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新加坡有多少是華人

新加坡有多少是華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9 17:22:49

新加坡華人是指出生或者移民到新加坡、并持有新加坡公民權或居留權的中華民族人士。2010年,新加坡共有将近280萬華人,占新加坡居民人口的74.1%,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占多數的國家。新加坡早期的貿易和作為商業中心的發展見證了殖民地内龐大的華人社群的成長。華人主要來自廣東、福建、海南等中國東南沿海省份的粵語、閩南語、潮州話、瓊語、客家語 丶福州話群體,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客家人、海南人和福州人等。

新加坡有多少是華人(新加坡華人概況)1

中正中學總校

新加坡的社會背景、人口結構、語言環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獨特性。在新加坡的四大種族中, 華族學生以華語(普通話)為母語。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從開創華僑私塾崇文閣算起,至今已有150餘年的曆史。但從1987年起,新加坡逐步統一了語文源流學校,新加坡已經沒有華、英校之分,所有學生不分種族都以英語為"第一語文",為确保新加坡華人仍然保留自己的母語文化,新加坡政府一貫在所有學校推行中文教學,所有新加坡華人都需要學習華語,為所謂的"第二語言"或母語,由于中文教學的延續,一般的新加坡華人都能夠講或閱讀中文書籍。

就華文而言,新加坡有11所特選學校,比如,德明政府中學、中正中學總校、華僑中學、立化中學和聖尼各拉女校等等。早期是傳統的華校,經政府同意,将華文和英文同時并列為第一語文來授課。這些學校負責培養講華語的文化專才,也背負着傳授中華文化的使命。

通婚

新加坡華人一般來說會維持一個較為獨特的群體認同,而更加的有可能在華人社群當中通婚。不同方言群(或籍貫)的通婚十分普遍。也有少數的新加坡華人會跟其他不同的新加坡族群通婚,例如新加坡馬來人、新加坡印度人、新加坡歐亞混血人、白人、日本人、韓國人等等。

飲食文化

新加坡的華人美食主要由早期華人移民根據當地及當時的情況(例如可選用的食材)所發展而來,不能真正意義上作為中國主流的佳肴。盡管如此,這些美食展現了新加坡當地的風味和口味。多數新加坡的華人美食如肉骨茶、面薄、拌面、炒粿條、豬腸粉、福建面、海南雞飯,雲吞面、薄餅等都可以在新加坡的小販中心(熟食中心)或美食閣吃到。有些新加坡華人是素食者,因為他們有些是虔誠的佛教徒,也有些不吃牛肉,尤其是那些祭拜觀音的人士。21世紀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豐富了新加坡華人美食的多元性,各種中國菜都能在新加坡的餐廳找到如四川菜,上海菜

宗教信仰

道教信仰曾是新加坡華人主要的信仰,但年輕的族群多數改為信奉佛教、基督教或成為無宗教信仰者。根據2010年新加坡統計局的統計,佛教是新加坡第一大宗教,約有43%的新加坡華人稱自己為佛教徒、14.4%是道教信徒、20.1%為基督徒和21.8%無宗教,華人構成了這四大級别的絕大多數。由于新加坡華人當中有4成是閩南人,華人也繼承上一代來自中國福建的佛道混合之傳統信仰,如祭祖,玉皇大帝,釋迦佛,西方三聖,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竈神,門神,土地公(或大伯公),關公,天上聖母,清水祖師,保生大帝,玄天上帝等等神佛。

新加坡華人仍保留了祭拜祖先,慎終追遠,傳承孝道的民間宗教傳統。清明節是新加坡華人祭祖和掃墓的大日子,每年3月底到4月的周末,新加坡華人多會舉家出行,親戚朋友相邀同往,坐滿一、兩輛小貨車浩浩蕩蕩去掃墓,通往新加坡郊區墳場、骨灰甕安置所和廟宇的道路上,總會出現連綿不斷的"車龍"和熙熙攘攘的人流。報章電台也會發布警方的消息,提醒公衆掃墓祭祖要避開高峰,趁早出行。

這裡的華裔至今仍按照傳統儀式掃墓,多半為閩南儀式。每逢清明時節,大多先祭祀土地神。然後在親人墓前擺上酒食、果品和鮮花,燃起香燭,壓上墓紙,再将紙錢焚化,磕頭行禮,最後當場将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會準備五牲祭拜祖先,當中少不了蛤、螃蟹、雞、鴨等。祭拜完畢便當場剝蛤吃,然後把蛤殼丢在墳前,表示子孫已來掃過墓。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成為新加坡華裔的重要節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