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logo這件事上,不得不服麥當勞。
麥當勞極具視覺辨識度的“M”标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問題來了:當擺在餐廳前的“M”轉移到公園或是沙灘這樣的場所裡,成為一個巨型秋千,你還認識它嗎?
01近日,麥當勞聯合Leo Burnett将自家logo做成秋千,擺放到了迪拜的多處公共空間内,說是為幫助大人們暫時忘卻瑣碎生活的煩惱,找回丢失的童心和質樸的快樂。
當日常休閑生活場所裡,忽然出現一個顔色鮮亮的大秋千,誰能忍住不去晃一晃呢?
更何況,那個秋千還是出自麥當勞之手。
與其他品牌對待logo時候小心翼翼的态度不同,麥當勞總是樂于充分利用自家logo,恨不得要把logo玩出花。
2018年婦女節,為向女性緻意,麥當勞将logo的“M”直接翻轉成了Woman的首字母“W”。
2020年3月,麥當勞在其巴西的社交平台主頁上悄悄更換了頭像:新頭像直接把“M”拆分成了兩個“N”,還附有暖心配文“分開一會兒,永遠在一起”。
目的顯而易見:疫情之下,呼籲人們在日常社交時候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同樣将營銷目光聚焦于品牌logo,頻頻在logo上大做文章的還有喜茶。
“Heygirls!夏日清甜女團,7.8出道!”7月6日,喜茶忽然發了這麼條乍看之下讓人多少有些摸不着頭腦的消息。
什麼女團?
什麼出道?
喜茶去當選秀節目贊助商了?
再一細看配圖,原來喜茶又玩起了自家logo。喜茶logo原本是個鍋蓋頭的小男孩,而這一次,“小男孩”搖身一變成了睫毛彎彎即将出道的“女團成員”。之所以會忽然改變logo畫風,是為配合與彩妝品牌3CE新的聯名系列。
這已經不是喜茶第一次在跨界合作時候,給logo變裝。
前不久,喜茶牽手古裝熱播劇《夢華錄》,怒刷了一波存在感。當時為給聯名系列宣傳造勢,喜茶還玩起一人分飾兩角,透過對logo服裝與發型的打造,增強品牌與劇集的融合度,提升消費者場景代入感。
02Logo承載着品牌文化與價值,是企業軟性核心資産之一,所以正如品牌君前文提到的,多數品牌對待logo的态度都極為謹慎,一般不會輕易更改。
哪怕真需要改,也會優先選擇以調整細節方式進行視覺優化,鮮少有品牌會對logo“大刀闊斧”。
《超級符号就是超級創意》中提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五大感覺都可以構建品牌的符号系統,其中視覺符号不僅是品牌标志,更是産品設計的重要元素。
符号的意義在于降低品牌被發現和被記住的成本。
不需要麥當勞多做宣傳,不需要喜茶反複強調,一看到帶有“M”和“小男孩”标志的産品,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麥當勞與喜茶,這就是視覺符号在發揮作用。
為擴大視覺符号的傳播力,讓更多圈層受衆認識到自家的logo,品牌們往往會耗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去做認知傳播。
這就是多數品牌比起在logo上做文章,更願意讓logo“十年如一日”的原因所在。
它們擔心,一旦logo發生變化,此前對logo做的認知傳播就會化為泡影,擔心消費者無法與新logo成功相認,進而對品牌産生負面影響。
03難道喜茶就不擔心嗎?
難道麥當勞就不擔心嗎?
為何哪怕logo營銷存在明顯風險,它們依然樂此不疲?
底層邏輯其實很簡單:麥當勞們已經不需要用logo這個單一的視覺标志去證明“我是我”。
它有足夠的底氣與實力相信,哪怕在符号上做出改變,其與消費者間溝通的橋梁也不會消失。畢竟,咖位在那擺着。
另一方面,硬币總有兩面。Logo營銷并非隻有風險,好處也不少。
其一,正因為大家都知道logo對品牌而言有多重要、知道多數情況下品牌是不願意“改頭換面”的,所以當有品牌在logo上做文章時,不免會多看兩眼。
好奇心會引發探索欲,探索欲會帶來觀點的博弈,進而刺激流量增長。換logo,毫無疑問是低成本獲取流量的一條“捷徑”。
其二,“改變”本身就是一種信息的釋放。對logo的一次次創意改造,實際上也是品牌們在一次次告訴消費者,其具備極強的可塑性,并非一成不變,它有成為消費者任何期待模樣的可能性。
其三,當logo成為一種傳播道具,它就被賦予了話題性,也就不再隻是一個“臉面”,而是真真實實可以讓品牌與消費者拉近距離、玩到一起的流量密碼。
别小看logo,能量大着呢。
别小看麥當勞們,小心思多着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