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奔湧,“前浪”不息
■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雷彬
時代,給我們刻下清晰的印記。
一張照片、一個物件、一句流行語,往往能勾勒出一代人的群像。對于一艘戰艦來說,時代的印記,往往刻在它的航迹裡——
48萬多海裡,這是海軍海口艦的航程數。今年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當媒體公布這一數據時,不少軍迷感歎:這艘曾經聲名赫赫的“國産新型導彈驅逐艦”,可謂曆盡千帆,鋒芒依舊。
茨威格說:曆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打開時光卷軸,回顧海口艦的航迹,我們捕捉到這樣一些鏡頭:
2003年10月,海口艦下水試航,兩年後,正式交付海軍。作為我國第一代國産新型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從誕生之日起,就備受矚目。人們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綽号:“中華神盾”。
2008年12月,海口艦解纜起航,奔赴亞丁灣,執行人民海軍首次海外護航任務,創下連續航行124天不靠港的紀錄。後來,他們又多次完成護航、出訪、海上搜救等重大任務,航迹遍布四大洲三大洋,向世界展示了我軍和平之師、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
深藍大海上,海口艦曾參加30多次重大演習,創造了人民海軍多個首次和第一,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2018年,海口艦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号,成為全國先進典型、“明星戰艦”……
時勢造英雄。海口艦的航迹,是艦上每名官兵的夢想與中國夢、強軍夢同頻共振的生動寫照。
強軍10年,人民海軍武器裝備加速更新換代,越來越多噸位更大、戰鬥力更強的新型艦艇陸續下水。在“新晉網紅”面前,海口艦這艘曾經的“明星戰艦”,如今迎來了時代賦予它的新定位、新角色。
“後浪”奔湧,“前浪”不息。再次走上海口艦,我們欣喜地發現,這幾年,海口艦官兵一直保持着一種奮進的昂揚與自信。
這,也正是一艘戰艦勇闖大洋磨砺出的優秀品質。
在媒體的聚光燈下,海口艦的動人故事廣為流傳。作者提供
一艘“明星戰艦”的光榮與夢想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雷彬 李維 通訊員 王健
處在時代的洪流中,
唯有自強不息,才能中流擊水
或早或晚,海口艦官兵大都察覺到了一絲變化。
二級軍士長李衛華是該艦首批艦員。不同的是,他的經曆更加豐富,感受也更深刻。
來到海口艦之前,李衛華在一艘排水量約1600噸的老護衛艦服役,“睡覺都要挂在牆上”。第一次看到海口艦龐大的身軀、流線型的艦體、現代化的裝備,他在日記中用“氣宇軒昂”來形容。
李衛華始終忘不了,成為海口艦艦員帶給他的光榮與自豪——
出港訓練時,海口艦一拉汽笛,聲音要比其他艦船更加雄渾響亮。這時候,兄弟單位官兵都會跑出來,伏在欄杆上欣賞這艘現代化戰艦。
首次護航,他們荷槍實彈奔赴亞丁灣,與海盜鬥智鬥勇,接護被劫船員。船員們用紅色油漆,在甲闆上寫出巨大的“祖國萬歲”,所有人都紅了眼眶。
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号後,作為宣講報告團的一員,李衛華奔赴全國各地宣講海口艦的故事。鋪天蓋地的報道中,全是他熟悉的戰友面孔……
從1600噸到6000多噸,剛登上海口艦時,李衛華就感覺到了一股撲面而來的時代浪潮。那時候,他沒有想到,後面還有更加澎湃的巨浪——
這些年,人民海軍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艦艇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短短10餘年,海口艦已從當初引人注目的“新生代”,變成了海軍艦艇中的“老大哥”。
如今,看到新型戰艦鳴着汽笛,帶着全新任務出港,李衛華也會像當年其他單位戰友看他們一樣,忍不住多看兩眼。
其實,李衛華并非虛榮。他在意的是,作為軍人“存在的價值”。
前兩年的一次演練,官兵們摩拳擦掌,準備像以往一樣大顯身手。結果,通知下來,上級安排給海口艦的任務是“掃海警戒”。
也許是長期掌控火力的人,性子都相對火爆。作為海口艦艦空導彈區隊長,在李衛華眼裡,這個任務就是簡單的海上巡邏,相當于被排除在“戰場”之外。
從戰場主力變成掃海隊員,李衛華感覺“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相比之下,雷達技師劉奇興看得比較淡。小時候,在農田裡勞作,母親常跟他說:“無論啥時候,活兒都是要有人幹的,不能挑三揀四……”
當上海軍後,劉奇興始終保持着這份淳樸。在他看來,時代在發展,海軍在進步,人和艦都不可避免地要有新舊交替。無論萬衆矚目還是默默無聞,“當兵的,要聽令行事”。
秉持這個理念,劉奇興始終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崗位上。這些年,他随海口艦走南闖北,能力層級不斷提升。如今,他已經從一個山裡娃成長為人民海軍二級軍士長。
