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杭州抱團養老按下暫停鍵

杭州抱團養老按下暫停鍵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0 13:43:11

“現在疫情期間,我們暫停抱團養老了,待5月再說,之後怎麼辦我不知道呢。我想辦下去,但人員沒有;不辦下去,對媒體朋友怎麼交代?”前幾天的一個半夜,81歲的朱榮林給記者發來一條長長的微信。 朱榮林,原是浙江杭州餘杭區瓶窯鎮的一位普通老人。因之前教了一輩子書,大家習慣叫他朱老師。老伴王阿姨比他小五歲,曾經是化工廠廠長。老兩口相依為伴,住在200多平方米的三層農家小别墅裡。子女們住在外地,工作也忙,他們感覺很冷清,就開始抱團養老,邀請其他老人到他們家裡,一起過尋常日子。從2017年5月6日開始,到今天,抱團養老進行了差不多有3年時間。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三年來,朱老師家裡來來去去換了很多老人,但總體還算穩定。無意間,朱老師也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了一位名人。 養老是全人類的共同話題,在全球老齡化趨勢愈發突出的背景下,朱老師用行動為社會提供了一個養老先行樣本。他接待過很多媒體記者,一共80多家媒體從中國各地,以及韓國、法國、荷蘭、新加坡、美國等國陸續趕來,在瓶窯這本不顯眼的地方,采訪一群抱團養老的老人…… 但做名人難,朱老師還是名老人。三年過去,曾經風風火火的抱團養老,已經來到了十字路口。

杭州抱團養老按下暫停鍵(杭州抱團養老失敗了嗎)1

朱老師 現狀:從一起生活到各回各家 4月6日早上,朱老師一個人在家,身邊卧着新養的花色小狗。早晨的陽光灑下來,劃過他古銅色瘦削的臉,皺紋深刻在額頭上。疫情期間,抱團養老的老人都回到了自己家裡。朱老師家裡空空蕩蕩。 此時,王阿姨去外面洗頭發去了。前一天,他們兒子來看他們,王阿姨沒能出去。等王阿姨洗好頭,他們将和另外兩位老人去浙江磐安玩一玩。目前來看,抱團養老的一個特性就是一起玩。年前,他們一群老人剛去了泰國,待了一個月,朱老師說他們連金三角都去看過,特别開心…… 去泰國時,參與抱團養老的有6對老人(包括朱老師王阿姨一對)。6對老人并不是說6對老兩口,而是根據房間算的。一般一個房間住兩個老人。有時是一對老兩口,有時是同性别兩位老人同住。 他們從泰國回來之後就沒再抱團了。至于為什麼,除了疫情原因,朱老師還跟記者說了各自的情況—— 第一對老兩口,都是杭州人,泰國沒去,老婆生病了不能去,同時打算退出抱團養老。 第二對老兩口,男的80多歲,從廣東佛山退休,最近被原單位叫回佛山幫忙,他說一年之後還是要來的。現在還沒發出,但最近住在自己家裡。 第三對是兩個老太太拼房間的,其中有個老太太去了泰國就不回來了,她簽證辦了好幾年,說當地天氣不錯,打算在那邊養老。還有一個老太本來留下來,但一個月要花1200元房間費比較吃力,再找個人拼也很難,加上兒子做生意做得不好,錢被拿去了,就主動說退出。 第四對是一個老太和她的小姐妹,老太因别人欠她錢,讨債去了。 第五對是老蔣夫婦,老蔣68歲,是抱團養老的鐵粉。但最近他生了一場病,住了次醫院,暫時就不回來了。 最後,屋裡隻剩下屋主朱老師夫婦倆。當初朱老師發起抱團養老時的熱情,記者還記得清楚,但他現在猶豫了。一個選擇題擺在他面前,辦還是不辦?

