網絡世界,也重新定義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很多流行語來了又走,但有一個詞,來勢兇猛,且持續走高,它就是“佛系”。
其實,“佛系”雖然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詞,但它所表達的含義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幾年前流行的“平常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表達的也是類似的意思。
很多人認為,“佛系”之風的盛行,會讓年輕人變得愈發消極。但如果理解了“佛系”背後的真正内涵,我們就會發現,把“佛系”等同于無所作為,隻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認識。
/01你所看到的“佛系”,不過是别人勝利前的韬光養晦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年輕時就跟随曹操四處征戰,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屢立戰功。曹操病逝後,司馬懿先後輔佐了魏文帝曹丕及魏明帝曹睿。曹睿病逝後,托孤曹芳于司馬懿和曹爽。
沒想到曹爽重用親信,架空司馬懿,奪了他的兵權,讓他去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太傅。沒了兵權的司馬懿為求自保,隻得裝病在家。司馬懿的佛系,讓曹爽逐漸放松了戒心。而蟄伏十年的司馬懿,終于等到了反攻的契機。
這天,曹真陪曹芳去高平陵拜谒明帝,司馬懿迅速率領京城的軍隊,關閉城門,詐傳太後诏令,罷免了曹真。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事變”,自此,曹氏政權逐漸瓦解,司馬氏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在曹真眼中,手無兵權的司馬懿已然開始了佛系做官。他所不知道的是,他以為的“佛系”,隻是别人勝利前的韬光養晦;他看到的逆襲,也不過是一場預謀已久、伏擊千裡的反攻。
此刻曹真的内心獨白,就如《無名之輩》裡的胡廣生:“耍老子……”但事實的真相卻是,不是别人太壞,而是你太傻。
羅振宇不久前在跨年演講時提出這樣一個現象,很多年輕人在朋友圈分享的全是娛樂八卦,然而收藏夾裡保存的卻都是學習資料——在朋友圈裡又佛又喪,在收藏夾裡積極向上。
其實這種現象我們上學的時候也遇到過。有些學霸上課睡覺,下課打鬧。然後學渣們就信以為真,覺得不用學習也沒關系,反正大家都一樣。
他們所不知道的是,那些學霸所謂的睡覺隻是閉目養神,眼雖未觀六路,耳卻能聽八方,老師講什麼他比誰都清楚。他們更不知道的是,學霸們回家之後還會偷偷學到淩晨三點。
那些假寐的學霸,長大之後就成了“在朋友圈裡又佛又喪,在收藏夾裡積極向上”的人。而你所謂的“大家都一樣”,也一如當年,隻是一場一廂情願的誤判。
/02别人所謂的“佛系”,隻是換種方式看世界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阮籍曾提出過“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學概念,但所謂的“任自然”并不是無所事事、聽天由命,而是超越儒家的倫理束縛,打破舉世公認的既定規則,任人之本性得以自然舒展。
正是這種佛系的思維方式,使得二人在文學、音樂等諸多領域達到了極高的造詣,也為後世留下一段佳話。
佛系可以是放棄外界的規則,抒發自己的内心;也可以是抛棄自己的執念與不可得,以一種更舒服的心态去生活。
李誕可以說是佛系青年的代表人物,他甚至提出“人間不值得”這樣看似極度消極的概念。但即便是他,也一刻未曾放棄為生活和理想而奮鬥。他的佛系,是原有認知被打破後,不得不換一種方式看待世界。
這種新的世界觀,讓他與外界達成和解,而不至于活得太擰巴。他釋放了自己的内心,讓思想達到了相對放松的狀态。但他的肉體一刻都未曾放松過,他依然在努力與外界對話,努力讓世界聽見他的聲音。
李誕說:“很多人讓我做自己,但是你讓我做自己你就見不着我了。我做不了自己,我隻能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這樣我會比較快樂。”
别人所謂的“佛系”,隻是換一種方式看待世界,可能是做自己,也可能是不再執着于做自己。但最終的結果,都是讓自己以更舒服的方式實現了自身價值,而不是荒廢度日、虛度年華。
我們以為佛系就是不作為,我們每天把“佛系”挂在嘴邊,為自己的不思進取披上一層散發着哲學之光的外衣,卻不知那些提出“佛系”的人,比誰都更積極地生活着。
/03真正的佛系,是自我沉澱後的積極向上
王陽明說:“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于毀譽得喪,不能實緻其良知耳。”
意思是說,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有時好時壞的情況,并經常伴有困頓失序的隐患,這都是由于被得失心所累,所以不能實際地獲得他的良知。
在這個訊息飛速傳播的時代,我們的視野被拓寬,我們看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看到别人是那麼輕易地擁有了我們夢寐難求的一切。我們着急,焦慮,患得患失,無法心平氣和地做一件事。
為了緩解焦慮,我們報了一個又一個的培訓班、訓練營,卻不能靜下心來聽完其中任何一門課程,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之中。最後一事無成,然後自我安慰是“佛系報班”。
佛系不應成為不努力的借口,而應是積極樂觀後的努力向上;佛系也不該是自我麻痹的手段,而該是抛開雜念、沉澱之後的全情投入。
諸葛亮在給兒子的《誡子書》中提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的概念。這是古人的“佛系”,但意思卻是在說,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
所謂“淡泊”,是為了明确自己的志向;所謂“甯靜”,是為了達到深遠的境界。而非我們理解的無所作為。
佛系本無對錯,但把佛系誤讀為不思進取,并以之作為懶惰的借口,卻會毀了自己。
我們需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喧嚣所充斥。靜下心來做一件事,讓自己為之驕傲。世界絢爛多樣,我自努力綻放。
佛系的我們,也可以是明媚向上的。佛系的我們,也可以擁有精彩的生命。
作者簡介:麥小白兒,85後小阿姨,語言學碩士。來源:國學一刻(ID:guoxueyike),分享國學經典,品味古典文化,傳遞最有深度,最具價值的内容。數百萬國學文化愛好者訂閱,歡迎您搜索關注。
《森林浴:放松身心的自然療法》
作者:[日]宮崎良文
本書探讨了關于自然療法對壓力和情緒問題的影響,“森林浴”一詞的字面意思是讓自己沉浸在森林的氣氛中。我們本能地知道,不知何故,人類在自然界中感到更加放松和愉快。現在日本教授和研究員宮崎良文指導你通過自然療法和森林浴的實踐獲得諸多健康的益處:降低壓力水平,促進免疫系統提升,改善情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