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秋夜蟋蟀鳴

秋夜蟋蟀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3:44:32

□葉劍秀

秋至白露,山村曠野上已有清爽涼意了。

大雁南飛的季節即将到來,我迫不及待地來到魯山縣熊背鄉雁鳴莊村尋蹤覓迹,隻為體驗萬裡遷徙的壯觀傳奇。

雁鳴莊村有8個村民組,12個自然村,似明珠散落在青山綠水之間。近幾年來,鄉村開發規劃有序,村街布局合理,生态優美宜居,已進入美麗鄉村行列。

每年春秋兩季,大雁從村中的雁鳴溝過往,并作短暫停留。中秋節過後,萬木霜天,雁陣在黃昏時光裡飄落,漫山遍野樹枝上、河流溝汊淺灘上,落滿一路征塵的大雁。暮色裡,秋風卷起雁聲和鳴的交響,蕩氣回腸,在山村上空飄散回蕩。村莊因此得名。

“八月十五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俗語告訴我們,大雁要南飛了,帶霜而來,候鳥進入生存轉換的季節。

大雁是雁屬鳥類通稱,體形較大,額部無肉瘤,身體呈流線型。頸部較粗短,翅膀長而尖。體羽大多為褐色或灰色。常見的有鴻雁、灰雁等,民間通稱“大雁”。它是典型食植性群集類水禽,以植物嫩葉、細根、種子為食,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我和雁鳴莊村老王支書順雁鳴溝而上,溪流縱橫,水藻漂浮,兩旁山體上樹木蔥茏,枝葉繁茂。忽聽一陣雁鳴聲傳來,一群大雁從頭頂飛過,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變成“人”字形,變換有序。

老王支書對大雁頗有研究,邊走邊講,大雁能感知四季變遷,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當秋冬交彙,它們成群結隊飛到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再飛回北方産蛋繁殖。大雁在漫長旅途中要飛上一兩個月,遷徙時會有幾十隻或上百隻結伴,形成“雁陣”。“雁陣”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減速時,隊伍由“人”字形換成“一”字長蛇形。“頭雁”忽閃翅膀,産生微弱的上升氣流,排在其後的大雁可以依次利用,節省體力。“頭雁”易疲勞,雁群需不斷更換“頭雁”。它們邊飛邊鳴,不同的叫聲傳達出互相照顧、呼喚、起飛和停歇等不同信号。旅行途中要補充體能,大雁需要選擇山水相連處,尋覓魚、蝦、水草等食物。

雁群在雁鳴莊村停歇,大緻有幾個原因。魯山與南召縣交界處魯陽關,是楚長城重要關隘。古代魯陽關地處兩座高山間,山高風急,大雁飛越魯陽關前要做休整。雁鳴溝食物豐富,生态環境适宜大雁栖息,利于大雁休整。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雁鳴莊村民視大雁為神鳥,認為它們能帶給村落和村民福分與榮耀。每年雁陣落下,村民從不襲擾和傷害它們,都會自覺守護。

據村中老人講,很久以前一個秋天,一隻大雁因傷落在河灘裡,一王姓老者發現後抱回家精心養護,到第二年大雁回歸,老者把落單大雁放還雁群。大雁懂感恩,以後每年都在此處休憩。

雁鳴莊村民為何敬奉大雁呢?

老王支書坐在一塊石頭上,娓娓道來:“大雁啊,有仁心。雁陣中有老弱傷殘者,壯年大雁不離不棄。雌雁雄雁相配,從一而終。大雁又知禮,南飛時排成雁陣,由老雁引領,壯雁不會趕超至老雁前邊,有禮讓恭謙之意。大雁還守信,往返有期,從不失約。”

和老王支書一邊聊着天,我仿佛聽到秋聲雁鳴回響耳畔。大雁在年複一年的來往中,單靠一隻雁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具有團隊精神。頭雁不但要有擔當和奉獻,還要承受巨大的體能消耗和風險,才能帶領雁群飛得更高更遠。

帶着收獲和感動,與雁鳴莊村作别。回望的一瞬,忽然覺得,站立村頭的老王支書,也像一隻令人敬重的領頭雁,他帶着團隊,已把雁鳴莊村打造成了美麗鄉村。他帶着團隊,也必将引領着小山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秋夜蟋蟀鳴(秋聲雁鳴)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