對于海口艦的價值,劉奇興從不懷疑:“就像以前看碟,DVD出來了,VCD不也照樣能看嗎?”能看就是好碟,能打仗就是好艦,這是劉奇興的邏輯。
當新聞媒體不再聚焦,當聚光燈已然撤去,當人們關注的目光慢慢轉移,一艘“明星戰艦”也迎來了它的後典型時代。
在海口艦政委張浩眼裡,大家專業不同、經曆不同、思維模式也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共同承載着這艘戰艦的光榮與夢想。
“處在時代的洪流中,唯有自強不息,才能中流擊水。”張浩說。
練出了多少本事,
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現在我們連護航都很少參加了!”當初,胡雨村奔着“護航打海盜”上的海口艦;如今已是下士的他,連國門都沒有出過。
胡雨村之所以敢于語出驚人,是因為講台前貼了4個字——“吐槽大會”。
有段時間,官兵的意見不斷傳到政委張浩的耳朵裡。張浩思來想去,最終決定:既然有那麼多意見,索性讓官兵大聲說出來。不久,海口艦“吐槽大會”應運而生。
不過,張浩的目的不僅是讓官兵發洩情緒那麼簡單:在籌辦“吐槽大會”的同時,另一場活動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他給它取名“時光故事會”。
胡雨村走下“吐槽大會”後不到兩天,一級軍士長王東走上“時光故事會”講台。
王東沒有講太多出國見聞、遠海美景,而是把重心放在了與海盜鬥争中錘煉出的20多套戰法上。
“當年我們在亞丁灣積累的許多經驗方法,現在去護航的戰友依然在用,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自豪嗎?”王東說,對于一艘戰艦、一名水兵來說,重要的不是參加什麼活動,而是練出了多少本事,“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王東的話,引起戰友們強烈共鳴。這正是張浩想要的效果。後來在此基礎上,海口艦官兵又組織了多場“新老水兵對話會”。
于是,官兵們發現,當“吐槽”遇上“故事”,許多道理變得清晰——
時代發展中,海口艦必然越來越老。但這群經曆過風浪洗禮的水兵、這些從實踐中積累的先進經驗和戰術戰法,卻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
新型艦艇越來越多了,大項任務機會少了,怎麼辦?張浩告訴大家,海口艦要從“天生強大”變成“天生要強”——雖然裝備指标不再是最強,但官兵的業務素養和技能水平必須更強。
于是,骨幹競争上崗開始了。不看軍齡長短,不搞論資排輩,完全憑綜合能力素質推選骨幹。這樣一來,那些履曆豐富的老兵也有了壓力,“在艦上幹了一二十年,最後被小年輕比過去了,還有什麼臉面?”
從個人到班級、到區隊,再到全艦,一輪輪群衆性練兵比武活動如火如荼展開,訓練模式、标準、内容不斷得到拓展。
這幾年,不再有那麼多抛頭露面的機會,海口艦官兵漸漸習慣了默默前行,獨自綻放。在沒有鮮花掌聲的地方,他們苦練本領、鑽研打仗,形成多項戰法訓法。
唯一一件意外露臉的事情是,他們組織的“新老水兵對話會”,被上級發現,成為重點展示教育課在強軍網展播,相關做法被寫入《軍隊思想政治教育規定》。
核心内涵永遠隻有一個:
關鍵時刻能否頂得上
再一次出現在公衆視野,海口艦擁有了一個新身份。
那年,海軍組織航母編隊訓練,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熱搜”。照片中,人們驚喜地發現,随航母一起出鏡的,還有大家熟悉的海口艦。
從“中華神盾”到“航母帶刀侍衛”,代表着海口艦職能定位的轉換,也反映出官兵思維模式的變化——
曾經,“站C位”“當主角”的想法在海口艦官兵腦中根深蒂固,他們一度因為任務性質的變化而感到無所适從。經過那場刻骨銘心的自我重塑,他們掙脫桎梏,輕裝上陣,重新出發。
“有人說,‘強大自己才是王道’。同樣,讓我們成為‘明星戰艦’的,不是那些虛名和頭銜,而是刻在這艘戰艦骨子裡的内涵氣質。”張浩說,海口艦的核心内涵永遠隻有一個:關鍵時刻能否頂得上。
此前數次演練任務中,海口艦擔當過多種角色。官兵們已經認識到,體系作戰的時代已悄然來臨,單艦、單人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這幾年,圍繞“體系作戰中我們能發揮什麼樣的效能”,海口艦官兵展開了廣泛讨論。他們深入思考、勇于嘗試,主動協調兄弟單位的藍軍部隊進行對抗訓練,總結出多套戰法訓法。最終,他們的身影如願出現在航母編隊之中。
曾經,主炮區隊長李明一度覺得海口艦落後了,也常常感到擔憂。後來,李明潛心鑽研,對主炮系統進行研究改進,縮短了主炮攻擊時間。在幾次協同演練中,李明和他的主炮,常常在關鍵時刻打出緻命一擊,依然威風凜凜。
“時代沒有抛棄任何人。以昂揚的姿态擁抱時代,我們這艘‘明星戰艦’風采依然。”李明如今已經明白,在體系練兵的大背景下,并沒有主角配角之分。
這幾年,李明有好幾位徒弟相繼走上新型艦艇,“風頭”甚至蓋過了他。“無論去哪裡,水兵的能力永遠是立身之本。就讓我們在不同的崗位各自奮鬥,有機會切磋切磋!”李明說。
張浩用網絡流行語開起李明的玩笑:“格局打開了。”
近年來,不斷有戰士在海口艦接受曆練,最後又調到新型艦艇上擔任骨幹。張浩為此感到欣慰:“海口艦的人才成為種子選手,是我們的驕傲。”
這幾年,海口艦很少出現在公衆視野。他們去了哪裡?
