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詩作于紹熙三年(1192),當時中原地區淪陷金人之手已經六十多年了。這年陸遊六十八歲,住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
詩的題目,含義豐富:秋夜迎涼,說明當時天氣燠熱,屬于秋老虎氣候;将曉,說明詩人内心煎熬,徹夜未眠;秋天,是肅殺悲傷的季節,詩人很容易聯想到戰鬥,聯想到收複失地,聯想到淪陷區人民,聯想到骨肉分離……
這是組詩,由兩首詩組成。這是第二首。第一首如下: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怆平生。
這一首交代詩人當時情況:天上銀河向西南墜落,鄰居家的雞一再啼鳴,因為疾病,壯志消磨殆盡的詩人難以入眠,起身出門,為平生遭際感慨悲傷。這首詩的主要作用是,為下一首的抒情作鋪墊。
第二首,進入為中原淪陷、無法收複的局勢感慨傷懷的主題。
三萬裡河、五千仞嶽,分别指黃河、華山。三萬裡、五千仞都是誇張說法。
黃河,中國第二長河,全長約5464公裡。黃河有幾個源頭:北源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顔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紮曲,南源發源于巴顔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于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别流經青海、四川、甘肅、甯夏、内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九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華山,古稱西嶽,又稱太華山,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的“華”字,就來自“華山”。華山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分東、西、南、北、中五大主峰,其中南主峰海拔2154.9米,是華山最高峰,也是五嶽最高峰。
三萬裡河、五千仞嶽,既是詩人當時腦海中浮現的山川景象,也是詩人心中夢寐收複的淪陷區的象征。山河越是壯麗,恢複之心便越迫切。
接着的兩句,也是想象中的情況:淪陷在金人統治下、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時刻盼望着宋朝軍隊能夠打回中原,拯救他們于水火之中。但是,一年年的期盼,換來的是一年年的失望,眼淚流了幹,幹了流,仿佛淚腺都要枯竭了。年近古稀,身在山陰的陸遊,在徹夜未眠、燠熱的秋天早晨,想到這些,憂心如搗,如焚。陸遊一阙《關山月》詞雲:“遺民忍死望恢複,幾處今宵垂淚痕。”詩人的眼淚,早已經跟淪陷區人民的眼淚流在一處了。
這首詩有兩點寫法值得注意:一、全是想象中的情況,一二句的山河景象和三四句的人民境況,都是詩人想象出來的;二、一二句的停頓不同尋常,一般七言詩句的停頓是“二二三”,而這兩句是“四一二”,“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想象之景,是為了對應第一首的眼前之景,也是為了表現感同身受的真切感受;不尋常的停頓,大約是為了表達心中長久郁積的悲憤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