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重點知識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重點知識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5-18 02:35:31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重點知識?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一、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二、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三、理解詩義【注釋】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長:一直,老是達:到況乃:何況是未休兵:戰争還沒有結束【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四、古詩主題杜甫的詩也代表了苦難中的老百姓的想法,他的這首詩體現了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懷,對朋友的關心,對戰争的控訴《長沙過賈誼宅》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三年谪宦此栖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一、作者簡介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禦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谪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随州刺史,世稱劉随州二、創作背景 此詩的内容,與作者的遷谪生涯有關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谪”詩當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谪來到長沙的時候,詩人隻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慨萬千,而吟詠出這首律詩三、理解詩義【注釋】賈誼:西漢文帝時政治家、文學家後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長沙有其故址谪宦:貶官栖遲:淹留像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賈誼長沙舊屬楚地,故有此稱一作“楚國”獨:一作“漸”漢文:指漢文帝搖落處:一作“正搖落”【譯文】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我在秋草中尋覓人迹不在,寒林裡空見夕陽緩緩斜傾漢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無意憑吊有誰知情?寂寞冷落深山裡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天涯飄零?四、古詩主題本詩借古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強烈的控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一、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谥号“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骈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轼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二、創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派人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宮侍奉,韓愈上書勸谏,觸怒皇帝,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隻身一人,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妻兒還沒有跟上來,隻有他的侄孫子跟了上來,所以他寫下這首詩三、理解詩義【注釋】左遷:降職,貶官,指作者被貶到潮州藍關:在藍田縣南湘:韓愈的侄孫韓湘,字北渚,韓愈之侄,韓老成的長子,長慶三年(823年)進士,任大理丞韓湘此時27歲,尚未登科第,遠道趕來從韓愈南遷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論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稱天有九層,第九層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确數“欲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豈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殘年:顧惜晚年的生命聖明:指皇帝秦嶺:在藍田縣内東南“雪擁”句:立馬藍關,大雪阻攔,前路艱危,心中感慨萬分擁:阻塞藍關:藍田關,今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馬不前: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汝(rǔ):你,指韓湘應有意: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韓湘交待後事瘴(zhàng)江:指嶺南瘴氣彌漫的江流瘴江邊:指貶所潮州潮陽:今廣東潮州潮安區【譯文】早晨我把一封谏書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回頭望長安,看到的隻是浮雲隔斷的終南山,家又在哪裡?立馬藍關,積雪擁塞,連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遠道而來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氣彌漫的江流邊把我的屍骨收清四、古詩主題這首詩融叙事、寫景、抒情于一爐,語言明快,風格沉郁表達了詩人不惜殘年為皇帝“除弊事”的決心和老而彌堅的氣概,但一封奏疏竟然獲罪,也流露出詩人的怨憤之情《商山早行》商山早行 溫庭筠晨起動征铎,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驿牆因思杜陵夢,凫雁滿回塘一、作者簡介 溫庭筠(yún)(約812——約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羁,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隐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并稱“溫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金奁集》等二、創作背景 這首詩準确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夏承焘《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道出商山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一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之情在所不免三、理解詩義【注釋】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陝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交彙處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裡 ⑵動征铎:震動出行的鈴铛征铎:車行時懸挂在馬頸上的鈴铛铎:大鈴⑶槲(hú):陝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芽時才落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地特色⑷枳花明驿牆:個别版本(如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作“枳花照驿牆”,有人認為“照”是錯誤的(見《枳花明驿牆——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指瑕》)明:使……明豔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驿(yì)牆:驿站的牆壁驿: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豔地開放在驿站牆邊⑸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陝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築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裡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這句意思是說:因而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⑹凫(fú)雁:凫,野鴨;雁,一種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飛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⑺回塘:岸邊彎曲的湖塘【譯文】黎明破曉起身,套子駕車鈴聲叮當踏上遙遙征途,遊子不禁思念故鄉殘月高挂蒼穹,村野客店雞鳴聲聲;闆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槲樹枯葉飄落,悄然鋪滿靜寂山路;枳樹白花綻放,映亮原本暗淡店牆令我觸景傷情,不由想起歸鄉之夢遙想野鴨大雁,早已擠滿曲岸湖塘 四、古詩主題 《商山早行》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重點知識?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重點知識(部編版九年級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誦讀)1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重點知識

