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放眼全球,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是被一條河流隔開的,比如我國和俄羅斯的部分邊界、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邊界、坦桑尼亞和剛果的邊界等。因為距離隔得不是很遠,再加上相互交流比較頻繁,因此雙方經濟水平往往也不會相差太大。然而有一對歐洲國家就不是這樣,兩國乃是隔河相望的鄰居,發展現狀卻有着天壤之别,“哥哥”已經成為準發達國家,“弟弟”卻依然窮困潦倒。
▲普魯特河
這對兄弟國家就是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兩國之間隔着的河叫做普魯特河,是歐洲著名河流多瑙河的一個支流,綿延數百公裡。這條河流在流經羅馬尼亞地區時,将羅馬尼亞地區一分為二,分成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其中羅馬尼亞在西岸,摩爾多瓦則在東岸。羅馬尼亞國土面積達24萬平方公裡,人口近2000萬,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在2012年還被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列為準發達國家,是東歐地區最發達國家之一。與之相比,摩爾多瓦的國土面積僅有3萬平方公裡,相當于羅馬尼亞的八分之一,人口不到360萬,人均GDP才1900多美元,不僅在歐洲墊底,甚至低于越南(該國2016年人均GDP為2186美元)。
▲地圖上的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
曆史上,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曾經屬于同一個國家,算是同宗同源、同文同種的親兄弟。不過在近代,俄羅斯逐漸占領普魯特河東部區域,後來扶持成立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在蘇聯解體之後,摩爾多瓦一直保持着相對獨立的發展狀态。可以說,這是摩爾多瓦貧窮的原因之一,然而身為一個歐洲國家,富裕程度卻還不如越南,那麼肯定還有其他原因。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凱旋門
從農業方面來說,摩爾多瓦除甜菜和油菜之外,幾乎就沒有拿得出手的農産品。雖然摩爾多瓦的葡萄酒向全球出口,但是利潤幾乎都被中間商賺走了,在國際上能賣出上千歐元高價的酒,在摩爾多瓦當地進貨時隻要十幾歐元到幾十歐元一瓶,幾乎就是成本價。從工業方面來說,摩爾多瓦也沒什麼高技術含量的加工制造業,基本都以輕工業為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榨糖和榨油,然而由于工業标準太低、生産環境惡劣,生産出來的油品和砂糖隻有少部分能夠達到歐盟标準從而銷往羅馬尼亞,其他的隻能内部解決或賣給其他發展中國家。
▲摩爾多瓦村莊農婦
在教育方面,摩爾多瓦至今非常落後,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各年齡段的入學率都創下了歐洲最低水平。這一現象的産生并非全怪家長不重視教育,是因為父母實在沒錢供他們讀書,因此學生們隻能放棄學業去打工。當然,與貧窮相依為伴的往往還有貪腐,因為日子實在太過艱難,所以隻要有職權可以利用,人們就會想盡辦法為自己謀取利益。據一些前往摩爾多瓦旅遊的人說,在街頭隻要見到警察就要盡快走遠,因為他們很可能會找外國人收取名目繁多的保護費。
▲節日巡遊中的羅馬尼亞人
對于摩爾多瓦的遭遇,羅馬尼亞作為兄弟國自然看不下去,甚至還想過像德國那樣實現統一,摩爾多瓦對此也充滿興趣。然而對于摩爾多瓦并入羅馬尼亞一事,俄羅斯表示強烈反對,因為摩爾多瓦雖然窮得叮當響,但它卻是俄羅斯南下地中海的跳闆,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迫于俄羅斯方面的壓力,羅馬尼亞無奈之下隻能放任摩爾多瓦不管,眼睜睜看着這個兄弟國繼續過着望不到頭的苦日子。
參考文獻:
《列國志:摩爾多瓦》《列國志:羅馬尼亞》
趣觀曆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曆史。
歡迎加入世界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開拓眼界、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獲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