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覆屋檐好風相随,這是作家陸蘇文中的一句話,我記憶很深。
植物于大環境而言,作用不言而喻,可以說沒有植物我們的生活将無法正常開展,于個人而言,植物帶給我們美的同時也是壓力生活下的一劑良藥。
租房時看到喜歡的植物,因為太貴不舍得,都是買來幼苗,一點點養護,搬家時陪伴我已經三年有餘的植物也被我帶到新家,他們點綴了房間,養護的過程可以學到很多,同時也是壓力之下治愈的一抹良藥。
當我拿到知識豐富、色彩絢麗的植物百科《我把陽光當早餐》這本書時,我深深感受到植物世界的美與力量,幫助我系統性的了解并豐富了植物知識。
原來植物百科也可以這麼接地氣,這麼好玩。
近300種植物12個DIY科學小實驗《我把陽光當早餐》分為四個部分,通過植物的一切(植物特點、植物概念等)、植物的世界(生态系統)、從早餐到入睡(日常與植物的關聯)、植物的力量(發現植物的應用)幫助讀者更好搭建植物認識脈絡。
知識講解非常專業,宏觀、微觀角度的切入恰到好處、插圖色彩鮮明充滿趣味非常能吸引孩子的閱讀欲望,為了讓讀者更好地吸收,書中通過“你知道嗎”“術語表”進行知識的延伸以及12個不同類型的DIY科學小實驗,讓讀者通過動手探索相關答案,更加深入了解植物世界。
這裡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知識講解專業,但是其中的文字并不晦澀難懂,用孩子聽得懂的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解植物知識,同時孩子也能學習到很多人生小道理,比如《流浪的種子》:
如果一粒種子落在母體植株的根部周圍,然後開始生長,它不得不與母體植株及周圍的兄弟姐妹競争無機營養物質、陽光、水和空間。所以種子需要離開家,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生長空間。植物演化出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來傳播種子—将種子運送到更适宜它們生長的新環境。
創意插畫簡潔而富有童趣博洛尼亞插畫獎得主菲利普·喬達諾的插畫極具個人風格,充滿幾何圖形和豐富色彩,明亮愉悅的色調,讓人身心愉悅。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作者為小讀者專門設計了一隻方形小飛蟲,讓小讀者可以變身昆蟲,從封面、内文直到封底,穿梭在各種植物中間,學習相關知識。也能與書中其他與植物親密共居的小動物相遇——會變色的毛毛蟲、蝸牛、帶三角帽的蚯蚓、可以變換形狀的潮蟲等。
迷人的植物世界缺少了插圖一定少了很多樂趣,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植物,插畫師會根據内容不同以不同方式展現,如個體插圖展示、流程圖串聯的展示等等,單一了解的基礎上增加讀者對某一概念的整體認知(如造紙流程)。
植物學專家邁克爾•霍蘭講述綠色植物如何捕捉陽光為自己和動物制造食物和氧氣,不同的植物怎樣各出奇招,通過葉子變形、設置陷阱等方式努力在沙漠、水下、熱帶雨林等環境中生存,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會讓讀者更加喜歡植物,喜歡閱讀
貼近兒童生活的植物百科生活是要回歸現實的,《我把陽光當早餐》的第三部分《從早餐到入睡》,作者通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告知讀者植物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必需品,我們的生活被植物包圍。
陽台上映照着晨曦的綠植,早晨牙膏裡的清新薄荷味兒,課堂上樹木制造的課本,入睡時依偎着的柔軟棉被……在這本書中,植物常常以讓人意想不到的角色出現,這些角色也許是小讀者認識植物,學習生物知識的捷徑。
早餐麥片是由玉米、小麥、燕麥、大米和黑麥以及甘蔗糖、甜菜等組成;
果汁可以由各類水果和蔬菜榨成;
服裝成分含量包含多種如棉花、椰子、荨麻等,為了讓衣服更加好看,人們用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的染料将布染成不同的顔色
… …
看過去、看現在也要看未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植物對于我們的作用遠遠不止于我們看到的那些:
植物技術中的植物金礦(某些植物具備可以将土壤當中少量的銀與金收集保存起來);
綠色治療:如今我們越來越追求健康,抗癌藥物的植物醫生、可以幫助傷口愈合的泥炭藓;
保護地球:植物可以吸收有害物質,它們也是海洋的守護者;
綠色未來:家庭農場、未來農場以及我們需要持續重視對自然的保護。
《我把陽光當早餐》就是為了滿足孩子們對植物的好奇而作,是孩子認識植物,學習生物知識的有趣繪本,專業知識解讀、有趣插畫,以及植物實驗遊戲,讓孩子将自然帶回家,豐富閱讀趣味,在讀書中愛上觀察自然的好習慣,當然也告訴孩子們:人們離不開植物,但植物可以離開人類,我們需要學習尊重大自然,讓植物回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呼籲讀者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