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夏天給你一絲絲清涼

夏天給你一絲絲清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8:50:42

夏天給你一絲絲清涼?光明日報記者 鄒曉菁入夏以來,全國多地“熱”情高漲,高溫預警頻發酷暑下,熱搜上不時出現“網友買活蝦回家被熱熟3隻”“南瓜運到杭州被蒸熟”等新聞,“熱”成了近日網友們常玩的梗,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夏天給你一絲絲清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夏天給你一絲絲清涼(這個夏天給自己多一份)1

夏天給你一絲絲清涼

光明日報記者 鄒曉菁

入夏以來,全國多地“熱”情高漲,高溫預警頻發。酷暑下,熱搜上不時出現“網友買活蝦回家被熱熟3隻”“南瓜運到杭州被蒸熟”等新聞,“熱”成了近日網友們常玩的梗。

當然不隻玩梗,很多網友在評論區寫出不知該如何度夏的擔憂,因為今夏一些地方着實太熱了。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今年6月以來,我國高溫事件已持續30餘天,覆蓋國土面積達502.1萬平方公裡,影響人口超過9億,全國共有71個國家氣象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曆史極值。進入“三伏天”後,一年中暑氣最盛的日子也正到來。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頻上熱搜的熱射病能預防嗎?在今年漫長的40天“三伏天”裡,有哪些小妙招能幫你安然度夏?我們請專家來解答這些今夏最“熱”話題。

正是果蔬成熟時,改革創新種植方式的浙江淳安金峰鄉喜獲豐收。圖為當地共富菜園菜農頂着烈日采摘辣椒。童昕攝/光明圖片

頻上熱搜的熱射病,怎麼防?

當氣象學家用不斷攀升的數字描摹高溫時,生活在高溫下的普通人,正用肉身感知着今夏的酷暑。“熱射病”這個往年似乎不常見的詞語,今年頻上熱搜。

“近來總能在社交媒體上刷到熱射病,我認為一方面是因為今年天氣确實炎熱,另一方面是現在醫學科普力度加大了,所以大衆對熱射病等各種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毛智通俗地講解說,熱射病其實就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緻死率。

如何避免熱射病呢?“盡量避免長期待在高溫、高濕、無風的環境下。”毛智給出了最簡單有效的建議,他詳細解釋道,從預防勞力型熱射病角度來講,要避免在酷暑下過度地劇烈運動。當然,多大的運動量可以被稱作劇烈運動,也要因人而異。“比如我們之前接診過馬拉松運動員,有的人跑完40公裡突發熱射病,也有人剛跑了1公裡就出現了熱射病症狀,每個人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所以不要去看所謂的劇烈運動的标準是多少,而是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不要忽視身體感受,一旦有中暑、熱射病的症狀,就要及時自救。”

此外很多熱射病患者發病前都有基礎誘因,比如很多患者在發病前一兩天就已經有腹瀉嘔吐、身體虛弱、睡眠不好等症狀,如果已經發生類似症狀後依然在高溫下工作,那就很容易引發嚴重中暑。毛智提醒說。

如果必須長期在高溫下工作,應該怎麼辦呢?“補水、補鹽、多休息。”毛智的建議依然是簡單直接。“高溫作業者要讓身體逐步适應高溫環境,每天都保持比較一緻的工作時長,不要突然增加工作量,一旦出現中暑症狀要馬上停止工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遲騁今夏已經接診了不少嚴重中暑的病人。作為一名急診科醫生,他覺得今年職業型中暑人群比例有所增加。“比如外賣小哥、快遞搬運工、戶外工作民警等人群都有不少中暑的,我想這也是因為今年戶外環境氣溫确實太高了。”遲騁同時建議:“一般高溫作業人群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連續工作30分鐘,就要脫離高溫高濕的環境休息5到10分鐘。”遲騁最近剛接診了幾位快遞搬運工重度中暑病患,他們是在一個集裝箱的車裡搬運快遞,也就是典型的高溫高濕無風的環境。“酷暑下的集裝箱内部溫度大概有50℃,在類似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就非常容易中暑。”遲騁提醒道。

暑假期間,江西省萍鄉市中小學落實“雙減”政策,讓學生在汗水中享受運動樂趣。圖為當地安源區後埠街一小學體育托管班學生進行足球訓練。曾俊攝/光明圖片

中暑了,不同人群如何應對?

普通人如何度夏?遲騁認為,普通人消暑最重要的就是注重補鹽、補水。“我們可以在夏季經常喝一些含鹽分的飲品。當然也要盡量避免在午後等高熱時間段去戶外運動,可以在清晨或黃昏運動,夏季運動也要盡量舒緩,不要做太多激烈對抗型運動。”

“從中醫角度來講,普通人可以在入伏後貼三伏貼,借助一些藥物的力量,在身體的重點穴位上面進行穴位敷貼,幫助我們在一年中陽氣旺盛的季節,振奮體内的陽氣、驅邪外出。身體好了,抵抗暑熱的能力自然也就增強了。我本人今年也貼三伏貼了。”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養生康複教研室副教授張聰從中醫角度,給出了另一個她在用的健身消暑建議——綠豆湯。

“咱們普通人可以在炎熱夏季喝點綠豆湯解暑,中醫講究春夏養陽,所以即便再熱,也不要貪涼吃太多冰可樂、冰雪糕等寒性過重的食物。”張聰說。

兒童、有基礎病的人群、老年人、孕産婦等特殊人群都應在炎熱夏季更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南京市第一醫院心内科常務副主任張俊傑提醒道:“老年人群裡有很多高血壓患者,夏季需要額外注意注意。因為夏季受氣溫影響,血管會擴張,此時很多人血壓會變低,有些高血壓患者就覺得自己血壓正常了,不吃藥了,這是不行的。”張俊傑建議,部分高血壓患者可以在遵醫囑的前提下,夏季減量吃降壓藥,但一般來講不可以停藥,否則會發生反彈。

