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9日消息(記者陳銳海)這是離人們最近的群體之一。一通119電話就能呼之即來,他們大多五分鐘内就能抵達事故現場。有的甚至“蝸居”鬧市之中,日常訓練的大院周圍是居民樓。擡頭一看,窗外的衣物與晾曬的被單在風中飄揚。對樓上的人來說,他們是“安心的标志”。
這又是人們最陌生的隊伍之一。他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鮮少有時間與你促膝長談,而且總是全身武裝,把自個兒裹得嚴嚴實實的,神秘得很。透過玻璃面罩後面的雙眼,你很難分清他們誰是誰,反正看起來都長一個樣兒。對他們的日常生活,人們更是知之甚少。
他們是消防員,人們身邊熟悉的陌生人。
湖北武漢消防支隊江漢中隊在籃球場訓練。(央廣網記者陳銳海 攝)
3月底,四川木裡縣森林火災30名撲火人員犧牲後,社會各界對森林消防與消防救援隊伍的關注度随之上升,但他們的真實面貌依舊鮮為人知。
4月下旬,央廣記者跟随“追夢火焰藍”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前往湖北、湖南、上海等地,實地走訪近十個消防中隊,與一線消防員交談後才發現,全副武裝之下的他們,有着截然不同又相輔相成的AB面。
湖北宜昌三峽壩區消防特勤大隊在進行破拆訓練。(央廣網記者 陳銳海 攝)
他們是神速的, 一接到警情,不爬樓梯滑豎杆,下個樓隻要三秒鐘,邊穿衣服邊爬車,一分鐘内即可發車出警。所有動作一氣呵成,就跟被按了快進鍵似的。
他們又是慢速的, 爬梯、噴水、開鎖、打繩結、甚至是掏馬蜂窩……每一種訓練、每一個動作,都被一一拆分、解剖過,并在每日數小時的訓練中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最多能達七八個鐘頭。這個時候,生活就跟按了慢放鍵一樣,每一幀都清晰可見。
他們是最能負重的, 頭盔、面罩、防火服,沒有一樣是輕的。還有腳上那雙鞋,前頭也是裝了鋼鐵的,再背上氧氣瓶等裝備,一身行頭最重能有七八十斤。即便如此,到了火災等突發事故現場,他們依舊把人往肩上一扛,健步如飛。
他們也有無力的時刻, 飯桌上的餐具“出賣”了這點。訓練與出警強度大,手犯了愛抖的毛病,拿起筷子怪費勁。相比之下,他們更偏愛操作簡單的叉子。
他們往往看起來很苦, 生活兩點一線,不是在訓練,就是在救援。手被磨破皮,腿腳無完膚,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有時剛進浴室沒多久,警報鈴就響,頭上的泡沫簡單一沖,濕淋淋的身子一頭就紮進消防服裡。如廁中、被窩裡……任何情況下的他們都可能被警鈴立馬拽往現場。
他們又是樂在其中的, 救援中總能碰到奇聞異事。有人在假期為了出警爽約女友,到了現場才發現着火的是準丈母娘家。過年不回家,一群小夥子湊在寝室裡說說笑,也挺樂呵的,“沒大家認為的那麼想家、那麼苦。”要是出完警回來,大家還會開玩笑說,順利完成新年“第一單”。
他們是“鐵漢”,雷厲風行,令行禁止;他們又不乏柔情,盡心服務,體貼入微。
他們是“超人”,身懷絕技,危急時刻總能現身;他們也是一個個最普通的小夥子,跟别人一樣,踏踏實實幹好手頭的活,有着喜怒哀樂,并積極與生活和解。
上海消防總隊車站中隊每月20日在南京路設為民服務點。(央廣網記者陳銳海 攝)
同樣,沒有一個生命是為了犧牲而存在的。因此,提高消防救援隊伍的專業性與職業性,就成了勢在必行的大事。
随着2018年4月國家應急管理部的組建,原公安消防部隊和武警森林部隊兩支隊伍近20萬人已于當年10月集體退出現役,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轉制後首批消防員的招錄工作也已完成,3萬名新錄取的消防員已陸續于各地報到,開始專業訓練。同時,我國也成立首個消防救援本科院校,專門培養消防救援專業人才。
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進程中,消防員的綜合素養與基本待遇也将逐步提高。唯有如此,消防服的外面才能再套上一層隐形的保障,這群守護人們安全的人才能更安全,更穩定。而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将更可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