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重陽節,大家總會有些懵圈,因為它的定位很混亂,而且有很多小名:登高節、曬秋節、敬老節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
重陽節到底是個什麼節?
在古代,人們沒啥娛樂活動,但有個很高雅的愛好——仰望星空
看着看着,人們就發現一顆神奇的星,根據它在天上的位置,可以區分一年四季。
人們管這顆星叫大火星。啥時候種地、啥時候收割,就靠它報信,而《詩經》裡的七月流火指的就是它。
當冬天快到的時候,大火星就看不見了,于是人們慌了:萬一它不回來了怎麼辦?
于是每年的那段時間,人們就會舉行祭火儀式,讓火神吃飽喝足,明年再來。
可過了很多年,人們發現這顆星冬去春來,很準時,便不再在她身上浪費感情。
但是每年收獲這麼多好東西,總是感謝天感謝地,感謝陽光照射着大地。于是,便開始祭祀天地和祖先。
這段時間差不多就是現在的農曆九月。
時間一晃,又過去了很多年,人們覺得光祭祀太嚴肅,就決定每年九月初九,專門出來放松放松。
這一天也被叫作重陽。
那為啥要叫重陽呢?
話說古人特别信奉一本八卦作品——《周易》,書中認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九是奇數,就代表陽,九月初九,兩陽重合在一起,所以就叫重陽。
另外,因為九是個位數中最大的奇數,代表極陽,這一天陽氣最盛,之後就由盛轉衰。所以九月初九,又是一個——陽頂天!
現在知道為啥要選九月初九了吧,主要是因為日子好。
既然這一天很特别,很多人就專挑這日子搞事情,所以除了祭祖之外,各地又出現了不同的習俗:登高遠眺,曬糧食、回娘家。
二、重陽都幹啥?
活動一:修仙
話說漢朝有個叫董仲舒的,發了條微博:物不可極,極則反。
意思就是說: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反方向發展。
加上秋冬交際,氣溫突然下降,人們很容易感染風寒,所以大家都開始害怕過重陽。
到了後來,有個找到了破解之法的組織,這就是道教。
在道教看來,這一天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越高的地方,清氣質量越高。要想擺脫水逆,得呼吸新鮮空氣,那該咋辦呢?
除了登高,還要喝菊花酒、插茱萸,借此消災避難長壽。
吃瓜群衆紛紛照做,從此,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的習俗就流傳下來。
我們上學學的一首詩,就提到過這些習俗: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活動二:曬糧食
在另一些地方,九月初,莊稼都收割完了,農戶閑得沒事幹,就準備在重陽節找點事幹幹。
大家在登高的時候,發現山裡的野果、藥材剛好成熟,于是登高辟邪就變成了免費采摘,收獲滿滿。
同時,很多住在山區的人,因為地面不平,就在房頂支上長竿,放上竹匾曬莊稼。
所以重陽對于有些人來說,就是代表豐收的曬秋節。
三、今天的重陽節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今天的重陽節,依然是個重要節日,并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雖然已經很少有人登高、插茱萸,但重陽節也有了新的意義——老年節
“九”有健康長久的意思,選擇九月初九作為老人節,也是對老人的祝願。
好了,重陽節就聊到這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