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稻田養小龍蝦挖塘新樣闆

世界稻田養小龍蝦挖塘新樣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6 07:28:26

田裡是綠油油的水稻,四周溝渠是嬌豔欲滴的睡蓮,田埂上是布滿艾草、枸杞、馬蘭頭的中草藥……這裡是松江區新浜鎮文華村打造的“稻蓮共生立體農業”的一景。

世界稻田養小龍蝦挖塘新樣闆(稻田種睡蓮養小龍蝦)1

圖說:立體式的土地開發利用模式實現“一田多收” 張哲倫 攝(下同)

和許多傳統農村一樣,距離城區較遠的文華村,一直以來也都是依靠傳統農業“過活”。一年一季,每畝平均收入1800元左右,農民收入低,看天吃飯。土地是農村發展的命根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更多的價值?在文華村摸爬滾打了數十年的村支書吳雪平始終都在琢磨着,最後把目光放在了村裡那些看似固定的“一畝三分地”上:“土地上也可以做出大文章。”經過村民代表大會的讨論和通過,文華村今年在北面的種植集中區塊裡開辟了20畝的“蓮稻共生”立體農業試驗田。

七分田地、兩分水面、一分田埂,一畝地按照“科學”配比進行規劃布局。這樣在有限的耕地上玩出的“新花樣”,背後算的是一筆實實在在的經濟賬。吳雪平給我們算了一筆細賬,“一畝地勻出兩分地種睡蓮,可以種10顆根莖,花期每顆按100朵鮮花,每朵5元的市場價計算,可以增收5000元。”這種立體式的土地開發利用模式,真正實現了“一田多收”。

世界稻田養小龍蝦挖塘新樣闆(稻田種睡蓮養小龍蝦)2

圖說:松江區新浜鎮文華村打造“稻蓮共生立體農業”

“稻蓮共生”之外,文華村還有20畝的“蝦稻共生”田。水稻田四周的溝渠飼養了市場上火爆的小龍蝦,使稻田的經濟産出加倍。“小龍蝦可以吃田中的雜草,它的糞便還能還田。将來田埂上除了藥草,還要種植果樹。”一田多收,對于未來的發展,吳雪平已經心中有數。一期試種成功後,吳雪平計劃将該模式在全村家庭農場中進行推廣,“将來還可以發展鄉村旅遊,讓遊客自己捕蝦、采蓮。”

世界稻田養小龍蝦挖塘新樣闆(稻田種睡蓮養小龍蝦)3

圖說:杜絕“養殖污染”,文華村采用“人禽分離”的“林下養雞”模式

在文華村,除了稻田種睡蓮,“林下養雞”也顯得有些“另類”。為了保護美麗鄉村,不少地方實行了退養散戶養殖,以杜絕“養殖污染”這一農村重要的污染源。但畜禽養殖關系到農戶的“餐桌”,也是不少養殖戶斷不了的生活來源,因此,“不能簡單地一拆了之”。吳雪平介紹,經過村委會班子成員的商議和村民代表大會的集體讨論,他們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法子——“人禽分離”。生活區為禁養區,每家每戶臭氣熏天的雞舍予以拆除;村東南部的林地則是适度養殖區,建設規模雞舍,由推選出來的養雞能手、有就業需求的農戶承包。等雞出欄時,村民分得“紅利”,每戶每年可以供應三隻肥美的林下散養雞。“這樣雞照養,還保護了村裡的人居環境,林地阻隔了養殖對生活區域的影響,雞糞還林,促進林中樹木的成長。”吳雪平說。

鄉村振興的基礎是産業振興,文華村“一田多收、林下養雞”的立體式農業發展模式,也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更多的生機。

通訊員 李諄諄 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