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為悼念親人插在殡儀館門前的玫瑰花。圖據《商業内幕》
在一個普通平常的工作日,“臨終關懷”從業者帕特裡克·馬爾默需要負責處理大約40具遺體。而如今,結束一整天的工作後,還有大約143具遺體等待着他去處理。
在美國,“臨終關懷”企業負責提供遺體搬運和防腐、安排協調葬禮和火化等殡葬服務。從業30年的馬爾默稱,新冠病毒疫情之下每天新增的遺體,正在讓這個行業不堪重負。
馬爾默是位于紐約布魯克林日落公園的紐約國際殡葬服務公司(International Funeral Service)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這是當地最大、裝備最好的“臨終關懷”服務商之一,但現在,這家企業已随着紐約陷入了一場“死亡之戰”。
馬爾默告訴《商業内幕》新聞:“在紐約地區,可能沒有人有足夠的設備來處理如此數量級的遺體。”
3月31日,白宮疫情應對小組成員比克斯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預測數據模型顯示,或将有10-24萬美國人死于新冠肺炎。而作為美國疫情的“震中”,紐約市目前大約每六分鐘就有一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随着确診病例将在未來幾周達到頂峰,這一比率可能還會上升。據紐約一家大型醫院的高級雇員透露,該醫院的模拟數據顯示,本周四入院人數将迎來進一步飙升。
有預測模型稱,或将有10-24萬美國人死于新冠肺炎。截圖據央視網
而處理疫情中逝者遺體,成為了這場戰鬥中的另一個陣地。紐約市不斷攀升的死亡人數,讓醫院停屍房的空間正在迅速減少,甚至動用了冷凍車來儲存遺體。據美國Politico新聞網報道,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消息,本周晚些時候,紐約市的所有太平間将處于“滿員”狀态。
在這場悲劇之中,馬爾默和他的同事,以及他們所服務的家庭都面臨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是否可以舉行葬禮。當地時間3月30日,《商業内幕》新聞跟随馬爾默和他旗下殡儀館員工,記錄了他們一天的工作日程,試圖了解這個行業在越來越嚴峻的疫情之下如何運轉。
每天不停歇地工作 遺體運輸車常“滿員”
3月22日,紐約市政府已下令關閉了所有非必要的經營活動,殡儀館并不在其中。Daniel J. Schaefer殡儀館正式開門前,工作人員已經戴上了N95口罩和手套,做好了準備工作。上午9點一到,辦公室的電話立刻開始響個不停,很多家庭不斷打電話尋求幫助。與紐約的其他殡儀館一樣,所有人都在努力應對着疫情帶來的挑戰,一名員工表示,他們幾乎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不停為造成的混亂與不便向客戶道歉。
Daniel J. Schaefer殡儀館。圖據《商業内幕》
殡儀館開門不到一個小時,就有一家人打來電話,說自己的親人死于新冠肺炎并發症,遺體在布魯克林一家醫院。放下電話後,工作人員坐上了一輛面包車出發前往醫院。車前排的一個箱子中放置着标記遺體使用的标簽,尾部配備了一個氣動升降機,可以同時放置多具遺體。工作人員表示,随着紐約市新冠病毒危機的加劇,後備箱常常“滿員”。
随着新冠肺炎新增病人的比率遠遠超出了醫院的容納量,越來越多的遺體被送往太平間。紐約市已經要求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提供緊急停屍房援助。不少醫院也選擇了特殊手段擴大容量——使用冷凍半挂車暫時放置遺體。
“鑒于死亡病例增加的速度,我認為(醫院)已經做得很好了,甚至考慮到冷凍遺體的問題,”馬爾默說,“在如此匆忙的情況下,他們已經準備得很好了。”
抵達醫院後,一名工作人員在入口處接受了體溫檢測,随後進入了辦公區域,與醫院人員對接,告知要接走放在太平間的遺體。
與此同時,馬爾默已經将輪床從車廂裡推了出來,另一名同事則戴上了一個口罩、兩副手套,再套上一件塑料防護服。通常,殡儀館工作人員并不需要做這麼多的預防措施。但在這些天,他們都會随身攜帶大量的個人防護裝備,因為當他們轉移遺體時,面臨被感染的巨大風險。
一些相關從業者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源未知。馬爾默說道:“我的一個朋友現在靠呼吸機維持生命,他是一名喪葬承辦人,那家夥正在為他的生命而戰。”
馬爾默說,過去到太平間接遺體時,隻需要派一名工作人員,現在需要派兩個人完成這項工作,因為大部分保安都十分害怕,不敢接近新冠肺炎逝者遺體。
确認身份無誤後,馬爾默和同事将遺體轉運到殡儀館。圖據《商業内幕》
馬爾默的團隊在車裡配備了工業消毒劑噴霧,當他們從醫院太平間接走遺體後,會立刻向裝屍袋噴灑消毒劑,尤其是拉鍊部分,然後再打開袋子确認了死者的身份。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會用消毒劑浸泡過的紙巾遮擋住嘴部,以确保至少能部分阻斷無意中散出的攜帶病毒的物質。
