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不過,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争霸戰争,周王朝境内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跻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大國分别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當然,在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存在一些比較強大的諸侯國,比如大家熟悉的宋國、越國、中山國等。至于筆者今天要說的義渠國,不僅是戰國七雄外的一個強國,還曾是秦國的心腹大患。
一
首先,義渠國指春秋戰國時期,義渠戎在今甘肅、陝西和甯夏一帶建立的諸侯國。義渠戎,是諸戎中較強的一支。原居甯夏固原草原(和六盤山、隴山兩側。商朝時期,義渠戎與居住在隴東和北方的狄族後裔獯育相互為鄰,又相互攻擊。
西周王朝建立後,從周穆王到周宣王,多次派兵攻伐義渠諸戎,時戰時和,周宣王三十九年至四十年,“王料民于大原”,采取安撫策略,将義渠戎安置于大原地(即今慶陽、固原地區)。從此,義渠戎和先周南遷後的遺民居住在一起。對于義渠戎來說,不斷學習周遺民的農業生産技術,學習華夏文化,進而發展成為區别于其它羌戎的義渠族。
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衆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周幽王最後被殺于骊山,西周滅亡。其後衆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殘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脅之下,于是周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将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曆史。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周末年到東周初期,趁着周王室内亂,自顧不暇的機會,義渠戎正式建立義渠國,都城在今甘肅省慶陽市甯縣城西北50裡處的焦村鄉西溝村。
義渠國建立之後,随即出兵并吞了彭盧戎(在今鎮原彭陽和慶陽彭原)、郁郅戎(在今慶陽、環縣、合水)、朐衍戎(在今鹽池)、鳥氏戎(在今泾川、靈台),擴大了疆域。對于義渠國的疆域來說,西達西海固草原,東抵橋山,北控甯夏河套,南達泾水,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義渠戎經多年休兵養士,兵強馬壯,力量空前壯大。
二
從地理位置上可以發現,義渠國正好位于西北方向,二者的疆域可謂唇齒相依。所以,自義渠國建立之後,他和秦國之間的沖突可謂在所難免了。雖然秦國長期将目光投向到中原之地,但是,不解決義渠國這一心腹大患,秦國就很難不受幹擾地東出中原。而就義渠國來說,不可能越過秦國,去攻打魏國、趙國、韓國、楚國、燕國、齊國等諸侯國。所以,義渠國想要擴張自己的地盤,就必須和秦國兵戎相見。
對于義渠國來說,趁着周王室内亂得以建立。而就秦國來說,也是在東周初期才崛起的。周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救助和護駕有功,周平王封他為諸侯,賜地岐山,并賦予征讨西方戎、狄之全權。到了秦穆公時,任用百裡奚等将相,促使秦國的國力得到明顯增強,乃至于秦穆公得以和齊桓公、晉文公等人并稱為春秋五霸。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又采用從戎人那裡招來的大臣由餘的計策,攻伐北地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
秦穆公稱霸西戎後,時刻想“問鼎中原”,但是,當時晉國的勢力也很雄厚,像座大山一樣阻擋着秦國東進的道路。比如在崤之戰等戰役中,晉國就擊敗了秦國。所以,秦國調轉槍口,多次進攻西北方向的義渠國。
三
公元前444年,秦國進攻義渠國,“執其君以歸”。不過,雖然秦國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也激發了義渠國上下的韌勁。義渠國戰敗後,吸取教訓,厲兵秣馬,通過14年時間的養精蓄銳,于公元前430年(秦躁公十三年),傾全力攻秦,從泾北直打到渭南,不但收複了過去的失地,而且把疆域擴大到20萬平方公裡。在戰國初期,義渠國的地域東達陝北,北到河套,西至隴西,南達渭水,包含今甘肅、甯夏、陝西等省區的部分地區。此後數十年内,是義渠國最強大的時期。
對此,在筆者看來,從國力上來看,此時的義渠國,已經可以和戰國七雄中的韓國、燕國相提并論了。當然,義渠國的強大,也是占了秦國内亂的便宜。在秦獻公即位之前,秦國君主更替頻繁,并且遭到了魏國等中原諸侯國的進攻。因此,此時的秦國可謂腹背受敵,這才給了義渠國壯大自身實力的機會。而在秦孝公推行商鞅變法後,秦國不僅從魏國手中奪回了河西之地,也有了徹底消滅義渠國的實力了。
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趁着義渠國發生内亂之機,派遣大軍攻打了後者。對此,義渠國選擇臣服于秦國。當然,義渠國仍然明服暗不服,經常偷襲秦國。公元前327年,秦國又一次征讨義渠國,将其郁郅城(今慶城)奪去,義渠國失敗之後,再次向秦稱臣。
四
最後,公元前318年,魏國縱橫家公孫衍策劃了合縱攻秦之戰。此戰,趙國、韓國、魏國、燕國、楚國等諸侯國聯手進攻秦國。在這場戰役之前,義渠國受到了秦國和魏國的拉攏,也即雙方都希望将義渠國拉入到自己的陣營中。對此,義渠國選擇聯手魏國等諸侯國進攻秦國,并且取得了勝利,《史記》中給出了“大敗秦人李帛之下。”的記載。從這一角度來看,義渠國确實是秦國的心腹大患,這導緻秦國不得不放慢了東進中原的步伐,從而騰出手來對付義渠國、巴國、蜀國等戰國七雄之外的大國。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發兵消滅了巴國和蜀國。到了公元前314年,秦國調集重兵從東、西、南三面入侵義渠,先後奪得25座城池,使義渠國疆域大大縮小,實力銳減。而這,為最終消滅義渠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公元前306年,秦武王去世後,秦昭襄王即位為國君,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後執掌大權。對于宣太後來說,她改變正面征讨義渠國的策略,采用懷柔、拉攏的手段,以堕其志。
最終,到了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後誘殺義渠王于甘泉宮”,接着發兵滅了義渠國,在原先義渠國的疆域設立北地郡、隴西郡。其中,北地郡治義渠縣。對此,在筆者看來,徹底消滅義渠國之後,秦國的國力再次得到增強,這也為後來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建立秦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