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19:50:54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

詩畫中國

總台寶藏文化節目《詩畫中國》來了!真的,看完昨晚播出的第一期,就會驚歎:傳世名畫還能這樣賞?!

人在畫中遊,吟之,歌之,舞之,感之,悅之。每賞一幅名畫,有詩,有劇,有曲,有舞,有評,觀感簡直不要太到位!有網友追評,“也就是這般絕筆聖手之畫,才配得起咱泱泱五千年文明吧!”遍覽中國名畫,那真是觀神仙“打架”,初選六幅為引,發起“一張畫封神”挑戰,你心中至愛哪一張?

《“一張畫封神”挑戰,

來看古代神仙畫家“打架”!》

踏上這條浪漫的詩畫藝術之旅,

我們将領略——

萬裡江山的壯美,自然雅趣的秀美,

品格高潔的至美,率真灑脫的俊美,

匠心獨運的精美,色彩缤紛的華美,

幸福生活的豐美,

在對美的發現與求索中,追尋生命的大美。

——《詩畫中國》

01

溪山行旅圖

北宋·範寬 所作

高206厘米 寬103厘米

珍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詩詞壯志 丹青抒懷

《上陽台帖》

唐·李白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

非有老筆,清壯何窮。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

《溪山行旅圖》是少見的立軸畫作,

被譽為“宋畫第一”。

不了解這幅作品的人,

第一次見到這幅畫,

可能會覺得它烏漆麻黑,

其實這代表了中國繪畫的審美高峰,

就是古人所講“計白當黑,知白守黑”,

水墨,才是“王者”。

畫,比人高,氣場“強大”,

站在它面前,你能感受到

撲面而來的磅礴之勢,

頂天立地的沉雄氣概,

瞬間就會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有了具象的體會。

“山有三遠”,

自山下而仰山巅謂之高遠;

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範寬就是利用這“三遠”,

通過高度和虛實的刻畫,

使畫作形成視覺的跳躍;

山的右側,一條細細的瀑布

給人一種“飛流直下三千尺”之感,

整張畫由此變得靈動起來。

萬樹皆墨,密密層層,

千尺懸瀑,堂堂正正。

範寬畫的是高山,是他心中的頂峰,

更是世人心向往之的精神高地。

02

水圖

南宋·馬遠 所作

共十二段 每段縱26.8厘米橫41.6厘米

珍藏于故宮博物院

詩詞壯志 丹青抒懷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

出自《道德經》老子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3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4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5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6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7

《水圖》局部高清圖

馬遠,

可能真的是我們的“手替”!

水,無形無色,但在他的畫筆下,

成了主角,幻化出各種形态和豐富意趣:

洞庭風細、層波疊浪、寒塘清淺、

長江萬頃、黃河逆流、秋水回波、

雲生滄海、湖光潋滟、雲舒浪卷、

曉日烘山、細浪漂漂。

江河湖海等十二景皆繪于《水圖》之中,

光聽這些空靈的名字,就覺得非常美!

水的靜谧、迂回、盤旋、

洶湧、激蕩、跳躍、碰撞,

微風吹起的漣漪,月光反照的潋滟,

亦被表現得惟妙惟肖。

在學術上還有一種說法,

就是《水圖》十二段

可能指代的是當時的十二州。

其對應關系為:

半幅無名殘卷對幽州;

“洞庭風細”對荊州;

“層波疊浪”對豫州;

“寒塘清淺”對冀州;

“長江萬頃”對揚州;

“黃河逆流”對雍州等。

故國魂牽,山河夢尋,

近千年過去了,在《水圖》裡,

我們看到水,

還有被歲月曬幹的一紙心酸。

03

洛神賦圖

宋人摹顧恺之

縱26.3厘米 橫641.6厘米 絹本設色

珍藏于遼甯省博物館

詩詞壯志 丹青抒懷

其形也,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出自《洛神賦》曹植

橫置手機觀看 效果最佳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8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9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0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1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2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3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4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5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6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7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8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19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0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1

明末清初一位書畫家,

是這般品評《洛神賦圖》的:

靈變飄渺,洵為傳神,

複見實相,宇宙第一尤物。

這幅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

而又一氣貫通的六米長卷,

是現存時代最早的、

唯一圖文并茂的摹本,

畫面斑駁漫漶,反而越發顯得古樸。

由“中國畫祖”、東晉名士顧恺之

依曹植所作的《洛神賦》,傳神還原

建安才俊與洛水神女的曠世情緣:

河畔相遇,一見傾心,

玉佩定情,水波傳意,

奈何緣淺,人神殊途,

求之不得,魂繞夢牽……

淺賞這幅畫,可追“線”逐“眼”:

