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站發布的《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網上走紅,并引發社會關注。本期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文學評論家周立民博士,就讀者所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以及視頻的文學屬性,我們與周立民博士進行了一番對話。
Q 新聞晨報·周到:B站是7月25日上午發布的《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B站的公衆号是7月26日中午推送的,你是什麼時候看的?當時看完後第一感覺是什麼?
A 周立民:我是當天中午看到朋友圈裡有人轉,當時自己正好在吃午飯,我就看了。個人感覺作者拍得還是挺好的,這裡面既有人生的軌迹,又有細節;有苦難,卻未沉淪于苦難,很勵志。
Q 新聞晨報·周到:這段視頻總長是11分27秒,算是你最近看過的長視頻了吧?按理說,這麼長的視頻大多數人是沒有耐心看完的?
A 周立民:按說這個視頻挺長的,能有人看到頭不容易啊。大概壓抑已久,大家的心酸都像長江黃河滔滔不絕,活着不易,感同身受吧。
Q 新聞晨報·周到:這個視頻當中有二舅的故事,當然還有作為旁觀者本人的講述,作者說“分享了二舅的故事,讓大家聽了還有點觸動”,在你看來,讓很多人被感動并願意進行分享的原因是什麼?
A 周立民:确實,很多人被視頻感動,我認為首先這是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很多人在故事中看到自己或者是親人或是身邊人的影子。還有,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叙述和表達,貼近了人心。
Q 新聞晨報·周到:我們身邊其實也有很多平凡人的動人故事,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說,我們能從二舅的故事裡面找到什麼?
A 周立民:每個人都會從自身的感受中找到不同的點吧,就我而言,我看到了即便是命運的不公,然而,人倔強生長的力量也是不能被摧毀的。
我也看到很多人尤其是個别“知識分子”對視頻、二舅和拍攝者的各種議論,甚至連什麼歌頌苦難、認同苦難的論調都出來了,更不要說各種什麼做深刻狀的思考了。如前所述,每個人有各自的感受,這很正常,我倒是覺得大家不要總是高高在上的訓導或啟示誰,先做個“普通人”體會一下、感受一下,先調用自己的情感,再操動各種理論,這樣看現實、看人生,也許不是霧裡看花,在泥土裡體會蝼蟻的掙紮,比在雲端更貼切。哪怕要改變命運、改造土地,這也是最基本的出發點。
Q 新聞晨報·周到:有網友這樣評論“平凡但是高貴,這是我今年看過最高級的視頻。真實生活的圖片配上幽默的文案,叙述了二舅的一生,像看了一篇名家的文學短篇小說。”确實,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讨論以視頻作為載體的,以往我們交流更多的是文學作品和書籍,你怎麼看這視頻包含的文學屬性?算不算是一種視頻化文學?
A 周立民:文學關注人生,關注人在時光中的各種姿态和心态,就這一點而言,這個視頻很好地體現了這些。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能夠看到小說、詩歌、散文這樣的直接地文學文本之外,還有很多文學化的視角,這些視角已經默默地融彙在各種藝術表達形式或叙述方式之中,從這個意義而言,文學不僅對人們的審美方式,而且對認識世界、打量人生的方式都是有着巨大的影響的。隻不過有時候人們沒有意識到,因此也就忽略了。
Q 新聞晨報·周到:我這個問題是給文字工作者和内容生産者的。很多時候,我們會沉迷于流量或者10萬 的數字之中,這個視頻對我們今天的文字工作者和内容生産者最大的借鑒意義是什麼?
A 周立民:其他的我談不上,對于作家而言,這個視頻的轟動應該引起他們的思考,我隻覺得他們的作品被很多炫目的叙述方式和太厚的自我意識繭殼包裹得太嚴實了,以緻沒了鮮活的空氣和生機勃勃的長勢。反倒是這麼一個叙述上很簡單的視頻,因與那麼多的人生直接牽扯在一起,而顯得血肉豐滿從而也很有力量。這倒令我想起巴金先生在談到“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是自然,是無技巧”時所說的話:
三十年代我在北平和一個寫文章的朋友談起文學技巧的問題,我們之間有過小小的争論,他說文學作品或者文章能夠流傳下去主要是靠技巧,誰會關心幾百年前人們的生活!我則認為讀者關心的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和主人公的命運,我說,技巧是為内容服務的。——摘自巴金《随想錄•探索之三》
Q 新聞晨報·周到:B站視頻号将《二舅》 稱為視頻版《活着》,也有網友将作者的行文和語言風格和餘華的作品去做對比。我知道,餘華是你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你覺得他們兩人的行文和語言風格有共同性嗎?
A 周立民:有一些共同性,二者都是在講述一個人怎麼“活着”。不同的是——《活着》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是高度集中的文學表達,是一個作家非常自覺的風格化的叙述。而《二舅》作者也并沒有這方面的追求吧,所以内容更樸實、更直接一些,也并沒有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語言,用的基本上還是公共話語;在曆史感和年代意識上,《二舅》顯然也不如《活着》那麼深思熟慮和精心構制。
Q 新聞晨報·周到:作者唐浩7月26日回複網友,“二舅認真的活了半生,我分享了二舅的故事,大家聽了還有點觸動,這三者合起來就是個美好的小故事,美好的故事應該有一個美好的結尾”,你個人怎麼看這個故事的結尾?
A 周立民:結尾的畫面不錯,從文學表達上,反倒覺得一般,想總結什麼和提升、提煉一點什麼,這種表達,限制人們對作品的自由感受和解讀,其實大可不必。故事本身,已經告訴了觀衆想告訴的一切,把“總結”留給觀衆會更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