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8-14《蘭亭序》用字分析06
75 所
75,「所」字。有七個,序号1001、1304、1502、1608、1711、2606,2702。仔細比較一下,七個字取勢都一樣。
草書課程講過「所」字,左邊是「戶」,右旁是「斤」,小篆是左右兩邊分開的,隸定寫法在秦簡中可以看到。隸變寫法,主要是「斤」的頭兩撇合并了,于是「斤」變成了「個」字形,「戶」一橫拉長到右旁。晉唐書法作品中真正照隸定寫法不多,大多數是照隸變寫法,漢隸、草書、行書、真書都是。
「所」字左邊的「戶」草書用羊角勢來表示半個口字形,在漢隸《乙瑛碑》和鐘繇《力命表》中,都可以看到這個羊角勢,智永真書也有,但兩點順序倒過來了,先左後右變成了先右後左,其實行書中早已如此,方便向右出鋒繼續寫。但羊角勢倒筆,使羊角勢有時候看起來不大像了。歐陽詢寫「所」,保持羊角勢,虞世南轉了一個角度,大約看到王羲之也這樣。我意「所」字的分筆勢,中間兩筆還是歸入羊角勢,整個「所」字先寫橫豎,然後羊角勢、衮筆勢。另外一種分法,箭頭所指當它兩撇一捺,飛帶勢,從形态上說,完全可以,如果你喜歡也可以這樣取勢。
76 抱
76,「抱」字。序号1207。左邊提手旁是戈法化勢,右旁三個筆勢:從上到下是向背勢、奮筆勢和虿尾勢。
77 放
77,「放」字。序号1306。左邊上面是奮筆勢,下面是鈎裹勢,先撇再寫獅口。右旁上面是鳥雛勢,或豎筆勢一開也可以,下面是交争勢。
78 于
78,「于」字。有五個,序号1501、1506、2002、2304、2806。左邊是戈法化勢,右旁上面是鳥雛勢,下面兩點是鐵鈴勢。
79 昔
79,「昔」字。序号2106、2506。上面「共」字頭,橫豎豎橫,奮筆勢移位,下面外框是鈎裹化勢,裡面兩橫也是奮筆勢。
80 林
80,「林」字。序号0407,左右兩個「木」。
「木」字本義是一棵樹,漢代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十字勢加左右兩點,章草、漢隸都常見,《陰符經》也采用這種寫法,這已經是真書了。真書中凡「木」在下面,譬如「梁」,還是取兩點。這一種「木」我把它歸入群鵲化勢,以前講解過了。另一種寫法不用兩點用撇捺,往往用作左右結構的字。根據「形近歸類」原則,這樣也可以算群鵲化勢。
如果你要仔細一點,就是十字勢加撇捺交争勢。
注意真書中間十字勢下面出現了趯,篆隸沒有的,草寫隻是一個帶筆,真書把帶筆固定成趯。所以再仔細點,真書是一橫,加蟹爪勢,加交争勢,這看起來是絕對正确,隻是使轉破碎了,不好。
《蘭亭序》「林」字分筆勢:左邊是十字勢,然後一折豎筆勢,在行草中可以一直連通到右旁的,最後小字形顧盼勢,一共三個筆勢。提醒各位注意,王羲之寫一折,一來一回,中間往往不留空白的。
81 欣
81,「欣」字。序号1411、1801。左邊和右旁起筆都是連續兩撇,向背勢,「斤」的兩撇是豎排,「欠」的兩撇是橫排。「斤」餘下的橫豎,是奮筆勢移位,「欠」餘下的撇捺,是交争勢。
82 況
82「況」字。序号1907。左邊兩點是龍爪勢,右旁上面「口」是豎筆勢,「口」下面是鳳翅勢,一共三個筆勢。「況」在《說文》中用三點水,意義是「寒水」。西漢、東漢古籍都用三點水,後來産生了一個俗字,用兩點水冰旁,大約表示寒冷之義。在曹魏《上尊号奏》中都可以看到。雖然是俗字,卻逐漸流行開來,至今簡體字還用。
83 知
83,「知」字。序号1601、2307。左邊上面是鳥雛勢,下面大字形是戈法化勢,有人把「大」的一橫拆出來,和上面組成豎筆勢兩開。這兩種分法,第一種比較好,因為左邊原本是「矢」字,行書上面的鳥雛勢,本來是「矢」的箭頭,下面的「大」是箭身和箭尾。「知」字右旁的「口」,豎筆勢,這個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了。
84 者
84,「者」字。序号2801。起手十字勢,然後一折奮筆勢,下面的「日」是豎筆勢加奮筆勢。
85 舍
85,「舍」字。序号1402。「舍」字在七級草書課程簡要講過,金文繁寫上面是「餘」,「餘」是「舍」的本字,在這意義上應該讀為she2,後來下面繁化加了「口」。小篆取金文簡寫,隸定後秦簡已經很像現在的「舍」。但你看清楚,中間部分是「幹」字形,漢隸中還經常寫為「工」字形,《乙瑛碑》又冩為「土」字形,不固定。《蘭亭序》「舍」字中間為「土」字形。整個字取勢,起手撇捺交争勢,「土」筆順為豎橫橫,豎筆勢,下面的「口」也是豎筆勢。
86 長
86,「長」字。序号0307。平時讀為長短的「chang2」,《蘭亭序》文中為「少長鹹集」,讀「zhang3」。