“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群在夏季也要格外注意。”張俊傑拿出一個流行病學研究的數據:當氣溫在35度以上,每增加一度,常規心血管發病風險就會增加17%到20%。所以酷暑時節,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高風險期。因為在炎熱天氣,人很容易脫水,脫水後血液的黏滞度會增加,此時患過冠心病、中風、腦動脈狹窄等疾病的病人,容易出現心髒、腦部的缺血,進而引起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為防止血液淤滞引起血流減慢,進而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多補水。”注意補水,這是每位醫生都會再三強調的消暑方法。

每天應該喝多少水?“因人而異,量入為出。”張俊傑說,普通人可以根據當天運動量的大小等來看今天要補充多少水,但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每天補水的量要更科學地拿捏。比如心衰患者,心衰時要适量補水,不能口渴就敞開喝,否則有可能會增加心髒的負擔。

“有心腦血管和相關基礎疾病的人群,建議家裡放一個健康秤。”張俊傑說,比如心衰病人在發生心衰之前,體内水分很可能會增加,此時腿還沒腫,外面看不出什麼變化,但上秤會發現重了兩三斤,這時就要警惕了。“所以有相關基礎疾病的病人,夏季補水時也要适量,保障每天體重變化不要超過上下一公斤。否則,補水少了可能造成脫水;但補水多了,也可能給心髒加重負擔。”張俊傑提醒說道。

空調病是夏日防暑裡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張俊傑也重點提醒有相關基礎疾病的人,要額外關注空調病。“比如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患者,如果夏季從炎熱戶外突然進入空調房,血管遇冷收縮,血壓就會變高,這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張俊傑說,其實不隻有基礎疾病的人,普通人也應盡量避免氣溫突然變化對身體的刺激。“可以在空調房門口站一會兒再進去,進入空調房也盡量避免溫度過低。”

夏日防暑,離不開防曬。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李厚敏看來,夏日強烈紫外線會造成曬傷、光敏性皮炎等,也會讓皮膚老化,所以不少人會打太陽傘,穿防曬衣,塗防曬霜等。但她也提到一個防曬誤區:“很多年輕人尤其小姑娘們會覺得紫外線都是不好的,一到夏天就把自己捂得特别嚴實,但其實紫外線也可以幫助我們吸收鈣等,所以不能完全不曬太陽。”去海邊度假,或者中午出門時,可以“全副武裝”,做好各種防曬。“但如果是清晨或者下午六七點鐘出門,就可以不塗防曬霜,享受适宜的陽光,讓紫外線照射皮膚促進體内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質的吸收。”李厚敏建議說。

遊客在景區遊覽時吃冰棍解暑。新華社發

總想發火?可能“情緒中暑”了

“在炎熱環境下,除了身體上的生理中暑,确實還有心理上‘情緒中暑’的可能。我們也會稱其為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徐亮提醒大家要關注“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會有哪些表現?徐亮舉例:身體疲倦,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上丢三落四,愛忘事兒;還有人可能會出現自我強迫行為,比如不停洗手、一天洗很多遍澡等;嚴重一點的情緒中暑容易發生在高溫作業者身上,當一個人長期高溫作業時,可能在情緒上會産生一種絕望感。

“最明顯的就是,‘情緒中暑’的人,攻擊性會變強。”徐亮說,因為外界的酷暑高溫會影響我們的下丘腦,引發體内血清素、睾丸素等指标的提高,因而當我們處于“情緒中暑”狀态時,行為也會不同以往,比如容易因一點小事就與别人發生沖突,給人一種戾氣很重的感覺。“目前已經有很多心理研究表明,溫度提高時,人會變得更有攻擊性。而攻擊性有時是朝外的,比如對着周圍人生氣;有時這種攻擊性是朝内的,對自己生氣。犯罪心理學也有相關研究:酷暑天氣條件下,暴力犯罪案件高發。”徐亮通俗地解釋道,“當天氣炎熱時,可能會産生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液循環加快等身體反應,這跟我們生氣時的身體反應很像。”

如何避免在“情緒中暑”時攻擊他人、傷害自己呢?“我們要意識到自己可能不是真的憤怒,而隻是發生了‘情緒中暑’。”徐亮引入心理學上著名的情緒理論詹姆斯·蘭格理論進一步解釋。這一理論認為生理喚起會引起情緒變化,比如我們不是因為開心才笑,而是當我們笑了就會開心,也就是說很多生理喚起可能會産生于情緒變化之前。根據這個理論,當天氣炎熱時,我們其實是因為外部因素導緻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進而被激發了生氣、憤怒等消極情緒。“所以當我們在大熱天和别人吵架時,如果能意識到之所以這麼生氣可能是因為酷暑天氣,而不完全是因為對面這個人,那我們可能就會覺得沒那麼難受了。往往隻要能意識到這一點,消極情緒就會緩解很多。”徐亮說。

如何自我調節?徐亮建議,多看一些淺藍、綠色等冷色調的東西;多聽一些輕音樂,比如下雨聲的白噪音;多聞一些清涼的味道,比如檸檬味兒等;多吃一些清涼飲品;也可以進行放松冥想,想一些愉快的事情,通過這些感官上的刺激,可以讓在炎熱夏日擁有清涼、愉悅的體驗。

“一旦陷入不好的情緒狀态,一定要有走出來的信心。隻要你願去相信、去調節,愉悅的、積極的情緒體驗總會到來。”徐亮說。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23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