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知否》中,盛家的發展速度着實驚人。經過三代人的共同努力,盛家由原先名不見經傳的商賈世家變成了如今的書香門第。上至祖母主君,下到子女丫環,吃穿用度上都很講究。這裡就産生了一個問題,縱使盛紘一路升遷,初到京城時也隻是個小小的五品通判。就憑他那微薄的俸祿,怎麼可能養活一大家子呢?
首先,盛老太爺留下了豐厚的财産,基本可維持盛家的日常開銷。别看盛家祖上不怎麼樣,真要找出幾個能人還是很簡單的。就拿盛老太公來說,由于他抓住了改朝換代的機會,盛家有幸巴結了幾個大官,生意場上更是混得風生水起。此時的盛家也就開始興旺起來了,不僅有錢修祖廟、蓋宗祠,甚至還在宥陽老家建了一座宅邸。
等到了盛老太爺這一代時,盛家還更上一層樓。因為他不僅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功名,做了風流倜傥的探花郎,還有幸迎娶了勇毅侯府的獨女為妻。那時的盛家還是商賈世家,能讓勇毅侯同意女兒下嫁,這更是從側面說明了其家境有多殷實。
後來,盛老太爺雖然寵妾滅妻,但他并不敗家。由于下線比較早,盛老太爺确實留下了不少家産。衆所周知,盛老太太的孩子夭折了,那這些家産自然都被唯一的子嗣盛紘繼承了。說起來,盛家的确是清流門第,但并不清貧。
林噙霜費盡心機嫁給盛紘後,盛紘又擔心她會走自己的老路,便将名下的部分田産和鋪面送給了林噙霜。因此,盛紘并不是白手起家,他是一個标準的“富三代”。縱使官位不高不低,但幾十年的家底還在,維持盛家的日常開銷問題不大。
再者,盛維也是盛家的重要經濟來源。當年盛老太公盡心盡力才創下這份家業,可惜家門不幸才走了點下坡路。無奈之下,盛大太太隻能在盛老太太的幫助下,躲到鄉下維持生活。當然,這樣的苦日子并沒有一直持續下去,盛家又有了中流砥柱。
盛維這人很有商業天賦的,他長大後走上了經商之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不但将大哥敗光的祖産給贖了回來,還創下更輝煌的家業,說他是宥陽首富都不為過。盛維發家緻富後,沒有忘記當年嬸娘相助的恩情。于是,他每年都會給盛家送去各種各樣的禮物表示感謝。
對此,原著中盛紘内心的這段獨白就很耐人尋味了:在盛大太太病危時,自己不能回宥陽探望。看着站在面前的兒女,盛紘心中有了愧疚之意。想起自己和盛維幾十年的兄弟情義,人家每年往自己家一車車地拉銀子、送年貨。如今人家遭遇此等禍事,自己卻隻派了最小的兒女去,着實不像話。
值得注意的是,盛纮的這段獨白将數十年來用作打點的銀子都交代清楚了。想想盛維一車車的往盛紘府裡拉銀子、送年貨的場景,那些物件的價值必定是非常驚人的。哪怕是盛紘,都因為這些錢而對盛維感到愧疚。其實,這正是盛維的高明之處。古代重農不重商,盛維雖然是宥陽首富,但他深知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下。
恰巧,堂弟盛紘就在朝中做官,這完全可以成為盛維在生意場上的助力。朝中有人好辦事,盛維平時不但以感恩為由給盛家拉來一車又一車的銀子。逢年過節,明蘭如蘭等人也能得到不少好處。毫不誇張的說,盛維就是盛紘的錢袋子,源源不斷地給盛紘提供着大量财寶,盛紘怎會有養家的壓力?
最後,“高娶”也間接地減輕了盛紘養家的負擔。還記得在長柏成婚時,海氏的嫁妝綿延不絕地擡進了盛府。要說這海家不愧是名門望族,嫁妝裡光衣料就有幾十大箱子,更别提其他的物件了。就連明蘭都看得目瞪口呆,正如她所說的那樣:“這些東西别說養活嫂嫂,就是大哥哥外加幾個小妾也能衣食無憂了。“
看到明蘭“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房媽媽覺得有些好笑。在空閑之餘,她便給明蘭解釋起了“十裡紅妝”的意思。所謂十裡紅妝,便是娘家把姑娘這輩子要用的銀錢和衣裳什麼的都備齊了,就連壽衣都是有的。這也說明在當時媳婦嫁到婆家,雖說已經是婆家的人,但吃穿用度娘家都已備好了。真算起來,新媳婦進門後是可以不花婆家錢的。
既然海家嫁女都是“十裡紅妝”,勇毅侯府嫁女自然不會低于這個标準。而身為太師嫡女的王大娘子也是是這樣,帶着數不清的嫁妝來到盛家。從劇中給出的鏡頭來看,嫁妝并不局限于金珠珠寶等财物,還有一些田産鋪面莊園等等。這些田莊鋪面交給懂行的人打理,不僅能供養自己吃喝,每年還有不少銀子結餘。
這些豪門之女并不靠婆家來養活自己,而是用她們的嫁妝維持生活,甚至有時還要補貼婆家。而且女兒出嫁時,基本都是母親從自己的嫁妝中挑出一部分作為陪嫁。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大娘子為華蘭和如蘭備嫁時,并未動用盛家多少錢,主要還是自己掏腰包。這也在無形中為盛紘節約了不少開支,養家的負擔自然就輕了不少。
那時的文官都以清廉為榮,盛紘做官期間也是謹言慎行,從不敢過分鋪張浪費。真論起來,整個盛家除了請老師之外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花銷。盛家上下幾十口人,僅憑盛紘那點微薄的俸祿的确不夠。但盛家的家底擺在那,再加上盛維源源不斷的支持,要保證盛家的日常開銷根本不在話下。兒女婚配時,盛老太太和王大娘子多少都能緩解部分壓力,盛紘也無需多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