第一勢一豎四橫,全是直線,豎筆勢。第二勢一豎收尾向右趯出,斸鈎勢。第三,撇捺蟹腳勢,這兩筆通常用撇捺交争勢,7-9,但王羲之這一撇向四号位走,4-9,而撇捺不相交,所以是蟹腳勢,就算在集王羲之《聖教序》、《金剛經》中,「長」字最後兩筆還是走7-9方位,沒有4-9的。後來的書法家,也都像智永走7-9,非常普遍。
《蘭亭序》臨摹本中,最接近還是虞世南摹本,褚遂良本也有點意思,其他就差距比較大了。确實,八面鋒中走四号位是很罕見的。
87 亭
87,「亭」字。序号0208。「亭」字下面是「丁」,這是聲旁,上面是「高」省了下面的口,或說是「京」之省。「高」和「京」兩字下面不同,上面都是建築物的樣子,象形。到小篆,建築物屋頂下面改用了口字形,後世遂有兩種寫法,或寫口如小篆,或寫兩豎兩橫如金文,《蘭亭序》就是這樣寫的。「亭」整個字有五個筆勢:屋頂,點橫奮筆勢,接下來兩豎豎筆勢,兩橫奮筆勢,然後是冖頭勢,下面的「丁」,一橫加一裹,一裹是豎筆筆勢,橫加裹可理解為奮筆勢移位。這個字上面直線很多,裹是「亭」字唯一的弧線,就靠這一裹。創造出活潑的形象。
順便講一下「高」字,如果照小篆隸定,真書「高」就有上下兩個「口」,筆勢重複。所以多數人寫「高」,是采用金文的結構,避免筆勢重複,效果比兩個口好多了。
「亭」字下面的「丁」,隸書中都是釘頭寫為一橫,釘身一豎用裹,《蘭亭序》「亭」最後用一裹,是受隸書影響。有人問:這一裹能否看成玉鈎勢?玉鈎重點在尾部的鈎,尾部彎曲,而一裹重點是中段彎曲,二者是不同的。《蘭亭序》最後一筆,還是歸于豎筆的裹比較合理。
88 系
88,「系」字。序号1706。左邊立人勢,右旁一啄,再加蟠龍勢,蟠龍下面是小字形,顧盼勢。頭上一啄其實可以加入蟠龍,蟠龍是兩個折,加一啄多了一層,從大圈筆鋒軌迹來看,寫完啄後筆鋒是飛渡過來,多一層可稱蟠龍化勢。
89 信
89,「信」字。序号1102。左邊立人勢,右旁「言」1209已經講過了。
90 鹹
90,「鹹」字。序号0308。起筆反引勢,然後兩橫加一個「口」可以歸在一起,為奮筆勢三開半,最後是補戈法。
91 品
91「品」字。序号0908。「品」字三個「口」,雖形态各異,都屬豎筆勢。
92 哉
92,「哉」字。序号2103。「哉」三個筆勢,起手十字勢,然後曲鈎勢,最後是戈法。
93 契
93,「契」字。序号2204。先寫十字勢,然後是兩橫奮筆勢,這兩個勢可以合成一個筆勢,石楯勢移位。石楯勢就是指這種欄杆形狀,豎橫組合。上面右旁一個「刃」字,飛帶倒筆勢。下面大字形,戈法化勢。
94 室
94,「室」字。序号1211。上面是宀頭勢,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下面的「至」已經講過,先是橫橫奮筆勢,然後豎橫橫,豎筆勢移位,最後寫一點曲抱勢。
95 幽
95,「幽」字。序号0711。「幽」字由「山」中間加兩個蟠龍勢組成。《蘭亭序》「山」字,前面講到有五種寫法,「幽」就是第五種,我把書寫順序标出來。簡單地說,先寫顧盼勢,然後寫中間兩個蟠龍,最後補上一橫,這一橫可以和右旁的蟠龍結合,也就是蟠龍多了一個撇橫,當做蟠龍化勢。
第十課用了這張圖,以說明《蘭亭序》中「山」字第五種寫法。先寫中左右顧盼勢,最後一橫跟第二個蟠龍勢結合了,左邊的蟠龍勢有兩折,右旁的蟠龍有三折。
因為王羲之這種取勢和常人不同,曆代書法家臨摹《蘭亭序》,往往照自己習慣寫。不過,以前沒有放大本,看不清楚,我們今天拿着放大本去批評前人,也不大公平。
今天講到這裡,謝謝。
本節要點:
複習思考:
今天又講了21個字,如果包括重複的,一共34個。請臨寫這34個字,注意怎樣取勢,先寫出大圈中線,逐步加粗。
半「竹」為「個」,「個」字篆書和「丁」字很相近。「丁」字行書寫法我們知道了,「個」字行書怎樣寫?有幾種?
往日精讀:
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08-《蘭亭序》概覽
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09-《蘭亭序》用字分析01
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0-《蘭亭序》用字分析02
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1-《蘭亭序》用字分析03
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2-《蘭亭序》用字分析04
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3-《蘭亭序》用字分析0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