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展覽

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展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03:49:34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實習生 王婷

“感覺是一個旗艦難得開出來讓大家長一下見識。”聽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上海的首個音樂會現場,一位樂評人這樣感歎道。

4月11日晚,在音樂總監呂嘉帶領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到訪上海,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登台,吸引了曹鵬、譚盾、張國勇、許忠、黃蒙拉等滬上音樂名家到場。

作為國内鮮有的一支縱貫歌劇和交響樂領域的樂團,當晚,樂團拿出了看家本領,既有威爾第早中期歌劇代表如《路易斯·米勒》《遊吟詩人》《茶花女》裡的精選,也有布魯克納的鴻篇巨制《第六交響曲》。

“超過兩個小時的硬核曲目,威爾第和布魯克納隔空對話,樂團和歌手的投入都非常動人。尤其是‘布六’,在呂嘉的棒下浪漫而柔情,色彩的雕刻和情感的推動令人印象深刻。”另一位樂評人評價道。

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展覽(一直宅在北京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1

“隻要走對了路,快慢不是問題”

“樂團剛成立時更多是為歌劇工作,第三年開始有常規的音樂季,歌劇最多時一年約有70場,音樂會約有30場。現在我們開始重新平衡,如果沒有疫情,歌劇會在45場左右,音樂會在55場左右。”

樂團總經理任小珑介紹,自2010年成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便堅持兩條腿走路:深度參與歌劇制作、歌劇演出,同時在德奧經典領域不斷深耕細作,立志往德奧樂團的方向走。

身為樂團的音樂總監,呂嘉也是少有的在歌劇和交響領域遊刃有餘的指揮家。過去近20年,他在全球指揮過2000餘場歌劇和音樂會,在歌劇之鄉意大利和歌劇重鎮德國,他更是指揮過超過50部歌劇。

在歌劇和交響領域齊頭并進,對樂團的磨練顯而易見,“二者之間是互補、互鑒的。因為交響樂很多地方是在模仿歌唱,比如獨唱、重唱、合唱,樂團深入了解歌劇之後,對樂句、氣息的理解也更完整了。”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聲音就是一個年輕的德國樂團的聲音。”經過11年的曆練,呂家認為,樂團已經相對成熟,“和過去相比,我們的管樂能力有極大的提高,弦樂也有非常好的平衡。最關鍵的是,我們對于樂句和音色的處理,在亞洲的樂團裡也是比較少見的。”

樂團年輕,樂手們同樣朝氣蓬勃,平均年齡約34歲,由在海内外受過最優音樂教育的“80後”撐起一片天,“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就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年輕也是我們的優勢!”

呂嘉聯想到自己的經曆,26歲時他已經在意大利一家歌劇院當總監,不過在指揮界,即便再有才華,26歲也相當于“小屁孩”,50歲-70歲才是指揮真正的黃金年齡段,因為藝術境界和人生閱曆都積累到一定厚度,所謂“厚積厚發”。同樣,他相信,再過5年、10年,等樂手們平均年齡到四十多歲時,對一個交響樂團來說正是最好的年齡。

“雖然年輕,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作的指揮家、獨奏家、獨唱家都是世界頂級的,樂手們年紀輕輕便能接觸到這些藝術家,見識就不一樣。”

更幸運的是,樂團一年演出百場,95%以上都是極具藝術含量的音樂季演出,每一套精心籌備的曲目至少能演兩場,得益于良好的觀衆群,每場演出的售票率能達到90%以上。而且,樂團幾乎沒做過商演,更是婉拒過無數次在元旦檔、春節檔“跑碼頭”賺錢的機會。

站在國家大劇院的肩膀上,樂團得到了最好的呵護和支持,始終以藝術為本。“樂團沒走太多彎路!而隻要走對了路,快慢不是問題。”呂嘉自信地說。

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展覽(一直宅在北京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

“雖然紮根在北京,但它屬于全中國”

4月10日至17日,在呂嘉帶領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小提琴家呂思清、女高音宋元明、男高音王沖,會陸續到訪南京、上海、武漢、長沙、深圳、廣州等6座城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這也是今年國内的第一個大型樂團巡演。

為此,樂團準備了兩套曲目,既有兩部德奧巨擘的經典——布魯克納《第六交響曲》、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也有威爾第歌劇集萃,以及樂團委約創作的口碑之作——趙季平《第一号小提琴協奏曲》、于京君《日新》。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确實是一個比較‘宅’的樂團:一方面,我們在國家大劇院的工作已經足夠充實、足夠愉悅,另一方面,我們始終覺得國内常态化、高品質的巡演模式不是那麼成熟,需要等待一個好時機。”

談及為何今年才啟動國内第一次大規模巡演,任小珑解釋,所謂常态化、高品質的巡演模式,是樂團能夠自主選取場地、自主制定曲目、真正有利于樂團長遠的藝術建設、真正能讓觀衆切身了解樂團的藝術特色,而不是帶有商業主題的、以盈利為目的的活動——樂團此番履及的6座城市,古典音樂生态發展完善,基本達到了樂團對國内巡演的追求。

巡演還有一個動機。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家大劇院陸續舉辦了約40場線上音樂會,作為駐地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參與了24場,通過三十多個平台累積播放,平均每一場約有2500萬的點擊量。

“非常感動!對樂團來說,這是一個教育的過程。除了北京、上海,廣大的二線、三線甚至五線城市一樣有音樂愛好者,隻是我們感受不到他們。所以樂團需要走出去,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現場表演。作為‘國字号’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雖然紮根在北京,但它屬于全中國。”

同時,任小珑觀察,近二三十年來,全國各地新建劇院鱗次栉比,硬件屬一流,軟件在提升,然而始終欠缺内容,尤其是二線以下城市,非常缺高級的内容。

“在當地沒有非常好的地方樂團的情況下,二線以下城市的劇院如何把内容填充起來?不是靠柏林愛樂樂團,也不是靠芝加哥交響樂團,還是要靠國内的樂團。作為‘國字号’的招牌,我們有職責在保證駐地演出的情況下,常态化、高品質地去交流,讓音樂在不同城市之間真正流動起來。”

疫情之前,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歐洲、北美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的國際巡演,疫情過去後,作為中國的“文化使者”,樂團的國際巡演也會恢複。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代表着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新面貌、新水準,在國際巡演時,我們也一定要争取做到體面的演出面貌,要有優質的曲目,要進入主辦方的音樂季,而不是租場獻藝,真正做到對等的巡演、努力地平視。我們有這個信心。”任小珑說。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徐亦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