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蒸汽波其實是很早之前就寫的一些文字,但是接觸的時間比較靠後。
而今篇講到的風格是我在大學時期後期很喜歡的一個風格——後搖。
其實當時也是讀大學時期在武漢某某很出名的打口聖地,掏到的一張日本後搖樂團MONO的《Walking Cloud and Deep Red Sky, Flag Fluttered and the Sun Shined》開始的,名字真的長。。。我記得當時自己對于搖滾是相當的熱衷,畢竟彈吉他,尤其是接觸電吉他之後,基本上男孩子都會投奔搖滾吧。那時候老闆推薦說,這個很搖滾,然後我看封面也不錯,就買了。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後搖,心裡面想,這什麼玩意兒,沒有唱,裡面就隻有吉他貝斯鼓鍵盤還有一些特效,呼呼呼呼的感覺。尤其是剛開始,就是一種很安靜的氛圍。這也叫搖滾??不過嘛,我目标是音樂制作,還是得什麼都能接受才行,就繼續聽下去,漸漸地音樂的層次越來越深,越來越厚實,就好像要把人吸進去地獄一樣。我突然覺得我太喜歡這種感覺了。直到現在,都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風格之一。
後搖,按照定義來說,全名是後現代搖滾(Post-Rock),是在搖滾音樂進入90年代以後興起的,我記得是起源是在美國芝加哥,最開始其實名字不是這個,因為後搖基本上都是搖滾樂隊的常配樂器演奏的,但是沒有人聲,聽起來像純音樂,但是本來就有pure music了,這個風格又跟我們常聽到的純音樂有區别。于是叫了“Instrument Rock”
Post Rock一詞最初是由Simon Reynolds在描述Bark Psychosis受到Talk Talk樂隊影響的氛圍音樂實驗時使用,結果該詞被應用于稱呼那些不曾歸類的從勇于打破既定傳統的樂隊。在我個人看來,這個詞用得特别有意思。大家意會吧,我講不出來。
音樂形式其實主要就是搖滾樂隊配置,然後做出氛圍形式的音樂,但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音樂的形式,其實非常脫離常規的搖滾,沒有主唱,沒有一個特别特别鮮明的主題,音樂聽起來更像是一個伴奏,但是又有着像搖滾風格的副旋律主題一樣的内容。就是說,其實裡面還是有着一個隐晦的主題,聽得到,但是又不是很突出。
再一個,後搖為什麼叫後現代,大家都知道後現代的概念是打破傳統,打破規則的一種叛逆。後搖剛好就是這麼一個存在,一種去中心化的風格,沒有主題了,放飛你的大腦去跟随音樂的氛圍以及感覺,去随意地拼湊畫面。我覺得這個也是後搖最吸引我的地方。用我們工作室一同事的話說,就是,後搖非常的“禅”。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特别适合腦洞大的人。
那麼最後推薦我覺得很不錯的兩個後搖團,一個是剛才說到的日本的 MONO。他們的是非常大氣磅礴的禅意,感受是,最開始讓你舒服躺着,然後一點點地把你抽進無底的深淵的感覺。結束之後,整個人都會有種解放了的暢快。
另外還要推薦一個我也非常喜歡的國内團,文雀。他們的作品也是禅意滿滿。很耐聽。歌曲的感受是,一種悠悠的,清爽的磅礴。相對比較舒服,即使有躁動的段落,但是還是會感到頭頂是一片藍藍天空的感覺。。
由于都是主觀的想法,有什麼不對的,大家可以在評論區随便提意見,提感想,有錯的地方我會吸收,如果是純粹喜惡的想法,意見接受,但是你怎麼想關我屁事。就這樣。
最後給大家提一提,往後我會不定期,按照我自己的主觀去介紹一些音樂風格,并且推薦一兩首我主觀覺得比較純的特别主觀喜歡的該風格的歌曲或者專輯。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大家随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