顧恺之善以微妙變化的細線

勾勒物像,其線條圓轉均勻,

有秀勁古逸之氣,連綿纏繞之意,

後世稱之為“春蠶吐絲”或“高古遊絲描”。

畫中人多以四分之三的體貌朝向觀者,

這是畫家诠釋的質樸的“立體感”。

顧恺之畫人最看重點睛之筆,自雲:

“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有愛的細節:

《洛神賦圖》中,曹植與洛神的目光,

始終未曾離開彼此。

04

昭陵六駿圖

金代·趙霖創作

縱27.4厘米 橫444.9厘米

珍藏于故宮博物院

詩詞壯志 丹青抒懷

《馬詩·其五》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橫置手機觀看 效果最佳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2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3

局部高清圖

昭陵六駿,

曾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戰沙場出生入死,

立下赫赫戰功的六匹戰馬。

趙霖依昭陵六駿石雕而繪,

每一段都标注了戰馬名字,相當霸氣!

從右至左依次是:

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烏、

特勒骠、青骓[zhuī]、什伐赤。

六匹戰馬被賦予了不同的神采,

有的垂頭溫順,有的風馳電掣,

有的身中數箭,也不改淩空而起之勢。

戰事的緊張感與駿馬的勇往直前,

被表現得淋漓盡緻。

每匹馬兒,都在訴說着

一段驚心動魄、死裡逃生的故事。

大唐氣象的雄心與抱負,

猶在疾蹄與嘶鳴間可聞。

在這幅畫中,隻有飒露紫旁有一人像,

此人乃唐大将丘行恭,

當年李世民與鄭王交戰,

身騎飒露紫陷入險境,

幸好丘行恭拼死護駕,逃過一劫。

回到營地後,丘行恭為飒露紫

拔出其胸前的箭之後,它就倒下了。

畫中丘行恭左手安撫,

右手欲拔不忍,愛馬之心可見。

中箭的飒露紫本能向後微縮,忍痛屹立,

這一幕,人馬情深,極具悲劇美。

05

快雪時晴圖書畫合璧卷

元代趙孟頫、黃公望

畫作部分縱29.7厘米橫104.6厘米

珍藏于故宮博物院

詩詞壯志 丹青抒懷

《快雪時晴帖》

晉·王羲之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4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5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6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7

局部高清圖

畫前,裝有趙孟頫書贈黃公望的

“快雪時晴”四大字,

來自于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畫中,寒林映帶,山樓正對遠峰,

山、樹用幹筆飛白畫出,

上空有紅日一輪,用朱砂畫,

繪就雪山初晴的景象,

勾勒出雪後自然的灑脫舒朗。

那麼,“世紀難題”來了:

中國畫很少用白顔料,

如果隻用水墨,怎麼來表現雪呢?

古人巧思妙得,

習成中國山水畫特色之一:

借地為雪。

這是留白畫法的一種,

暈染深色的林木、天空、川流和點景,

以襯托白雪皚皚。

畫雪,其實是“留雪”,

渲染的是一種氛圍,營造的是一種意境,

渾然無迹卻有飄逸高雅之妙,

是謂中國畫美學。

06

竹石圖

清·鄭夑[xiè] 所作

縱143厘米橫74厘米

珍藏于深圳博物館

詩詞壯志 丹青抒懷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随心所欲的畫筆畫出人意外(畫是一眼千年的畫)28

一叢墨竹從懸崖峭壁下傲然而生,

姿态疏朗,竹葉茂密,竹枝勁瘦。

雖然隻是寥寥幾支,但視覺上,

通過墨色濃淡深淺,線條錯落有緻,

給人一種立體的層次感。

每一枝竹子竟似铮铮風骨,躍然紙上。

畫上的題跋《竹石》

也成流傳千古的名篇,

是詩畫結合的經典之作。

鄭燮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鄭闆橋,

絕對是曆史上最癡迷竹子的文人之一了,

他畫竹也很有自己的特點,

有墨竹三重畫境之說: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對于中國水墨畫法而言意義重大。

鄭闆橋一生坎坷,

卻不改桀骜不馴,心胸坦蕩,

所以他畫“竹石”,亦是畫自己的人格,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是他的不屈,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是他的仁愛,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是他的淡泊,

“非唯我愛竹石,而竹石亦愛我也”

是他與竹的“雙向奔赴”。

還未盡興?

每周日晚8點,央視綜合頻道,

總台全新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追起來!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完整觀看最新一期!

一張畫封神,你心中至愛哪一張?

歡迎留言區補充!


監制 | 李浙

編輯 | 王若璐 校對 | 少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