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環繞下的山東青州市廟子鎮七莊小學(以下簡稱“七莊小學”),南都灣财社記者看到了一堂别開生面的閱讀課。
閱讀課内容的是著名藝術家安東尼·布朗創作的兒童繪本《朱家故事》:朱家的爸爸和兩兄弟被媽媽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在一天晚上,任勞任怨、辛勤顧家的媽媽突然消失。隻剩一紙留言:“你們是豬”表明了媽媽對朱家父子的不滿和失望。
媽媽的留言仿佛詛咒,朱家父子變成豬。為了生存,他們勉強學會了做家務,媽媽也在這個時候回到了家中,故事停留在了朱家媽媽修車的畫面上。
在繪本和老師的引導下,一群七八歲的孩子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和極強的思考深度。
不一樣的繪本課
參與這堂閱讀課的,是七莊小學二年級的學生。
初看繪本,朱家媽媽辛勤做家務的時候,老師讓同學們聊聊對這幅畫面的看法,一個小男孩發言:“這體現了朱家父子對媽媽的壓迫”。課後,這個男孩告訴南都灣财社記者,說到“壓迫”這個詞,是因為他聯想到了隔壁鄰居,那也是個媽媽任勞任怨,但卻得不到尊重的家庭。
繪本結尾,媽媽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是修理起了家裡的汽車。當老師再次讓孩子們對這幅圖發表看法,不同的孩子們卻對結局做出了不同的解讀。
有孩子認為,這是媽媽終于原諒了朱家父子,決定回來和他們在一起好好生活;也有孩子認為,這是媽媽在看到朱家父子學會做家務後,決心離開他們,修好汽車去環遊世界。
老師并沒有對大家的看法進行矯正與評判,這或許也是繪本課程的魅力所在,不同的孩子眼裡,對同一個繪本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讀,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般,并沒有标準答案,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則在讨論中得到了提升。
課程結束後,老師拿出了《朱家故事》的繪本,放在了教室的圖書角上,讓感興趣的孩子可以拿來再次進行閱讀。
七莊小學的閱讀課
雖是一所鄉村學校,七莊小學的學生卻表現出對閱讀濃厚的興趣。每個班級都有圖書角、流動書箱,走廊裡也有裝滿童書的圖書架,小小一間學校還有高度利用的圖書室、閱覽室。這離不開七莊小學的閱讀推廣活動。
據了解,七莊小學是公益機構滿天星公益行業支持的合作項目點之一,滿天星的童書樂捐和流動書箱項目均在這所學校得到了落地。
群山環抱的七莊小學,實際上僅有101名學生和22位教師——而這已經是撤點并校後的成果,該校還有學生是剛從全校隻有6名學生的偏遠村小轉來。
七莊小學的老師告訴南都灣财社記者,當地的留守兒童并不多,但大多數學生家長以務農為主,“家長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也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們溝通”。在與滿天星開展合作後,七莊小學每周都會開展兩次閱讀課,并大力推廣繪本閱讀,繪本不僅拓寬了孩子的視野,也增強了家長和孩子的溝通能力。
閱讀的力量
七莊小學的王振鳳老師自1997年起,便一直在當地的鄉村小學教書,執教二十餘年的她也是閱讀課最積極的執行人之一。
王振鳳告訴南都灣财社記者,早些年她想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但苦于硬件條件不足,便經常給孩子們講當地口口相傳的童話故事。在繪本進入了校園後,她終于有了紙質圖書,可以直接給孩子們講書上的故事。
王振鳳提到,閱讀課開展後,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詞彙量都有了顯著增長。曾有孩子在課上不假思索地用到了“化石”“滔滔不絕”這類孩子們平時接觸不到的詞語,在問及是從哪裡學到的時候,孩子都說是從繪本上,這也讓王振鳳感到十分驚喜。
王振鳳在給孩子們講繪本故事。
閱讀在孩子們身上的影響也正在逐漸生根發芽。七莊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劉雲正透露,對她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我的媽媽是精靈》,因為這本書她愛上了閱讀。雖然年紀不大,劉雲正已經通過閱讀有了深刻的自我覺察能力。她認為過去的自己内向、不愛表達,因為看書,她學會了與人更好地交流。
劉雲正的父母都在青州市區工作,她則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七莊。閱讀填補了許多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刻,到了青州市區,她最常去的也是青州市的圖書館。
更重要的是,閱讀也讓孩子們認識到了更大的世界。劉雲正告訴南都灣财社記者,她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是濰坊,而她最向往的地方是北京天安門,這是她從電視和圖書中了解到的目的地;另一個她向往的地方則是省會濟南,這是她從童書中知道的。
