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窮而不失其志?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愠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君子固窮而不失其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愠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上文出自《論語·衛靈公》。意思是孔子在陳國被圍困斷了糧,跟随的人都餓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憤憤不平地見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有困頓的時候嗎?”可能當時的情景是想孔子變通一下,不要去拜見楚國大使,向陳國大夫屈服。但是孔子說:“君子之道就是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即使窮途末路也不改變,不像小人,小人審時度勢,沒有原則,叛變求饒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貪生怕死,苟且偷生,非君子所為。”
在這裡,“窮”不是指貧窮,缺錢,而是與“達”對應,是處于困境中的意思。雖然貧窮往往讓人陷入困境,但是有時候陷入困境并非僅僅因為貧窮,還有其它的原因。比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遭遇暴雨,未能按時到達目的地,陷入窮途。
君子陷入窮途,怎麼辦?按照孔子的思想,那就是依然堅守原則。陳勝吳廣如果按照君子的原則行事,就應該乖乖去報道,接受處罰,要殺要剮,都要聽從上級的命令。所以,按照孔子的思想,陳勝吳廣就是小人,大澤鄉起義就是小人的胡作非為,應該批判和鎮壓。
由此可見,君子之道,實在是窮途末路,沒有幾個人會選擇末路去走。所以,儒家君子大多數都是表面君子,實為僞君子。這就是儒家緻命的軟肋。标準太高,多數人做不到,連喊口号的人自己也做不到,這就顯得虛僞了。
當然,也是有人做到的,隻是代價太大了。
方孝孺是明朝朱元璋時期的大儒。自幼聰明好學,長大後拜大儒宋濂為師。宋濂就是語文課裡《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朱元璋死,傳位給孫子建文帝朱允炆,燕王朱棣不服,揮軍南下攻打南京。方孝孺支持建文帝為正統,讨伐燕王的诏書檄文皆出自方孝孺之手。然而,天道之下,誰為正統?不是靠道德文章來判定,而是由戰争勝利者來判定。
建文四年,燕王攻入南京,文武百官多見風使舵,投降燕王。但是方孝孺謹守君子之道,拒不投降,決心殺身成仁。朱棣打算讓他草拟即位诏書,他直接拒絕。朱棣問他不怕株連九族,他回答不就是九族嘛!十族又何妨。結果朱棣氣極敗壞,果真殺他十族。本來隻有九族,把他學生也算上一族,八九百人被殺,方孝孺被淩遲,時年四十六歲。嗚乎哀哉!君子之道,果真就是自取滅亡啊!
然而,人生自古誰無死,死後的世界未必不美好,在我内心裡,對方孝孺是很欽佩的,對朱棣是滿滿的鄙視。
時過境遷,君子的原則随時代改變,陳王奮起揮黃钺,被批判,被歌頌,被淡化。而方孝孺的堅守也可能被解讀為對家人學生的不負責任。君子固窮,但是君子也有家人,家人們是否能理解,是否願意和你一起固窮呢?
往事越千年,生活太艱難。
本來無一物,處處惹塵埃。
天道不可測,世人皆自擾。
濁酒喜相逢,今朝要喝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