确認身份無誤後,馬爾默和同事便将裝着屍體的袋子搬運進車廂,随後出發前往殡儀館。抵達殡儀館後,一個隐藏在地闆上的氣動升降機将遺體運到了地下室。在這裡,馬爾默将對遺體進行防腐處理,為葬禮做好準備。
在疫情期間,馬爾默需要努力保護員工和來訪殡儀館的死者家屬的健康安全,他購買了噴霧器和一桶專業人士推薦的消毒劑,計劃讓穿着防護裝備的工作人員定期對館裡的設施進行噴灑,以防止污染。
“現在所有人都在緊急關頭,我們隻能盡量戴上口罩、手套,盡可能地保持個人衛生,盡可能地消毒,”馬爾默隔壁葬禮服務公司的一名合夥人說道。“我們隻能祈禱,希望自己不會感染病毒。”
令人心碎:無法完成的悼念 難歸故裡的遺體
對新冠肺炎逝者家屬而言,這是一個讓人痛心的特殊時期,由于密切接觸者必須自我隔離14天,他們甚至根本無法參加葬禮。而另一些人則因為害怕感染風險,不願出近距離接觸感染病毒的遺體(即使防腐液可以殺死病毒),還有人甚至害怕出現在任何有人的地方。
“人們不能悼念自己死去的親朋好友,這個場景太令人心碎了,也很可悲,”馬爾默公司裡的一名喪葬承辦人奇斯曼說,“每個人現在都在等待,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做什麼。他們不敢出門。他們的親人離世了,而現在他們卻不想和自己的親人待在一個房間裡。”
在悼念儀式中,每個人都戴着口罩,相互站得遠遠的。圖據《商業内幕》
3月30日當天,有六名家庭成員聚在一起,悼念家裡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的長輩。馬爾默表示,工作人員對允許這家人得到傳統的殡葬服務而感到擔憂,因為政府不鼓勵10人以上的聚會。因此,他限制了參加悼念的人數,并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指導方針要求他們至少保持6英尺的安全距離。而那些自我隔離中的家人,則通過視頻聊天的方式加入了悼念行列。
在悼念儀式中,每個人都戴着口罩,相互站得遠遠的。整個過程顯得笨拙且匆忙,工作人員說,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令他們十分沮喪。
即使親人并非感染病毒去世的家庭也會受到影響。馬爾默的公司還從其他國家運送逝者遺體回到美國,但這場疫情讓國際旅行變得極為受限且複雜。
有一個家庭的故事讓他記憶深刻。“他們失去了一個7歲的孩子,他從牙買加到紐約接受特殊治療。”他講道。男孩去世後,他的母親想讓兒子回到故鄉安息,但她甚至無法買到一張回程的機票。“我告訴她,我會把孩子的遺體一直保留,直到事情得以解決。”馬爾默說。
火葬場被壓垮 紐約殡葬業不堪重負
向新冠肺炎逝者家屬收取費用,也同樣存在麻煩和風險。馬爾默講述了向一名丈夫死于新冠肺炎的女性收取費用的經曆,按照規定,這名女性應該在家中進行自我隔離,但因為需要安葬家人,她不得不來到殡儀館。“她戴着口罩和手套坐在桌子的那頭,我戴着口罩和手套坐在另一頭。我希望她開一張支票給我,結果她摸出了現金數給我。”他說道。
奇斯曼展示的照片顯示,全紐約的醫院外出現大量帳篷設施,為了“控制和測試”,而有的充當了臨時停屍房。圖據《商業内幕》
疫情爆發的另一個後果,是遺體從醫院到殡儀館,再送往最後安息地的過程變得複雜而緩慢。“我們現在陷入了困局中,”馬爾默說道。“從來沒有面對過這樣的局面,我們同樣處在一個未知的領域。”奇斯曼解釋道,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新冠病毒的測試速度,盡管紐約已經加快了速度,但他說仍然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得到結果,拿到死亡證明,然後獲得火化或埋葬遺體的許可。
與此同時,火葬場目前沒有足夠的停屍房存放新運來的新冠肺炎死者遺體。馬爾默公司所在的地區隻有四個火葬場,如今全被“壓垮了”。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說,他們必須挨個和火葬場确認,按照規定時間安排,基本上火葬場會從車裡直接将遺體接走進行處置。
3月30日結束時,馬爾默的公司已有71具确認因新冠肺炎死亡的遺體需要處理。圖據《商業内幕》
回到國際殡葬服務公司的辦公室,又有兩具新冠肺炎死者的遺體需要從此前剛離開的醫院裡接走。殡葬館的一間停屍房裡擺放着很多遺體,新冠肺炎逝者有明顯的标記。在這裡,留給逝者的空間也越來越小了。在疫情爆發前,這家公司的名冊上通常有40個待處理。在3月30日結束時,該公司已有71具确認因新冠肺炎死亡的遺體需要處理,此外還有其他非感染的死者家屬需要幫助,總共143例。
随着疫情高峰的出現,紐約市的殡葬行業必須尋找的新空間。“我們每個人都不知所措,與我交談過的所有喪葬承辦人都已經不堪重負了,”馬爾默說,“我從沒想過自己會經曆這樣的事情。”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編輯 張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