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半年多前,29歲的小陳(化名)突然出現看不清、重影的情況,他以為是眼鏡度數不夠,連換了6副眼鏡。然而,頻繁換眼鏡之後,他竟然還是出現了頭暈、眼脹、胸悶等症狀。
在深圳市眼科醫院就診後,他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視功能出現了問題。他頻頻出現眼脹、胸悶等症狀,是由于長期近距離用眼所緻的視功能異常——集合不足。
連換6副新眼鏡後,依舊眼脹胸悶想吐
小陳是深圳的一名IT從業者,經常熬夜加班。2021年7月,他突然發現自己看電腦、手機屏幕視力模糊,出現重影。他懷疑可能是眼鏡戴久了鏡片有劃痕導緻的,于是就重新配了一副眼鏡。
沒想到,更換新眼鏡後,他卻出現了頭暈、眼脹、胸悶等症狀。小陳以為是新眼鏡度數配不準,但眼鏡店的驗光師幫小陳多次調整後,他依然經常感到胸悶。随後3個月,小陳又陸續找了三家眼鏡店換了6副眼鏡,可情況仍然沒有好轉,漸漸地,他甚至對着屏幕十幾分鐘就惡心得想吐。
2021年10月,小陳就去一家醫院進行了眼部檢查。經過眼底照相、眼壓測試、角膜地形圖等一系列檢查後,結果顯示小陳的眼睛并沒有患上任何眼病。
罪魁禍首原來是視功能異常
由于眼睛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小陳來到了深圳市眼科醫院又進行了一次眼部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他的眼睛确實沒有任何眼病,懷疑可能是他的視功能出現了問題,于是推薦他預約該院近視防控科醫生張豔玲的門診。
張豔玲醫生在對小陳進行驗光和視功能綜合檢查後發現,小陳存在有視疲勞的問題,而出現眼脹、胸悶等症狀,是由于長期近距離用眼所緻的視功能異常——集合不足。
集合不足是較常見的視功能異常,主要與長時間高強度近距離用眼、屈光不正、神經肌肉等原因有關,代償性引發調節功能痙攣。患者多表現為看近外斜(隐斜、間歇性外斜等),集合近點功能下降,正融像性聚散力下降,調節功能緊張等。患者一般多出現看東西重影、眼脹等症狀,但處在放松狀态時眼部外觀與常人無異,因此較難發現。
“過關斬将”式訓練悄悄治病
據介紹,目前常規藥物無法有效治療“集合不足”等視功能異常病變。目前主要通過視光學手段處理,包括:屈光矯正、輔助鏡片、視功能訓練等。針對小陳的情況,張豔玲給出了治療方案——配戴眼鏡并結合視功能訓練,并制定了具體的視功能訓練計劃。
視功能訓練是指利用光學或心理物理學等方法,提高視覺系統的視覺功能、視覺舒适度,達到改善及修複雙眼視覺異常的目的。簡單地說,即采用各種道具通過定期“遊戲”式訓練的方式,達到治療的效果。此外,訓練還廣泛運用在屈光參差、弱視的治療,以及部分眼科手術術後視功能的恢複中。
出現這些症狀,小心視疲勞綜合征
随着電子信息科技的發展以及普遍應用,人們工作效率越來越高,但像小陳這樣日常過度用眼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目前約50%的電子産品使用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症狀,包括看手機等近距離工作後頭痛、困乏、眼脹、疲勞,經常感到眼幹澀、異物感,近距離用眼時視物模糊、聚焦困難、字體漂浮等,出現這些症狀說明眼睛已經存在不同程度的視疲勞問題了。
視疲勞并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一種疲勞綜合症,問題不僅表現在眼睛,嚴重的視疲勞患者還會感到頭痛、惡心、胸悶、眩暈,甚至會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影響工作和生活。
眼科專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應當積極預防視疲勞,要保持有規律的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養成正确的用眼習慣,如在使用電腦時,屏幕應距離眼睛一臂的距離;不要在光線過強或者過暗的環境中學習或工作,避免長時間使用電腦或者手機等一些電子産品,每隔1個小時休息5-10分鐘,并且盡量遠眺;日常飲食中應當盡量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B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動物肝髒、菠菜、韭菜、胡蘿蔔、番茄等。
如果已經出現了視疲勞綜合征的類似症狀,切忌随意自行用藥處理,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針對病因進行規範治療,避免延誤治療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審讀:喻方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