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長期需要制作PPT的職場人,相信對iSlide插件不會陌生。這是一款包含了大量模闆、圖片、圖标、圖表資源以及衆多排版功能的PPT插件,可以大大提高我們制作PPT的效率。
如果是從零開始制作一份PPT,我們可以先從插件的「主題庫」中挑選一款合适的主題:
稍等片刻之後,插件就會打開一個全新的PPT文檔,包含了封面、目錄、正文、封底等頁面的設計。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在這份PPT上做具體的内容創作了:
不過,有些時候,我們手裡其實是有一份PPT初稿的,又或是同事朋友發來「麻煩我們美化一下」的PPT原稿。如果說使用iSlide的「主題庫」是生成一份新文檔的話,要想美化原來這份醜PPT,是不是就隻能一次次的從原來的文檔中複制文字内容到新文檔裡呢?如何才能快速地把舊内容轉移到從iSlide下載的模闆裡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Office裡的很多操作,普通人都弄錯了順序在Office的使用過程中,有很多涉及到「内容」和「表達形式」的操作,大部分人都弄錯了順序,他們總喜歡先完成内容,再調整表達形式(格式)。
例如在Word裡,正統操作應該先指定好不同級别的标題和内容(大綱級别),以及各自對應的格式(樣式和多級列表),然後再輸入文字内容。這樣不管是格式還是編号,輸入完成,直接就是我們想要的樣子,将來如果要批量調整也容易得多:
Word中的「樣式」功能
但更多的人,是先輸入完所有的文字,再逐一去找哪些地方是小标題,需要加粗、改字體,哪些地方的「1、2、3、4」應該改成「(1)(2)(3)(4)」,浪費了很多時間去做二次調整。
又比如在PPT裡,正統的操作應該先制作出一個母版,設置好主題字體、主題顔色,然後再開始設計内容。這樣後續每一頁的标題、正文,都不用反複去設置字體字号顔色。
PPT中的「母版視圖」
但更多的人,根本沒有這個意識,甚至和頭條的發文助手一樣,不知道「母版」和「模闆」有啥區别:
所以,當他們一手拿着一份沒有内容的PPT模闆,另一手拿着一份有内容但是很醜的PPT時,想到的辦法自然就是從那份很醜的PPT裡複制出來内容,粘貼到PPT模闆裡了——難道還有别的辦法嗎?
「把内容複制粘貼到PPT模闆裡」,也反了嗎?是的,也反了。
這個方法是以模闆為主體去「裝内容」,而更快的方法是把那份很醜的PPT裡的表達形式原地更新為PPT模闆所采用的表達形式,這才叫「套模闆」。下面來看具體操作。
1、在從iSlide下載的模闆PPT裡,點開「設計」選項卡的「主題」下拉菜單,選擇「保存當前主題」:
2、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命名當前主題名稱,然後保存:
3、此時再點開「主題」下拉菜單,就會發現,這個iSlide的模闆,已經被存到了PPT的自定義主題庫中:
4、打開那份需要套模闆的PPT,如果它的比例是4:3的話,還需要在「幻燈片大小」這裡調整一下比例:
調整好之後,點開「主題」下拉菜單,選擇我們剛剛保存的「學術風主題」進行套用:
5、因為「主題字體」功能無法對那些手動指定了字體的文本框生效,所以我們需要強制統一PPT裡的字體。
在iSlide插件中選擇「一鍵優化-統一字體」,把所有文字都統一為「微軟雅黑」:
統一後的效果:
6、分頁面指定不同的版式。如當前的封面頁,右鍵縮略圖後選擇标題幻燈片版式,并删除多餘的圖片:
調整後:
7、可以看到,當前的效果與模闆的效果有一定區别,這其實也是由于模闆制作過程中的一些不規範引起的,我們可以手動修正一下,比如用格式刷從模闆标題把格式刷過來,再調整位置、複制粘貼橫線裝飾。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在強調規範化的原因。如果制作規範,這些多餘的操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完成後的效果:
用類似的操作,把原稿中的每一頁都先指定為對應的版式,然後再對内容進行微調,必要時插入圖示庫中的圖示對圖片進行重新排版。
很快就能把整套PPT修改完畢:
對比下原稿,是不是差别很大呢?
我是Jesse,「悟空問答」科技問答專家、優質科技領域創作者,《和秋葉一起學PPT》圖書作者。關注我,到我主頁查看更多Office技巧,讓你的工作變得更輕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