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一、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二、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三、理解詩義【注釋】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長:一直,老是。達:到。況乃:何況是。未休兵:戰争還沒有結束。【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四、古詩主題杜甫的詩也代表了苦難中的老百姓的想法,他的這首詩體現了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懷,對朋友的關心,對戰争的控訴。《長沙過賈誼宅》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三年谪宦此栖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一、作者簡介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禦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谪。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随州刺史,世稱劉随州。二、創作背景 此詩的内容,與作者的遷谪生涯有關。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谪”。詩當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谪來到長沙的時候,詩人隻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慨萬千,而吟詠出這首律詩。三、理解詩義【注釋】賈誼:西漢文帝時政治家、文學家。後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長沙有其故址。谪宦:貶官。栖遲:淹留。像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賈誼。長沙舊屬楚地,故有此稱。一作“楚國”。獨:一作“漸”。漢文:指漢文帝。搖落處:一作“正搖落”。【譯文】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我在秋草中尋覓人迹不在,寒林裡空見夕陽緩緩斜傾。漢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無意憑吊有誰知情?寂寞冷落深山裡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天涯飄零?四、古詩主題本詩借古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強烈的控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一、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谥号“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骈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轼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二、創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派人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宮侍奉,韓愈上書勸谏,觸怒皇帝,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隻身一人,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妻兒還沒有跟上來,隻有他的侄孫子跟了上來,所以他寫下這首詩。三、理解詩義【注釋】左遷:降職,貶官,指作者被貶到潮州。藍關:在藍田縣南。湘:韓愈的侄孫韓湘,字北渚,韓愈之侄,韓老成的長子,長慶三年(823年)進士,任大理丞。韓湘此時27歲,尚未登科第,遠道趕來從韓愈南遷。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論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稱天有九層,第九層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确數。“欲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豈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殘年:顧惜晚年的生命。聖明:指皇帝。秦嶺:在藍田縣内東南。“雪擁”句:立馬藍關,大雪阻攔,前路艱危,心中感慨萬分。擁:阻塞。藍關:藍田關,今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馬不前: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汝(rǔ):你,指韓湘。應有意: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韓湘交待後事。瘴(zhàng)江:指嶺南瘴氣彌漫的江流。瘴江邊:指貶所潮州。潮陽:今廣東潮州潮安區。【譯文】早晨我把一封谏書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回頭望長安,看到的隻是浮雲隔斷的終南山,家又在哪裡?立馬藍關,積雪擁塞,連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遠道而來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氣彌漫的江流邊把我的屍骨收清。四、古詩主題這首詩融叙事、寫景、抒情于一爐,語言明快,風格沉郁。表達了詩人不惜殘年為皇帝“除弊事”的決心和老而彌堅的氣概,但一封奏疏竟然獲罪,也流露出詩人的怨憤之情。《商山早行》商山早行 溫庭筠晨起動征铎,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驿牆。因思杜陵夢,凫雁滿回塘。一、作者簡介 溫庭筠(yún)(約812——約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羁,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隐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并稱“溫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金奁集》等。二、創作背景 這首詩準确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夏承焘《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道出商山。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一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之情在所不免。三、理解詩義【注釋】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陝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交彙處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裡。 ⑵動征铎:震動出行的鈴铛。征铎:車行時懸挂在馬頸上的鈴铛。铎:大鈴。⑶槲(hú):陝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芽時才落。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地特色。⑷枳花明驿牆:個别版本(如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作“枳花照驿牆”,有人認為“照”是錯誤的(見《枳花明驿牆——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指瑕》)。明:使……明豔。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驿(yì)牆:驿站的牆壁。驿: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豔地開放在驿站牆邊。⑸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陝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築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裡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這句意思是說:因而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⑹凫(fú)雁:凫,野鴨;雁,一種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飛。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⑺回塘:岸邊彎曲的湖塘。【譯文】黎明破曉起身,套子駕車鈴聲叮當。踏上遙遙征途,遊子不禁思念故鄉。殘月高挂蒼穹,村野客店雞鳴聲聲;闆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槲樹枯葉飄落,悄然鋪滿靜寂山路;枳樹白花綻放,映亮原本暗淡店牆。令我觸景傷情,不由想起歸鄉之夢。遙想野鴨大雁,早已擠滿曲岸湖塘。 四、古詩主題 《商山早行》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