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劉亦婷去哪了?文|誠言呈語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哈佛女孩劉亦婷去哪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和現在的熊孩子們相比,我上學那會應該算是“熊”得不那麼厲害的。
至少,作業自覺寫,上課不愣神。考試雖然進不了年級排名,但是在重點班裡“混”個中上等還是問題不大的。
所以在剛開始,和别的同學不太一樣,我尊敬的母親大人很少因為學習的事情訓我。
不過我的日子也不算好過,她不訓我學習,但總得訓點别的。
隻要是别人的媽不會訓的,她都訓,俨然是帶娃界的一股“清流”。
當然了,時間久了之後我也找到了應對方法,隻要她訓我,我就以學習為借口快速“脫戰”。
這個辦法屢試不爽,一度讓我感覺我已經找到了長期應付母親的好辦法。
這種“好日子”一直持續到她了看一本書叫作《哈佛女孩劉亦婷》…
從那之後,我居然也開始因為學習的問題長期挨訓了。
那時我才發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真的是亘古不變的定律。
劉亦婷是誰,她又給我的童年帶來了什麼樣的“夢魇”?
這事還得從1999年開始說起。
那一年的4月份,《成都商報》在頭版頭條大篇幅地刊登了一篇叫《我要到哈佛學經濟》的文章。
這篇報道的主人公就是劉亦婷。
那一年,包括哈佛大學在内的4所美國名校同時錄取了18歲的劉亦婷。而且,她還拿到了校方的全額獎學金。
這個消息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可能不亞于如今的才女武亦姝。
全國的多家權威媒體都為此發了通稿,讓劉亦婷頃刻間紅遍了全國。如果那個時候互聯網要是普及了,她差不多也該算得上是第一代網紅。
《成都商報》曾專程為此開通了4條熱線,僅僅半天的時間就接到了上千個咨詢電話。
在那時,劉亦婷就是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心中的“明燈”。
劉亦婷的母親在事後的宣講中曾提到,女兒登上飛機前叮囑她:
“我去了之後,你們就有時間寫書了。快把你們培養我的過程寫出來,幫助那些渴望得到指點的父母吧!”
我雖然絕對相信她說這個話的時候是純粹的好意,不過聽起來還是感覺多少有點别扭。
之後,便有了那本至少刊印了至少260萬冊,火遍了大江南北的《哈佛女孩劉亦婷》。
這本書當時我是沒看,不過出于好奇,時隔多年之後,我還是去查了查這本書裡到底寫了些什麼。
我總得知道到底是什麼讓我媽變得突然苛刻了起來的吧。
書中提到,劉亦婷從僅有15天大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語言。6歲時做智商測試,結果105項指标中有将近100項遠超平均水平。
劉亦婷的母親劉衛華在姥姥來幫忙帶孩子的時候,還讓姥姥先自學了一本《早期教育與天才》的書。就連下樓遛個彎,跟鄰居聊天也得算是“讓友善之情印入婷兒的神經網絡”。
為了改正算數時的粗心,劉衛華罰她抄寫成都市電話号碼簿。
為了不讓天生麗質的劉亦婷産生驕傲情緒,劉衛華把“紅顔薄命”的幾大原因貼在了梳妝鏡上。
為了鍛煉意志力,讓劉亦婷把比1号電池還大的冰攥在手裡保持15分鐘。
平心而論,我感覺這本書寫得多少有些誇張,自吹自擂的成分比較多。迎面撲來的,都是一股“喜提和諧号”的氣息。
就和“幸存者偏差”是一個道理,反正從結果往前推,哪一個過程都是對的。
劉亦婷學業上的優秀是客觀事實,但是過于苛刻的家庭教育,讓她似乎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作“寬于待人”。
她會像老師一樣斥責同學,遇到矛盾會去扇同學嘴巴。
不過,在“哈佛光環”的籠罩下,這一切都成了素質教育的典範。
如今,出國留學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在了解了這方面的信息之後,我突然發現這本書裡回避一個很重要的事實:
劉亦婷當年隻考了托福,沒考SAT。
SAT就是美國的高考,正常情況下這兩項是出國留學的硬門檻。
那麼是什麼讓她不用參加高考就能被錄取的呢?
是一封重量級的推薦信。
常春藤名校除了考試擇優錄取之外,還有另外其他辦法可以入校,比如捐贈,或者推薦信。
而為劉亦婷寫這封推薦信的人,就是擁有前美國司法部總檢察長助理等一串頭銜的拉瑞·席慕思。
在一次赴美夏令營時,他與劉亦婷結識。由于非常欣賞劉亦婷的談吐,他主動提出了為她寫推薦信。
雖然劉亦婷的父母在受到質疑時辯稱“沒有任何人可以在哈佛招生中享有特權”,但是劉亦婷既沒有藝術特長,也沒有重要賽事的名次,課外活動更是不多,這些都不符合常春藤名校的招生标準。
在西方不透明的高校錄取辦法裡,這種辯解顯得十分蒼白。
過硬的人脈,加上想在成都打響國際班品牌、急需“造神”的德瑞教育集團的資金支持。劉亦婷的哈佛路,其實和一些西方上層人士的名校之旅并無本質上的差别。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否認劉亦婷本身的優秀。
她在小時候的日記裡就曾寫過“願意将一生都奉獻給祖國的經濟建設”。而且在給哈佛的申請函裡也提到過自己“關心窮人,希望學成歸國後,可以為改變中國的貧困而努力終生。”
孩子,确實是個好孩子。
但是留洋多年之後,她卻加入了美國籍。
先後創辦的兩家公司接連失敗,現在是一個叫秦嶺資本的合夥人,就是為國内高淨值機構和個人推銷美國房産、基金投資的中介服務。
劉亦婷是否還記得自己當初的志向,如今看來也不那麼重要了。
但是以她為原型的這本書,卻“洗腦”了一代父母,讓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初衷變得“苦大仇深”,讓不少80後和90後的童年苦不堪言。
學習苦,這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那種近乎于折磨的學習方式,不見得可取。
當然了,事情也得一分為二的看。
雖然劉亦婷的現狀與當初我們對她的期待有些差距,但是她也在國内掀起了一股留學熱。
不少人在國外學成歸國後,為我們的建設發展做了出巨大的貢獻,做出了劉亦婷沒能做出的成就。這一點,多少還是值得肯定的。
『誠言呈語』每天趣談教育新鮮事。
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期待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