七莊小學三年級的趙俊豪則是通過閱讀,激發了對科學的興趣。他最喜歡的圖書是《十萬個為什麼》,在提起這套書時,他侃侃而談,“家裡有一個版本的《十萬個為什麼》,到學校後發現還有一個版本的《十萬個為什麼》。才知道有好多完全不一樣的《十萬個為什麼》,我想把所有版本的這個書都看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書中提到的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比如暖氣片為什麼要安裝在窗戶下面——因為熱空氣向上流通;他還喜歡那些神秘的動植物學,通過圖書,他知道了“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能吃動物的植物”。
雖然年紀不大,趙俊豪卻對閱讀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他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脾氣變好——“一旦看書,我就忘記生氣了”。不單是趙俊豪受到了閱讀的影響,在他看來更多的同學也在被閱讀影響着,“我們班上沒有人不愛讀書”。
劉雲正喜歡看小說,趙俊豪喜歡看科學,雖然年紀、性别不一樣,兩人卻都表達了一個意思——“書不夠看”。趙俊豪甚至是按照一天一本的速度,如饑似渴地“消化着”學校裡的書籍。
為了提供給學校師生充足的文化學習資料,近期南方都市報、拼多多攜手滿天星公益童書樂捐與沃嶺助學等多方單位,為廟子鎮上的四所小學捐贈了價值十萬元的優質圖書共計4000餘冊。
南方都市報攜手拼多多、滿天星公益童書樂捐為七莊小學送來新書。攝影:陳東晖 葉鈞廷
在新書到校後,七莊小學的語文老師李福奎也來到成堆的新書前,一本本翻閱新書。在李福奎看來,鄉村小學最大的問題就是生源越來越少,而教師的年紀越來越大,當地的家長不重視教育,放養型的家庭偏多,而閱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些缺憾。
“種子老師”
像王振鳳這樣緻力于閱讀推廣的教師,被滿天星稱為“種子老師”——閱讀推廣就像播種,通過這些種子老師,影響到越來越多的鄉村師生。
在另一所鄉村學校青州堯王學校,南都灣财社記者見到了另一個“種子老師”李娟。從最初的家庭故事會,到2015-2017年連續舉辦三年的“微笑公益廣場故事會”,李娟将閱讀推廣從學生家長影響到了當地的村民。在被廣場舞大媽們占據的廣場上,李娟拉起橫幅,利用公益機構捐助的童書,每周風雨無阻地開展讀書分享會,有家長甚至不遠二十多公裡來參加活動。
提起鄉村學校的閱讀,在李娟看來,盜版書泛濫是和城市最大的區别之一。在學校的圖書跳蚤市場上,李娟看到有不少孩子拿來的是盜版書,“很多書都是在當地的集市上買的,家長們不知道在哪裡能買到正版書,觀念的不同也導緻了盜版書的泛濫”。在和滿天星公益童書樂捐計劃合作後,也極大地補充了适合孩子們的正版好書。
正如培養種子老師的理念——通過種子老師,滴灌式滲透家長,也有家長在李娟的影響下參與到了閱讀推廣的行動中來。李娟教授過的班級中,有一位學生家長,在參與了李娟舉辦的故事會後,将自家車庫改造成了一個圖書室,承接了來自滿天星童書樂捐項目捐贈的書籍,給周圍的孩子們提供借閱服務,每周也會定期舉辦故事會活動——不僅要求孩子們參與,也要求孩子的家長一起參與。
作為車庫的主人,這位家長介紹,女兒曾與她交流過自己的想法,“我長大了要當一個慈善家,要掙很多很多的錢,給那些需要的人,像袁隆平一樣穿幾十塊錢的衣服也一樣很偉大。”在家長看來,“這書讀得起作用了”。她還将這些故事,以美篇的形式記錄下來,分享給更多與她一樣的學生家長,讓更多人看到閱讀對孩子的改變。
120多期的故事,被一篇篇分享不斷記錄和傳遞,也成為“種子老師”最有成就感的“業績”,構成了童書樂捐計劃最溫暖的成果。
公益改變閱讀
在童書樂捐計劃中,最重要也最受孩子歡迎的圖書類目,就是繪本。滿天星童書樂捐計劃項目負責人唐琴透露,目前滿天星公益定期會對受助的學校教師進行培訓,讓老師們利用繪本,展開閱讀推廣活動,開啟“繪本故事會”等活動;此外,滿天星公益也正在招募志願者錄制視頻的閱讀課程,通過視頻類繪本課程,也可以減輕鄉村小學教師開展閱讀課的負擔。
據了解,童書樂捐計劃由公益機構滿天星公益發起,面向城市為欠發達地區鄉村小學開展童書回收和新書善款募集的公益活動。活動連接各大公共圖書館、企業、學校、社區和媒體共同參與,希望将城市家庭裡閑置的優質閱讀資源通過捐贈的方式流通到鄉村學校,讓閱讀資源價值最大化。
滿天星公益的官網顯示,童書樂捐計劃每年都會發布相關報告。自2015年開始,截至2021年12月31日滿天星累計募集有效圖書57.3萬本,受益學校1024間次,受益師生超過45.6萬人次。
唐琴告訴南都灣财社記者,2018年起,童書樂捐上線了線上捐書平台,捐助人可以直接看到各個學校捐書的進度,并點對點選擇捐書的學校,直接通過線上平台填寫捐書信息,預約京東快遞員上門取走圖書。
童書樂捐線上平台
一位老家在河南的愛書人士透露,她曾專門找了項目點中河南的鄉村學校進行捐贈,“我可以随時看到項目的進度和學校的相關情況,這種透明度讓我很放心,也希望可以盡可能支持家鄉的鄉村小學”。
在線上捐書平台,童書樂捐也對捐書的類型、出版社做出限制,唐琴透露,在捐書的過程中,數據庫會對不适合捐贈的圖書進行提示,希望盡可能提供高質量的書籍給學校,“目前我們系統裡有三十多萬條數據,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備注不适合捐贈的書籍,對捐贈書籍的要求比較高”。
為了賦能鄉村學校,滿天星也将其圖書管理系統“閱多紛”提供給了其項目點學校,教師通過該系統就能一鍵管理書籍。
今年99公益日期間,騰訊的小紅花系統也和童書樂捐線上平台首次打通,除了答題、捐步之外,用戶也可以通過捐書積攢小紅花,這進一步讓捐書進入大衆視野。
采寫:南都灣财社記者 汪陳晨 黃培
統籌:甄芹
執行:馬金雄 陳青海
攝影:陳東晖 葉鈞廷 汪陳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