杭州抱團養老按下暫停鍵(杭州抱團養老失敗了嗎)2

之前熱鬧的餐廳,現在空空如也 不辦:主客觀雙重因素驅使 不辦有不辦的客觀因素。 抱團養老講究AA制,在吃用方面,還講求性價比。比如這次在泰國待了一個月,費用AA制。還比如平日兩個人一個房間,1000元一個月,至于吃飯,平攤下來10元一餐。 大家一起抱團取暖,在經濟上的好處就是攤低了費用。平時,朱老師把一部分房租費拿去請廚師,中午燒一頓、晚上燒一頓,每個人再掏點錢買一些雞鴨魚肉,餘錢還可以請鐘點工打掃衛生、修修花草樹木。 人是根本。現如今大家陸續退出,成本就上來了。這段時間,老蔣夫婦和佛山兩口子都跟朱老師說:“我們還想繼續抱團,但現在就我們幾個人,去叫個廚師虧本的。”所以他們都選擇待自己家裡休整。 11點鐘,王阿姨洗完頭發回來,她接過話頭,說“原來麼大家一起吃吃,幾個菜很舒服的。肯定沒原來這麼好了,今天中午吃餃子,吃吃就算了。”說完她走進廚房,開始下餃子。 更讓朱老師猶豫的,還是老人們的主觀因素。一句話,就是相處問題,這體現在生活的細節。 去年央視來錄節目,主持人指着一對夫妻問王阿姨:“阿姨你認為這對夫妻哪個比較好?”王阿姨嘴快,就說男的好,因為女的不做家務。按照規定,每房人家一周值一次班,值班期間要做家務。對方子女看了電視告訴自己的媽媽:“他們說你不好。”之後對方開始有些責怪王阿姨,去年他們這一對就退出了……平時老蔣和朱老師都想吃好一點,一開始物價低,每餐一個人四五元錢就能吃到雞鴨。現在物價漲了,有一個老太太不肯加錢,說不要吃那麼多,吃魚吃肉消化不了…… 這次去泰國,一群人要租車去玩,但有位老人不肯參與租車。“200元一輛車,她不去麼,我老婆不好開口找她要錢。”朱老師噎了一會兒,而後哈哈大笑。他還記得,這位老人有一次跟王阿姨去買菜,因為她不到70歲,坐公交車要買票,她提出3塊錢的路費要報銷。 朱老師理解大家,他們經濟比較困難。但未必每個人都能理解,不開心了,就不斷有人退出。 朱老師也心疼王阿姨。為了算好這些經濟賬王阿姨操心得很,負責每天記賬,同時安排了值日人員參與記賬。本着公開透明的原則,記賬手法每年都有改進,就怕有人有意見。 一開始,夥食費是一天一天地記,現在改為一餐一餐地記。朱老師解釋:“早上記一橫,中午和晚上都是記兩橫。一個月總共花了多少錢,除以總的橫數,再算算個人有多少橫,那個人就是多少夥食費。” 水電也是按天計算,比如老李住了20天,就算20天的水電費。算下來,一個人的夥食費加起來才500塊錢。兩個人一起住大房間是1500元,小房間1200元,各項費用加起來不到3000元。 為啥要按天數記賬?朱老師解釋,因為抱團養老比較随性,有些人去外地玩,這段時間裡,水電費和吃喝費用就不好算他們的。“有矛盾時,我就像個班主任一樣,做他們思想工作。”朱老師笑說。 他同時認為,有矛盾是正常的。他特意叮囑,矛盾不要赤裸裸地寫,特别不要指名道姓。

杭州抱團養老按下暫停鍵(杭州抱團養老失敗了嗎)3

抱團養老的每一筆花銷都有記錄

杭州抱團養老按下暫停鍵(杭州抱團養老失敗了嗎)4

王阿姨在下餃子吃 辦:抱團養老寄托了很多老人的夢 這三年來,有很多老人參與抱團養老來了又走了。去泰國旅遊的這批老人中,住得最久的是老蔣,他是2018年過來的,住了将近兩年,其餘都是中途加入的。 朱老師都記不得,到底來來往往的老人有多少。内部矛盾之外,更多的還是老人們身不由己。朱老師跟記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某人可能來不了了。他說這話時,有些無奈,其中也包含了那些老人的無奈。 “真正要抱團養老時,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家裡是放不下的。”朱老師說,這些老人家裡有孫子、有外孫女,他們要為小孩搶座位,為小孩背書包。有一對老人想來抱團養老,東西都搬來了,但女兒生氣地說,你們怎麼這樣?老人說,我們幫你小孩帶好了,也長大了。女兒說,我要生二胎了。那怎麼辦呢?老兩口隻能退出。還有一對老人,他們在這待了一個月,兒子問家裡面狗誰來看?他們就回去了……朱老師說到這裡,記者大笑,朱老師也大笑。 “但我們抱團養老呢?也隻能選在這個年齡段,身體要好,還有自己的一點精力。”朱老師說,一開始有100多位老人報名參加,到最後,他們往往因為各種原因,不來了。 抱團養老,承載了很多老人的夢。這是老年人對于自己生活能夠自主安排的夢,是辛勤了一輩子之後能夠有些許自由的夢。他們在朱老師這裡,不用擔心沒人照顧。兒女不在身邊,心卻是滿的。 去年,住三樓的金阿姨下樓時滑了一跤,腿斷了,其他老人都幫忙,“送我到醫院去,吃飯又送到房間,送了兩個月,我住在三樓。”金阿姨說。一位俞阿姨犯過心髒病,大家都幫忙送她去醫院檢查。“大家都很好,都争着要送我去,最後兩個人送去了……”俞阿姨到現在都很感動。老蔣告訴記者,已經出去的好多老人,都想着回來…… 朱老師認為,抱團養老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目的是大家在這裡開開心心,一起生活,一起旅遊,一起打牌。 一些媒體還在持續不斷地報道他們的故事,使抱團養老的影響力還在持續發酵,許多外地老人慕名前來。前段時間,有一位陝西的老人一定要報名參加,人還沒過來,已經把房租費付了,“很積極的”。還有一位北京人,女兒嫁到杭州,老人也想來參加。朱老師說目前沒人,他說“怎麼沒人?我北京叫幾個人過來。”朱老師還沒答應他,“現在人都沒有,初步講讓他五月份過來。” 上海一位老人也要過來,70多歲老頭,原來在鐵路局工作;還有一位湖南的老人打電話也要來;安徽黃山的一對說了很多次要來……這些朱老師都沒答應。因為模式很新,又涉及養老民生,國内外的媒體仍在加碼關注。但是現在,記者們屢次聯系朱老師采訪,朱老師都不敢答應,“怕做得不好,不好交代啊。” 用老蔣的話說,現在抱團養老已經處于停擺狀态。老蔣在離開之前握着朱老師的手,反複表達一個意思:停擺不是終止,還是可以重啟的。

