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狂人日記為什麼名之為狂人

狂人日記為什麼名之為狂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5:23:00

魯迅一生作品無數,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不知你讀過《狂人日記》後,是否也有作者的深沉、壓抑、懷疑、恐慌、憤怒等陰霾圍繞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狂人日記為什麼名之為狂人(狂人日記為何叫狂人)1

《狂人日記》憑什麼能成為魯迅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文小說,同時能在現代中國的新文學上也有不同凡響的地位?整篇小說的“主力骨”吃人印象,深深印在每一個人心裡,封建主義吃人的思想暴露無遺地貫穿在家族制度和當時禮教的弊害上。

狂人日記為什麼名之為狂人(狂人日記為何叫狂人)2

《狂人日記》在鮮明的現代特征下,通過作者對人物神情的描寫和言語對話中,深入地解剖了個人靈魂深處的自我審視精神,作者密切關注着生活的環境和狀态,内心深處露出淡淡的憂患意識。在“敵衆寡弱”的前提下,既有抵抗的欲望卻又不能改變什麼,仿佛“案上魚肉”任人宰割。全文在作者筆墨的渲染之下,顧影自憐的自我安慰慢慢呈現在字裡行間。

狂人日記為什麼名之為狂人(狂人日記為何叫狂人)3

那麼,魯迅為什麼把這篇短文定作《狂人日記》呢?

狂因一

初讀《狂人日記》不明所以,再讀後明知這是“瘋言瘋語”,但卻很欣賞隐藏在文字底下的膽識和真話,這或許是作者魯迅所“狂”之處。

狂因二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相比其他每一個活生生的靈魂來說,狂人他是最幸福最真實的。因為他比他們敢于呐喊,敢于不滿,敢于質疑,敢于瘋狂,敢于擺脫禮教的壓迫,敢于與束縛鬥争;而他們,卻逆來順受,承受着來自禮教的壓力和恐慌。這樣的人,誰敢說他不狂?

狂人日記為什麼名之為狂人(狂人日記為何叫狂人)4

狂因三

魯迅用跳動的文字,借着“狂人”的角色,深入抨擊了人性的醜惡與社會的殘缺。全文所寫的“吃人”真的是存在吃人事實嗎?并不是的,魯迅先生想表達的是:在當時現實社會的壓迫和吞噬下,一點點地将人性逐漸泯滅,主要想說的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社會乃至整個民族,都是露着一層“吃人”性質的外表。

要知道,在1918年這個時期,敢于寫真話、寫真實的人不多,敢于直接揭露社會性質的人更是少之更少。魯迅用“狂人”角色寫出自己心中在别人看來是瘋狂的想法,批評和揭露着這個瘋狂的“吃人”社會。

狂人日記為什麼名之為狂人(狂人日記為何叫狂人)5

狂因四

“将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在魯迅喊出這句話之後,他希望世人能覺醒,想讓世人明白,幾千年的封建道德文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吃人文化思想。但魯迅自己也明白,之所以“狂人”,是因為在自己覺醒的時候,世人卻仍舊“沉睡”在傳統道德的壓迫中,依舊被吃、被迫、被害。此時即使再狂,也無法挑戰根深蒂固的傳統道德。但就算是這樣,他依然冒着“狂人”風險道出了社會實質。

禮教吃人,從來如此,便對麼?

“從來如此,便對麼?”一直是這樣,但以後永遠就隻能這樣了嗎?如果一直都是這樣,這樣是對的麼?這一句話,作為《狂人日記》的文眼,提升了短文的價值。這句話點出了對現實的諷刺,對“人們麻木不仁,隻能苟且偷生,不敢向封建制度發出抵抗”的狀态“恨鐵不成鋼”。

狂人日記為什麼名之為狂人(狂人日記為何叫狂人)6

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魯迅先生和李大钊等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辦報,在筆尖紙張上宣揚新文化、新思想,大膽近似“瘋狂”地抨擊着舊制度和舊思想。

原文中,作者批評了各個社會層級的人們,唯獨贊賞又憐憫孩子。因為,隻有他們最純潔無知的,年幼的他們并不知什麼是思想什麼是制度,也不知在大人生活中所承受的一切原來是封建思想的壓迫。他們不懂得什麼是壓迫,什麼是吃人,沒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天真無知的孩子是新生代,是民族的希望,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希望他們将來能醒悟 “從來如此,是不對的。”

狂人日記為什麼名之為狂人(狂人日記為何叫狂人)7

我們帶着孩子,跟着瘋子——走向光明去。

在《狂人日記》文末,魯迅留下了一句話:“救救孩子……”他曾經說過,瘋子是世人的老師,我們将帶着孩子,跟着瘋子,走向光明。瘋子在《狂人日記》中,不僅是受害者,也是覺悟者;在覺醒之後的瘋子,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戰士,更應該是老師。瘋子以理性的思想,做着“桃李滿天下”的工作,甯願點亮燃燒自己,把光明留給年輕的新生代,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孩子,還是民族的希望。

(圖源網絡,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