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讀詩,對于有些詩詞,覺得很美,有些詩詞,覺得很怪,
當我們長大後,經曆了世事,了解了人情,再回頭讀這些詩時,才明白其中真意。
下面十首經典詩詞,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小的時候,回到家鄉,是令人歡快和興奮的事情,不理解為什麼為“近鄉情更怯”。
長大之後,滿面風霜,回到家鄉,家人還好嗎?他們會為我的歸來而高興嗎?一連串的對家鄉家人的挂懷,使人越接近家鄉,内心就超害怕。而這都是源于内心對家鄉對家人愛與挂懷。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初讀這首詞,自以為理解了其中含義,少年的愁,愁在「欲說還休」。直到離開學校幾年後,被社會磨平了棱角,識盡千百般「愁滋味」,才真正明白了「欲說還休」的無奈,莫名有些羨慕當初那個「強說愁」的自己。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小的時候,以為有些人會永遠在一起,永不分離。
長大後,我們天各一方,再也沒有見面的因由,再也沒有相守的機會。曾經那份真摯的愛戀隻能埋藏在心底。當某個月夜,想起這一句詩: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父母在,不遠遊,但世界這麼大,怎能放棄向前邁出的腳步。我們走了,離開了被稱為家的地方,昂首闊步,一往無前。直到有一天,我們回到家鄉,曾經意氣風發的父母,早已不複當年模樣。
小的時候,以為外面是我的全世界,長大後,才明白,爸爸媽媽才是我的全世界。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别苦》
清·王國維
閱盡天涯離别苦,
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
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
待把相思燈下訴,
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顔辭鏡花辭樹。
小時候的我們,總盼望着時光早點過去,我們下課嬉戲,我們奔向遠方。
長大後,這一切如願以償,可卻盼望時光,慢點吧,再慢點吧,我甯願再好好學習,好好陪陪爸爸媽媽。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年少輕狂,最耐不住寂寞,勞時勞力的爬山更是奢望,随着年齡的增長,有次陪同家人去了趟黃山,過程雖然極其艱辛,但登上峰頂的刹那瞬間明白了這首詩,明白了其中的孤獨又高遠,灑脫而超然,然後就什麼都放得下了。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宋·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矶頭,故人今在否?
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我曾為了夢想翻山越嶺披荊斬棘,跨過山和海,獨自度過黑暗,迎來晨曦,可當最終實現夢想,才發現當初的夢想已成為一份念想,所有的美麗和遺憾都不似昨日的深刻,原來這就是「終不似,少年遊。」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因為這一首詩,記住了蔣捷這個不是很著名的詩人。「少年聽雨歌樓上」、「壯年聽雨客舟中」、「如今聽雨僧廬下」,三幅畫面互相映照,歲月匆匆,悲歡離合,經曆那麼多世事,我早已不是從前的我。唯有壺中日月,無今無古無休。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一直不理解這種悔意,最近這一年,因生活的一些事,頓悟到了。擁有的時候以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失去以後才知道,能夠遇見你,已經花光了我所有運氣。
當我失去你時,整個世界都在哭泣,那些曾經的美好,一去不複返,隻留下深深地惆怅。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詩人34歲時,離家到邊塞任職,在路上碰到一個家鄉來朋友,沒有其它的言語,隻求朋友給家裡帶一個平安口信。
小的時候,總想離開家,當我們漸漸長大後,不得不離開家時,卻也隻能托人給家裡帶個口信說平安了。人生,總是無奈的離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