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行為規範教育方案?四川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富臨實驗小學 楊金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小學生行為規範教育方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四川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富臨實驗小學 楊金蓉
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長、終身發展的基礎。俗話說得好:良好的習慣是人一生的财富。我們作為奠基鋪路人,更應在小學這一習慣形成的關鍵期抓好學生的行為規範。鑒于以上認識,幾年來,我比較重視對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力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打實基礎,創出新意。并重點對學生在校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較為好的實踐效果。
一、建章立制、規範言行
良好的行為規範的養成并不是靠幾次教育、幾個活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的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養成教育工作制度或成立相應的監督組織是持之以恒抓好行為規範教育的重要保證。為了有效地規範學生行為,我制訂了“班級規範考核細則”,将其打印後發給每個學生,每人都要學懂。因為每人都要按細則去約束自己,去規範自己的行為,每人都有做管理幹部的可能(表現好的優先競選)。其次要求值日人員認真做好每天各項的檢查、記載(出示:在校日常行為規範考核細則)。平時學生在哪個項目裡做得優秀就加分,相反則扣分,把行為規範當作一面鏡子,做到一日一公布, 一周一小結,一月一評比,并将“規範管理”記載簿上的加扣分彙總到細則考核欄,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班上每個學生的基準分為100分,加扣的每一分不是用數字表示的,而是用五角星代替的。一個五角星的角則代表一分,分别用紅、藍色兩種墨水的筆進行加分扣分,比看誰的紅星多,藍星少或沒有藍星。學生學期末,根據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管理記載得星的情況及自評、小組評出“新三好生、優秀幹部、十小、好學生、好孩子、好公民”各類先進,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這樣,把學生平時的個人行為表現記載與期末評先結合起來,使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處于集體的輿論監督下,使學生能比較自學地遵守規範。
二、嚴格訓練、逐步内化
對學生進行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訓練,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而其中“導之以行”尤為重要。為此,需強化學生行為規範養成的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化訓練時,我采用了以下幾種訓練方法:
1、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訓練于各種活動之中。小學生在校常規的養成教育中,行為訓練的方法可注重多種方法的組合,而且要注意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訓練方法。如:榜樣示範法,行為訓練法,說服教育法,評比競賽法,實踐體驗法等等。班隊集體活動是養成教育的主渠道,在集體活動中除要求學生排隊進出場、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紙屑、認真聽講、有禮貌地鼓掌緻謝外,我還與輔導員老師一道對學生的敬禮、站立、以及紅領巾的佩戴等均有嚴格的規定。再如:《學規範細則、做規範學生》、《規範細則知識搶答》班會主題活動,故事、小品、遊戲等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培養遵守規範的意義。教師的行為是對學生最有力的暗示,因此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努力通過行動做出表率,暗示學生糾正。如不遲到,我們要先做到。地上有紙屑,我們如果簡單地在班上宣布禁止或罰學生當衆撿起來,往往起不到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作用。處罰甚至可能使學生私下裡變本加厲地故意破壞衛生,所以,我總是随時撿拾起來或暗示學生做出道德認識判斷,次數多了,學生對自己衛生習慣也漸漸重視起來了。另外,要求學生幹部要先行一步,當示範員,帶出一種好風氣來。為此我比較注重幹部培訓工作。一般我分“點”、“面”兩種培訓方式進行培訓(點:引路的幹部;面:全班的學生)。如:值日班長是人人都要做的工作,而他們去做又得靠老師及常務幹部的引導,所以既要培訓引路幹部,又要面向全班學生進行培訓。重在培訓怎樣做:怎樣去組織同學們早讀、做兩操,怎樣去督促檢查衛生,怎樣做圖書管理、拖把、掃把、水桶的擺放等協調工作。
2、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訓練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求學生在校日常行為規範化、科學化、序列化。如:學生離開座位時凳子歸位,排隊進入操場,地上無紙屑。
3、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訓練于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學校在每個學期至少都要組織召開2——3次家長會。日常行為規範細則制定好後,我們分别召開了科任老師及家長會議,對他們宣講細則内容,希望在教育措施上得到支持與配合。并定期向家長下發《家校聯系冊》,要求家長在家督促孩子貫徹落實。
有時也借家長來校接孩子的時間積極主動與家長面談,了解學生在家的行為習慣,同時讓每個家長及時了解子女在校的情況,使學生明确不僅在學校,在家裡、社會也受到嚴格的監督訓練。
三、反饋評價、矯正強化反饋,分正反饋和負反饋。正反饋是對良好行為養成的評定,能給學生以鼓勵和信心,從而産生新的良好行為動機,具有強化作用。負反饋是對不良習慣的評定,它可用來調節、控制不良行為,使其符合《規範》的目标,具有矯正的作用。我和老師們在班級一直利用“紅旗”和“警示”欄目進行反饋,這一舉措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現在我們有時也利用“快樂樹”這個欄目,讓表現特别優秀或有進步的學生“爬”上樹,感受到進步及成功的快樂。
四、實踐效果與體會
通過實施規範細則訓練,目前學生逐漸在校内養成了輕聲細語的習慣,高聲在課堂及餐廳内喧嘩的現象逐漸減少;以不影響他人學習、休息、生活為榮,文明禮儀習慣越來越好;升旗有較莊嚴的氣勢,行走有較整齊的隊伍及較飽滿的精神(眼睛向前,昂首挺胸,邁步有力、自然),校園内,遇到老師、來賓能夠主動向他們問好,“您好”、“對不起”、“沒關系”、“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時常可見;桌椅及抽屜櫃子裡的用品能比較有序地擺放(墨水瓶、彩筆、毛巾、紙巾、水杯、活動器材等用品一律放在櫃子裡),愛護桌椅櫃,能較好地保潔;上下樓靠右行、愛看書、主動預習、主動讀背、主動改錯、主動記筆記、主動做好下節課準備的人越來越多。這無疑不是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訓練的成效,但也還有少數特殊學生的習慣時好時差,這也說明了日常行為的規範訓練具有它的艱巨性和持久性。
實踐使我體會到:
1、良好行為規範的養成是一個“明理—→導行—→評價”、不斷循環反複的過程,在循環中不斷鞏固原有的行為習慣,實現新的行為要求。 其中 “明理”是基礎,因為學生受年齡、知識等限制,是非觀念不強,學生對正确行為缺乏認識和實踐,必須強化“明理”教育。“導行”是關鍵,教師提出的導行要求,必須考慮到學生原有的行為基礎和達成的可能性,防止行為要求過高過全。“評價”是深化。評價過程既是一種自我教育,也是道德内化的過程,即由“他律”逐步轉向“自律”的過程。
2、良好行為規範的養成是可以通過訓練形成的,關鍵是加強訓練目标的層次性、有序化,訓練過程的具體指導和學生主體意識發揮的相互結合。
3、良好行為規範的養成不是一蹴即就的事,何況我們的對象是小學生,因此,隻要我們不懈地努力,做到腦勤、腳勤、嘴勤、手勤,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效果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