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征兆須警惕。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憂子攝
進入冬季,天氣變化明顯,心腦血管疾病也進入了高發期。對中風、心梗發生前出現的征兆提高警惕,了解急救知識,人人有責。
38歲男子車裡午睡中風
“卒中地圖”救他一命
近日,38歲的殷先生中午午休在辦公室睡不着,就回到車裡睡了一會兒。不料睡醒後去上洗手間,竟發現右手使不上勁,連拉鍊都拉不上,走路一拖一拖的,他連忙讓同事開車送他到附近的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下稱“南醫三院”)。急診科醫生經過詢問,考慮腦卒中的可能性極大,立即請卒中中心醫生會診。通過卒中綠色通道一站式溶栓取栓,術後殷先生已康複。
壯男午後突然中風
半小時後緊急取栓成功
據接診醫生回憶,到醫院時,距離殷先生發病已有半小時,當時他的右側下肢已經沒法動彈,說話隻能說單個的詞語。最短時間内完成頭顱CT掃描,排除腦出血後,接診醫生立即給予藥物溶栓,同時進行CT血管造影,發現有大血管閉塞,在繼續給藥溶栓的同時,馬上轉送介入搶救室,啟動急性腦梗死的動脈取栓流程。
經家屬同意後,南醫三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理金團隊為其取栓。成功取栓後,殷先生在麻醉恢複後就可以開口講話了,右側肢體也慢慢能活動了。經曆了生死一線,他心情複雜,忽然放聲哭了出來。“醫生救了我一命!”目前殷先生手部的精細活動也恢複了,能正常行走,寫字也沒問題,已準備出院。
中風年齡“提前”
45歲以上建議檢查腦血管
據了解,殷先生是管理人員,工作繁忙,平時睡得晚,性格急躁,有高血壓病史。
中風目前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拼事業,過度勞累,熬夜奔波,情緒過于緊張激動等都可能會誘發腦中風,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腦血管問題,或家中有親人得過腦中風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更容易中招。
黃理金建議,45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年體檢時,加上腦血管功能的相關檢測,有助于在出現症狀前,及時發現腦血管病。如做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看看有沒有頸動脈狹窄或斑塊;做頭頸部磁共振血管成像,則能夠整體詳細地評估血管的狀況等。年輕人如果診斷為高血壓,經常熬夜的話,也應該每年篩查腦卒中風險。若有一些異常指标,早發現早處理,可以防中風發生。
當中風征兆出現
搶救時機很重要
當出現言語不清,肢體無力等情況時,往往提示是中風的征兆,應立即撥打120。黃理金說,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首要任務是再通血管、恢複血流,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發病4.5小時内靜脈給予溶栓藥或24小時内動脈取栓介入治療。越早疏通被堵塞的血管,患者康複的概率越高。搶救的最佳時機常常在等待症狀是否會減輕或消失的過程中錯過,造成終身遺憾。(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陳曉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