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清明節到了,小長假,我們總算可以又歇息一段時間了,而且戶外春光明媚,很多人願意趁清明節這個時間,出門踏踏青,享受一下美好的春光。
還有人沒有忘記清明的時節,要給祖先掃墓上上墳,咱們中國古代的各種節日,經常是跟食品相關的,比如說八月十五我們吃月餅,正月十五吃元宵,過年北方地區吃餃子,那麼清明節有什麼獨特的吃食呢?
有人會告訴你說清明我們要寒食,什麼意思呢?清明不能動火,不能吃熱的東西,要吃一些冷的食品,比如說冷饅頭冷面包或者冷餅幹。
好像真是這麼碼事,清明節不能動火,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印象,然而仔細想想又有很多人很疑惑,是清明節有這個習慣嗎?不是有個什麼寒食節有個習慣嗎?到底清明和寒食有什麼關系呢?
我們簡單跟大家剖析一下,實際上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或者說寒食正兒八經是中國古代的節日,而清明以前不是節日。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是我國勞動人民,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發明的,有利于農耕的二十四節氣,什麼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清明,這都是節氣,不是節。
而寒食則不一樣,寒食正兒八經是我們古代傳下來的節日,而且還有一段故事,可能很多朋友們都聽說過,當年晉文公重子流亡在外的時候,身邊跟了十個八個心腹。
有一次到個荒山野嶺,找到一個人家投宿,連吃的都沒有,結果重耳手下有個叫介子推的謀士,他搞了把肉粥給重耳吃。
重耳當時餓得不行了,三口兩口把肉粥扒拉嘴裡之後,味道太棒了,他還問介子推這是什麼肉,荒山野嶺能有什麼肉,是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吃的。
這份恩情重耳當然要報答,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大宴群臣,大封部下,每一個跟随他的人,都重重有賞高官厚祿,一找介子推沒了。
介子推領着他的老母親,躲到深山老林中去了,介子推當時留個話說,我輔佐你是因為看好你是個人才,為國家有用,我不是為了什麼高官厚祿,我不圖錢。
重耳一看這哪行,命人去尋找,人家手下人說,介子推和他老母親在深山老林中,根本找不着,這樣吧,咱們放把火,介子推一看有火,他就出來了,咱給他逼出來。
重耳迫于無奈放火了,沒想到介子推為了自己的名聲,跟老母親活活死在山林中,也沒跑出來,重耳聞訊之後痛哭不已,說早知道你不想出來,我就不放火逼你了。
然而大錯已經鑄成,從那一天開始,每到了介子推的忌日,重耳就說他要懷念他這位謀士,所以當天大家都不要動火了,不動火不能燒飯怎麼辦,就吃點冷食。
仁人志士的事迹都會得到傳頌,所以慢慢的,寒食節這個風俗,從晉國從山西這塊蔓延到全國,成了整個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
大家在寒食這一天,故意的不生火,就吃冷食來紀念介子推,大家在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那麼寒食節是哪一天,此前在中國古代,基本就是清明前的一天或者兩天,到了清代幹脆國家立法規定,寒食節就是清明節的前一天。
由于這兩個節離得非常近,而且慢慢的有很多習俗也趨同,寒食節這一天不生火吃冷食,到祖先的墳前去掃掃墓,而清明節這一天也要出來踏青,還有很多民俗活動。
所以慢慢的很多人就把這兩個節給搞混了,而這兩個節的很多活動,在這一兩天其實也是穿插進行的,因為畢竟我們不是真的隻有在寒食那一天才能去掃墓。
所以這兩個節在現代,慢慢有點合二為一的狀态了,但是大家要知道,寒食節它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清明是我們的節氣之一。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現在清明很多人去給祖先上墳的時候,都愛燒紙雖然是封建迷信,咱們也理解畢竟這也是我們對逝去先人的一個念想。
可是大家想想,寒食節是不讓動火的,所以我們古人其實很聰明,我們知道春季的時候幹燥 風大,你這個時候到山林中也好,到墳前也好燒紙,是會引起火災的。
因此我們寒食節,實際上是掃墓而不燒紙的,這個好習慣古代就有,今天我們更應當傳承下來,所以清明節到了,我們不管出去踏青的時候,還是給祖先掃墓的時候,大家都要注意清明寒食連在一起,寒食節可是不能動火的。
原作者:李承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