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類基因組研究有何成果

人類基因組研究有何成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6:51:48

人類基因組研究有何成果?一年一度的“諾獎周”如約而至10月3日,2022年諾貝爾獎的第一個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被授予該獎項,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人類基因組研究有何成果?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人類基因組研究有何成果(瑞典科學家斯萬特)1

人類基因組研究有何成果

一年一度的“諾獎周”如約而至。10月3日,2022年諾貝爾獎的第一個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被授予該獎項,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

斯萬特·帕博,1955年4月20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是著名的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他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了“古基因組學”這一全新學科,通過揭示當今人類與已滅絕的古人類之間的基因差異,為探索是什麼使我們成為獨特的人類奠定了基礎。

關于人類演化的曆史,有一個精妙的比喻:将地球的46億年曆史壓縮成一天,人類在最後的38秒以南方古猿的身份登場。而人類進化的密碼正在于古DNA,它是帶着時間刻度的遺傳信息,從獨一無二的視角書寫了人類數萬年來的演化與适應。

這些歲月的痕迹不僅記錄了人類的遺傳曆史,還在持續地影響着當代人的生理和健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以斯萬特·帕博的研究為例,他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還發現了以前不為人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在七萬年前遷出非洲後,這些古人類向智人轉移了基因,而這種古老的基因流對當今人類具有生理學意義,影響着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諾貝爾獎并不隻着眼于前一年有重大貢獻的候選人,尤其是自然科學類的獎項,具有明顯的滞後性。根據官方統計,通常來看,技術或理論提出18年左右後才可能獲獎。

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斯萬特·帕博就開始開發研究尼安德特人DNA的方法,這項工作持續了幾十年。直到2010年,斯萬特·帕博的團隊發表了第一個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序列,比較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最近的共同祖先智人生活在大約80萬年前。

“諾貝爾獎不是一個領域的終點,而是其重新出發的起點。雖然得獎的科學家隻是極少部分,但全世界有無數科研工作者正在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研究員陳曉偉表示。

在古DNA研究領域,中國科學家也正在奮力前行。“80後”女科學家付巧妹在古DNA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突破,是《自然》期刊評選的“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帶領團隊推動我國古DNA研究進入世界前列。在她的努力下,研究團隊開發了古核基因組捕獲技術,闡明早期現代人擴散曆史及與已滅絕古人類的基因交流特點,解碼東亞現代人的複雜遺傳曆史,使東亞史前人群的故事不再是一片空白。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