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老師說:讀書記不住沒關系,但是就像吃飯一樣,營養被我們吸收了。我們很多時候好讀書不求甚解,并不需要記住那些精彩段落,隻需要去讀,慢慢的就成為了我們的養分。
羅老師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如果隻看書不思考、不運用,基本等于白看,最多是滿足一下自己在努力學習的踏實感而己,始終還是沒有跳出“低效勤奮”這個怪圈。
閱讀不能讓我們成長,隻有思考和行動才能改變我們,才能發揮一本書最大的價值。
李笑來老師、周嶺、羅胖等大咖,就為我們作出了表率,他們真正實現了将知識轉變為了财富,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引領了時代。
不以使用為目的的讀書都是打醬油,一個優秀的人會把别人的好習慣轉化為自己的,我們即使現在不能将知識轉變為了财富,至少可以将知識轉化為行動。
像我一年讀百餘本書,但是很多都忘了,隻有學以緻用的至今仍記憶深刻,比如讀了《認知覺醒》開始早冥讀寫跑,讀了《掌控習慣》開始目标可視化,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
學以緻用最直接的操作就是既學既用,也就是當你從書裡面看到一個新知識後,馬上就去聯想這個知識可以如何使用,去改變我的思想或行為,如果有條件的話,就馬上去做。
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自己對讀書是如何學以緻用的。
一、掌握全局框架,做到心中有數。
1、先閱讀簡介、序言和目錄
每一本書的簡介是對整本書的高度概括,序言和目錄是框架介紹,這些直觀地告訴我們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可以解決我們哪些問題等等。
2、價值判斷
序言呈現的是作者寫作的思路,目錄則是章節的劃分,有助于我們判斷這本書能否滿足我們的需求,解決我們的問題。
3、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在讀一本書之前可以看看目錄和頁數,有利于我們把握閱讀節奏和重點。從宏觀和全局上整體了解和把握全書的内容,這對我們提高閱讀效率大有裨益。
二、制作思維導圖,建立整體記憶脈絡。
1、随時做筆記,邊看邊思考。
我平時喜歡看電子書,因為很方便,當我遇到引起自己思考和感歎的經典段落和句子時,把它們原文摘抄到筆記中,然後寫寫自己的感悟。這樣,在寫的過程中不斷加深自己對内容的消化和理解,而且可以作為備忘錄以便日後重溫學習。
2、繪制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根據人類思想延伸原理建立的與大
腦思考相類似的圖像脈絡,有助于我們從整體
上更加深刻地掌握整本書的内容。
我一般用Xmind這個軟件繪制思維導圖,非常好用,且簡單易上手。
我們可以把當天摘抄的學習内容制成思維導圖,等整本書都全部看完後,隻需整合起來再加以完善即可。日後方便回顧思想脈絡,打開思維。
三、學以緻用,關鍵所在。
1、告知
将自己想做但是跳一跳才能做得到的事情告訴你身邊的人,讓他們知道這件事,這樣就會對你産生一種壓力,也是一種監督,能督促你很好的實施,不會半途而廢。
就像這篇文章,我是先告訴大家我要做分享,然後才開始寫,計算好時間,然後努力在規定時間内完成的。
2、問題倒逼
很多時候我都是因為生活中遇到問題,然後找一本相關的書看,看書激發我不斷思考,産生新的問題,從問題出發去尋找答案,當我們找出答案和方法後,再把它運用在實踐中去檢驗和完善。
3、刻意運用
平時遇到問題,首先要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主動地、刻意地去分析問題的本質,尋找最優解決方案,然後去行動。
現實和理論都告訴我們:懂得百點不如改變一點。真正的成長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變了多少。
4、“教”是最好的“學”。
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費曼學習法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教”是最好的“學”。

教别人之前需要自己先理清思路,組織語言,很好地用自己的話讓别人明白你的觀點和想表達的意思,通過大膽表達去鞏固自己所學,這樣會使知識形成長期記憶。
寫作的過程是我們将大腦中所思所想有序整理後按照一定邏輯輸出的過程,就像是自己教自己,和費曼學習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當我們讀完一本書時,一定要記得分享出去,無論是口頭轉述,還是摘抄記錄,可以給親人講,給朋友講,或者寫在公衆号、簡書等等,這樣可以從宏觀把握全書,總結措辭,加深印象,督促我們更好的學以緻用。
《人生護城河》提到人有三種活法:第一種像黑洞,不發光,吸收一切光線;第二種不發光,但是反光;第三種發光發熱。
第一種就像是自己讀書,讀完就忘了。第二種就像讀書之後摘抄分享,我建議你至少能做到第二種,即使不發光,也能反光;最好能做到第三種,讀完書之後學以緻用,然後分享,主動地發光發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