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自然法則嗎?一直很驚訝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自然法則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一直很驚訝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能把自私說得這樣理直氣壯、大義凜然的,真是不得不佩服這句話的創造者。
不是我危言聳聽,這句話給人的感覺就是在為自私披上一層高尚的外衣。當然,懂這句話的人自然它的真正含義,不會随便使用這句話。
但不懂的人則會把它時常挂在嘴邊。比如:當他在為自己謀取某種利益,但又可能傷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時,在經過一番思想鬥争後,他就會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有了這句話,似乎他所做的一切就心安理得了。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的原意如何呢?它又是怎樣被誤傳的呢?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的出處是晉朝的一部佛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
該經裡面是這樣說的:
“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佛經裡面怎麼會出現這樣勸人為私的話呢?其實,是我們的誤解。
一個字的理解區别,就讓這句話的意思完全相反,哪個字?
為!
我們現在讀的是四聲,也就變成了現在的意思;而原文應該是讀二聲,也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這個為。為,在這裡是動詞,“為己”就是經營好自己的意思。
按照這種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學會做人,是天經地義的;不會為人,是天理不容的。
你看我們今天把這句話都理解成什麼了?我們記住了這句話,卻忘了它本來的意思,這就是以訛傳訛。
有人不服氣了,說這句話還可以追溯得更早,就是戰國時期的楊朱學說,它就是提倡的一切為私的觀點。
楊朱學說
不錯,在孟子的《盡心上》等衆多經典裡,确實提到過楊朱學說,孟子是這樣說的: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說:楊子的思想崇尚自我,隻要是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哪怕是一點一滴,就算利國利民,他也絕不會做。
孟子覺得這是一種自私。孟子提倡“仁”、“愛”,就是要舍己為人,而楊子的一切為私剛好與之相反,所以孟子對楊子的學說提出了嚴重的批判。
孟子
楊子是誰?
楊子,原名楊朱,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楊朱學派創始人。也許你還沒聽過這個人,不過他的學說在當時和墨家并稱為:“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由此可見其影響力。
孟子比楊子晚出生20多年,基本上小了一輩兒,孟子後來才将儒家發揚光大。
楊子認為:生命誠可貴,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活着才為大,自己好才是真的好,别人再好都和你沒關系,一切都要以自己為中心,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此,否則,就是違背自然規律,大自然的一切不都是在為了生存而存在嗎?
楊子的這種觀點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原型。那麼他的這種觀點對麼?
怎麼說呢?作為人的本性,他的這種說法沒錯,但要作為一種學說拿到台面上來講就有點兒難登大雅之堂了。
人人都為自己而活,那還要這個社會、這個群體幹什麼呢?人的欲望是不一樣的,如果都要讓自己快樂,豈不是要将痛苦強加于别人身上?那人類豈不變成動物世界了?
佛會答應嗎?
還有一點:如果楊朱學說真的那麼好,它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呢?
優勝劣汰,所以,希望大家以後在用這句話的時候,請使用它的正确含義。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曆史作者,專注于不同角度看曆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