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裡的故事?數學上有些題經常被诟病,比如:一個蓄水池,如果隻打開進水管需要15分鐘将水池注滿,若隻打開出水管需要20分鐘将水池中的水完全放出,問同時打開出水管和進水管,需要多少時間将水池灌滿?,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數學裡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數學上有些題經常被诟病,比如:一個蓄水池,如果隻打開進水管需要15分鐘将水池注滿,若隻打開出水管需要20分鐘将水池中的水完全放出,問同時打開出水管和進水管,需要多少時間将水池灌滿?
很多人都會說,世間哪有這樣的事,一邊進水,一邊還放水。的确,如果這樣看這道題,可能真會看出問題,卻不知數學研究的是一類問題,有着高度的抽象性。
如果想讓大家接受這樣的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講故事,把數學故事化。試想今天誰沒有這樣的經曆:一邊給手機充電,一邊用手機,而且還時刻關心着什麼時候能充滿電。當然,生活中類似進水出水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水庫的來水和放水、商場裡人員的進進出出等。當講出這些故事後,我們再來看這個進水出水的問題,其實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可見,當數學遇上了故事,可以發生很多故事。這就如同陳壽的《三國志》,被羅貫中講成了《三國演義》後,那段短暫的曆史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其中人物故事随便哪個人都能講出幾段。同樣在數學學習中,許多數學題、數學概念、數學方法、公式定理、約定規律等,其實也可以不同程度故事化,從而讓數學變得更具體、更通俗易懂。當抽象的數學變身為一個個故事,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歎:數學多少事,盡在故事中。
當然,數學能故事化,故事也能數學化。學生常聽的一些經典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也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講。比如豬八戒吃西瓜、龜兔賽跑、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蝸牛爬井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用數學來講,也是别有一番風味。
比如經典的“龜兔賽跑”,就可以這樣用數學來講:
“烏龜和兔子比賽的場地,是從第一棵樹到最後一棵樹這麼長。比賽開始了,兔子跑得快,有點驕傲,就在一棵樹下睡覺了,那兔子跑了全長的幾分之幾就開始睡覺的呢?”
“一共8棵樹,跑過了4棵,我想是跑了全長的4/8就開始睡覺的。”
“我不同意,8棵樹把全長平均分成了7份,借助樹與樹之間的間隔來思考,我認為是全長的3/7。”
“我也認為是全長的3/7,全長平均分成了7 份,兔子跑過的距離相當于其中的3份。”
“那現在這個故事可以怎樣講?”
“兔子跑了全長的3/7就開始睡覺了,而此時烏龜隻跑了全長的1/7。烏龜跑呀跑呀,一會兒就跑了全長的2/7、3/7……”
“現在烏龜跑到哪裡了,快來喊醒兔子吧!”
“兔子、兔子,快醒醒,烏龜已經跑到全長的6/7了。”
“兔子、兔子,快醒醒,烏龜隻剩全長的1/7了。”
“兔子被同學們喊醒了,開始追烏龜了,可是結果怎樣了?”
“烏龜跑到終點了,跑了全長的7/7,而兔子隻跑了全長的6/7。”
……
這樣用分數來對故事進行定量刻畫,龜兔賽跑講起來就更準确、更精彩了。當然結合不同的數學内容,同樣的“龜兔賽跑”還會有不同的講法,一樣都能講出數學的精彩。而且這樣把故事數學化後,也讓學生在講故事中看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其實,無論數學故事化,還是故事數學化,都是為了在數學與故事之間架起橋梁,拉近數學與故事的距離,讓數學走進故事,讓故事成就數學。而有了這樣的橋梁,相信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會走得更好、行得更遠。
故事數學化與數學故事化,看似是故事與數學之間來回切換,實際上是在相互轉化中互相成全,讓定量刻畫與定性描述得“化”,讓具體形象與抽象概括得“化”,讓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得“化”。而隻有當這種“化”越發自如,無須分清彼此,才真正已入化境。有了這種意識,再去看數學上的那些題,又或是那些學習内容,都将是數學與故事的最美邂逅。
彼時,數學與故事,化作一江水。
(作者系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數學特級教師)
《中國教師報》2022年04月13日第7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