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怎樣把樂理學好

怎樣把樂理學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21:04:44

怎樣把樂理學好(如何把樂理學會)1

學樂器的人基本上都很愛練歌,但沒多少人喜歡研讀樂理,其實樂理真的沒那麼難,沒那麼無聊…會抗拒樂理,大緻原因有:

1.真的把樂理當作”音樂理論”,完全不去思考如何與實務結合;

2.沒有建立基本系統骨架,雜亂無章研究當然枯燥;

3.奇怪的觀念,會彈就好,學樂理幹嘛…

在讨論之前先來談談「理論」與「實務」的”愛恨情仇”XD,在音樂領域裡,絕對是先有實務才有理論,12平均律、拍值、譜記…等絕對是後來為了系統化而産生的,所以學習音樂理論之前最重要的觀念就是:

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定律。

既然沒有什麼是絕對的,那學幹啥??

理論是一種将實務條列化、規則化、系統化的概念,好處是學習快速方便、有效率,壞處是過于教條易忽略各種情境變化,例如「爵士風格套鼓」的打法,很多教科書明确指出Swing的節奏,但不打Swing就不是爵士樂嗎?其他樂器難道不能有爵士要素嗎?不能融合不同打法另創一種爵士曲味道嗎?

在音樂上從來就沒什麼絕對。

在各行各業,将實務「單純化」隻是為了方便傳授知識,快速學習,建立SOP,然後研究,發展出更多實務可能性。所以才有人說,研究理論的目的是為了突破理論。

我喜歡将理論解釋為「規則」,更貼切「實務精神」,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能了解遊戲規則,那認識它、學習它、研究它會更有效率。比如說我們都知道減肥要運動,但是運動有好多種?該怎麼運動?毛起來蠻幹是否事倍功半?...都是問題?跑步是有氧運動,要執行30分鐘以上才開始消耗熱量,但同時也會減去肌肉,瘦起來沒線條不好看,又因為肌肉能同時燃燒脂肪,所以跑步最好搭配重量訓練…

這些”遊戲規則”是在開始減肥前就能學習的,很多錯誤觀念就可避免。

那什麼是音樂的基本規則?其實純化到最後就是兩件事:

1.音要準(彈什麼音)

2.拍子要對(拍值要在正确的時間點出現)

白話說,就是「不走音、不跑拍」,整個音樂理論系統雖然龐大,發展複雜,但回到原點就是「音」跟「節奏」。

音程和弦也是依據音的概念發展

怎樣把樂理學好(如何把樂理學會)2

回到前述的三點來讨論:

一. 如果妳始終把理論當"理論"學,當然學起來沒意義。不管你正在學什麼樂理,請把兩句黃金前提複誦一次。

1.為什麼?

2.怎麼用?

比如順階和弦為什麼是那七個和弦?因為它是依據調性音階編排,為了吻合該調風格,使用這七組和弦最适當、安全。這就是我說的不要死背,要知道"為什麼"。

那"怎麼用"呢?比如你可以用這七組和弦抓歌的級數進行,原則上曲子不要太複雜,抓個7成不是問題。對音感不好必須慢慢聽、慢慢試的人來說不是一大福音嗎。

所以當你學習到任何觀念,都去思考這兩個問題,就不會覺得沒意義了…例如:

平行調?用在哪?在歌曲裡會表達什麼情緒...?

挂留和弦?用在哪?在和弦裡是什麼感覺...?

調式音階?用在哪?在旋律可以如何應用...?

想想,若老師在上這些無聊課題時,

你都能知道怎麼融入在你偉大的創作...

那每上一次課,就增加一把武器可以作戰,豈不很棒!!

怎樣把樂理學好(如何把樂理學會)3

二. 學樂理前先建構知識骨架。

理論發展常常一不小心就擴散太多,易于紙上談兵,雜亂無章,一些樂理書講的東西太繁瑣,東一塊西一塊,當然看不懂…

所以要先回到基本面,把簡單主概念弄懂,

學習更複雜的東西時才知道是哪一塊在衍伸。

現在是網絡學習時代,傳統的照單全收師徒制漸漸式微,很多延伸的血肉學問可以在網絡學習,但前提是你要先有骨架知識才能好吸收。

三.真的不學樂理會怎樣?

其實是不會怎樣,很多音樂家,創作藍調/爵士的黑人也不會樂理,他們僅靠口耳傳遞,感官捕捉學習…但你試想一個問題,我們在學習中文時并沒有文法的概念,外國人學習中文卻有,英文反之(老外也不知道什麼是文法),那是我們從小耳濡目染,用生活、日常對話不斷來回練習學成,除非你有辦法把音樂融入你所有的日常生活,每天都在Jam、都在玩、都在練習、使用…不然透過樂理的學習還是相對有效率的(尤其初期)。

第二種情況是,你是天才!你内含的基因生下來就是音感好、節奏感好,我真的看過這種人,他們可以完全跳過樂理這階段直接進入音樂狀态。

(很多黑人好像一生下來就會音樂一樣...唉,羨慕阿~)

怎樣把樂理學好(如何把樂理學會)4

那到底學樂理真正的意義跟好處是…?

一.溝通。

懂得越多音樂字彙、語法、視譜能力,

你與其他音樂家就有共通語言…例如:

「耶~你那個第三級和弦幫我加個五度音看看會不會太怪」

在這繁忙的時代,做音樂的效率很重要!

二. 編曲、創作。

樂理真正能發揮效用,就是在要完成一首創作時。你要知道用什麼調、什麼和弦、什麼節奏…添加什麼音讓它感覺更圈圈、叉叉…比如你要營造一首歌未完、有變化的詭谲氣氛,

可以不在終止式回到主和弦,例如C改成Cm7,雖然這和弦并不在「順階和弦」裡面,但1、5音級相同,所以可視為一種「替代關系」,大3度改成小3度哀愁感自然加強,但不影響整首歌的和弦晉級。至于7級音理論上應該是大七7,但改成小7,原因除了小7較有悲傷感外,主要是CmM7這和”走音感強烈”。

當然,若你認為大調味道必須貫穿全曲,又想增加刺激感,大3可以維持,7度改成小7就好,很多藍調爵士不就這樣玩嗎!

一個小小的尾奏,蘊含了如此有趣的理論...

你懂得越多,就可以玩得越大,玩得越大...

你的音樂能量就可持續爆發!很多初學者在音樂上碰到創作的問題,其實都可以透過樂理解決…調式音階怎麼編Solo?Funk節奏怎麼刷?挂留和弦放在哪?關系轉調怎麼表現?隻要你好好認識樂理,很多疑惑就能一一解決。

(PS:感性創作是一種好方法,這裡主要講樂理,故不提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