杭州抱團養老按下暫停鍵(杭州抱團養老失敗了嗎)5

朱老師有自己的菜地

杭州抱團養老按下暫停鍵(杭州抱團養老失敗了嗎)6

抱團養老基地,朱老師的小别墅 “女兒跟我說,你們不搞了我們搞” 一位老人說,他們來抱團養老是因為這裡有最好的硬件和最好的軟件。硬件就是房子、房間、衛生間、寬帶、環境等,軟件則是朱老師夫婦。 朱老師原來是學校裡的英語老師退休,浙大外語系畢業。王阿姨曾是化工廠裡的廠長,有一定管理能力。他們育有一兒一女,孩子都已經長大了,在外面工作,一個星期回來一趟。他們是抱團養老的主心骨,遇上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情況,需要他們出面協調。 老蔣說,大家四面八方湊在一起,小矛盾難免都有,但朱老師、王阿姨處理得非常好。每次有老人退出的時候,幾乎都是不舍的…… 可是,如今他們年紀也大了。朱老師跟王阿姨說,“這樣搞下去你太累了,太操心了,花多少錢、今天吃什麼都要考慮的。”王阿姨卻說,“搞下去也好的,兩口子孤孤單單的,你也喜歡熱鬧。” 他們内心裡有兩種意見沖突着,抱團養老是繼續 “停擺”,還是“重啟”? 老蔣認為,抱團養老的基礎還在,一是隻要朱老師夫婦還在,組織機構就在;二是這個事情存在着,有大量的宣傳報道,影響也有了;三是地方也有,這麼好的别墅,有花草有樹木有菜園有風景。總之人、事、地都還存在。 “如果要繼續的話,地方還是這老地方,事情還是這事情,無非就是人的變化要大一點。” 老蔣說,他們沒有具體商量出來是全部重新招兵買馬,還是部分換新,都要看情況而定。 上個月杭州小區解封以後,老蔣開車去朱老師家,他跟朱老師說:“抱團養老還是要繼續,要搞出名堂。” 建議是有了,拍闆還是要朱老師拍闆。 朱老師打算走一步看一步。要看看接下來還有沒有人氣,看大家願不願意報名。記者問他有什麼要求。他說:“年紀不要太大,75歲以下,身體要好的,還有一個不要抽煙,即使要抽煙到外面去抽。最好是浙江人,吃的不習慣,氣候不習慣。外地人語言不習慣。” 在他看來,如果還有人報名,他們還會快快樂樂再搞幾年。“假如我不能動了,老太婆不能動了,就不搞了。”朱老師看似坦然。假如不搞抱團養老了,他的女兒會找一對年輕的老人來照顧他們,相當于保姆。朱老師的女兒52歲,她也生了一個女兒,今年27歲。“我的女兒跟我說,你們不搞了我們搞,我們搞起來肯定比你們搞得好,為什麼呢?我們都是同學同事小姐妹,開支方面比你們想得通,我們錢花掉無所謂。” 作為父親,朱老師聽了覺得有些道理。 欄目主編:孔令君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内文圖來源:作者提供 來源: 羅傳達 陳抒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杭州抱團養老按下暫停鍵(杭州抱團養老失敗了嗎)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