航泊日志記錄,海口艦始終鬥争在海上維權一線。僅去年一年,他們出海天數就長達300天。
300天,總航程74000多海裡,胡雨村再也沒有嚷嚷過要去護航的事。他跟政委說,航行在“祖宗海”,守衛祖國南大門,同樣“很酷”。
在這個過程中,張浩驚喜地發現,海口艦依然保持着對年輕一代的吸引力。
付豔傑是一位95後女兵,最初在陸軍某步兵旅服役,後來轉成海軍陸戰隊員,參加過閱兵,最後考入士官學校,分配到某驅逐艦支隊。
僅僅在海口艦實習了3天,付豔傑就向領導表示:“我确信,這艘戰艦就是我實現夢想的地方。”
雖然從未在艦艇上工作生活過,但付豔傑克服暈船障礙,跟着班長苦練本領,業務能力突飛猛進。上艦一年時間,她就奪得基礎技能比武第一名,被評為“四有”優秀個人。
“人和艦,相互成就。”付豔傑說,她在這裡感受到的深厚底蘊、家國情懷和遠大理想,都将為她的軍旅人生賦予新的内涵。
與付豔傑一樣的年輕官兵,正在給這艘飽經風浪的戰艦帶來全新的青春氣質——
創新技能比武、甲闆運動會、海上美食節、K歌大賽……在年輕一代的推動下,艦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比武競賽和娛樂活動。
二級軍士長李衛華彈起了吉他,一級上士呂陽自學了葫蘆絲,他們的樂隊,老中青三代艦員齊上陣,鼓手、鍵盤手一應俱全……
看着青春洋溢的艦員們,張浩想起這樣一句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成長橫切面
遇見新時代,我們各自精彩
■海口艦三級軍士長李明
感受時代浪潮,隻需要一朵小的浪花。
那是一次編隊聯合演練,海口艦負責配合某新型艦艇開展海上訓練。演練中,我發現,指揮艦主炮班班長竟然是我帶過的兵——桂彬彬。
當年,桂彬彬在海口艦工作了4年。從上艦開始,我帶着他一點點學習主炮專業。後來,桂彬彬因工作需要調出,沒想到再次相遇時,他已經成長為國産新型艦艇的主炮班班長,還榮立了二等功。
那一次演練,桂彬彬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這讓我喜憂參半——
喜的是,自己帶的兵在新崗位收獲成長、取得成績,我由衷地為他高興;憂的是,自己操槍弄炮20年,現在突然有了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的窘迫感:我和我的艦,是不是真的“老了”?
那天,我站在前甲闆,不停地擦拭眼前的炮管。政委看出我的心思,拉着我靠着炮架坐下,讓我講一講自己的成長故事。我講完,他笑着說了一句:“你看,時代沒有辜負每一分努力,對你如此,對别人也如此。”
一語點醒夢中人。我這才意識到,原來,年輕的桂彬彬能夠獲得成功,有平台的托舉,也有他自己的努力。其實,在海口艦的托舉下,我也走過了很遠的路。隻不過,現在的我面臨着一場全新考驗。
這場偶遇,讓我感觸頗深。是的,時代在塑造人,也在挑選人,适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創造新成績,這才是我們該有的姿态。
遇見新時代,我們共同努力,我們各自精彩。
(雷彬 整理)
本文刊于9月6日解放軍報08版
來源: 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